分享

高考考点丨考点19 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

 恶猪王520 2018-04-23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结果: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

①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3.结果: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特别提示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而外营力动力主要有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三、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形成谷地,不易侵蚀常形成山。

③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

特别提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2)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

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②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2.断块山

1)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位移类型

表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3.火山

1)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2)组成:

火山口: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

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图文拓展

1.构造地貌的形成:

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叫构造地貌。绝大多数构造地貌都经受了外力作用的雕琢。故不论从构造解释地貌,或从地貌分析构造,都必须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如图反映了向斜成山和断层地貌。


2.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

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部,碰撞挤压使亚欧板块隆起,形成青藏高原和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3.非洲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

非洲的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附近,因地壳断裂下陷,形成了一个南北狭长的断陷盆地,积水成湖,因此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马拉维湖是由断层形成的。


如果你觉得“ 木子地理园 ”的内容不错,请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