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蘑法兄弟之白牙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 又称黑柄鹿角菌,地炭棍 其地下菌核部分则称乌灵参,雷震子,乌丽参。 他到底是谁呢? 黑柄炭角菌拉丁学名Xylaria nigripes(KI.)Sacc.,文献记载中又称黑柄鹿角菌,地炭棍;其地下菌核部分则称乌灵参,雷震子,乌丽参。俗名:燃香棍(四川),鸡枞香(云南),鸡枞蛋(云南),鸡枞茯苓、鸡茯苓、广茯苓、吊金钟(广东)。 英文名Black Candle-snuff,属子囊菌亚门,炭角菌目,炭角菌科,炭角菌属。 子座散生或群生于地面,单枝,偶从柄的基部分枝,高4-18cm。柄长4-18cm。柄长1-6cm,粗2--5mm,黑色;髓部灰白色,中心黑色;子座棍棒状,长3-12cm,粗2.5-7mm,中部稍粗,顶端圆钝,初生时灰色,后变灰褐色,表面有疣状突起。孢子椭圆形至半球形,成熟时黑褐色。 菌核球形、类球形或不规则扁平条块状,7-12cm,重约3-50g,外表棕褐色或黑色,光滑或多皱,内部白色,肉质绵软,有类似鸡枞菌的香气,味甘甜。菌核上端有菌圃上壁并与菌索相连,当菌核成熟后就与菌索脱离,此处呈脐状凹陷。 黑柄炭角菌是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地区菌类,生于温暖山丘坡地或河堤土坡上的土栖白蚁废弃菌圃上,密布黑柄炭角菌的菌丝。在其生长后期,部分菌丝密集呈菌索向上生长,突出于地面形成子座,俗称“地炭棍”;而部分菌丝体密集成菌核,俗称“乌灵参”,逐渐与菌丝体相脱离,悬着于白蚁巢腔上壁或菌圃上重约5-30g。次年6月至10月,菌核上形成棒状子座长出地面。 产地分布 分布于江苏、浙江、海南、福建、广东、云南、四川、台湾等地,罕见于黄河以北。 黑柄炭角菌为著名药用真菌,以子座或其菌核入药。微苦,温。能补气固肾,健脑除湿,镇静安神,通络活血。治产后失血、跌打损伤、心悸失眠、烧烫伤等症。 我国广东、四川、浙江等地民间应用黑柄炭角菌作为治病草药,有很长的历史。其菌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及钙、镁、铁、锌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甘露醇、蛋白多糖等活性物质。黑柄炭角菌尚不能进行人工栽培,但可进行发酵培养,发酵菌丝体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为天然乌灵参的2倍以上; 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天然乌灵参的几倍至几十倍;多糖含量是天然乌灵参的2.88倍。现代药化药理研究证明:其粗多糖由甘露醇、鼠李糖、葡萄糖、果糖和乳糖组成。从发酵菌丝体提取的粗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对肿瘤细胞抑制率可以85%-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