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乌灵参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原药。然而鲜有人知道,中药中提到的乌灵参专指黑柄炭角菌的菌核。黑柄炭角菌为子囊菌门粪壳菌纲炭角菌目炭角菌科炭角菌属真菌。 乌灵参性平,味甘淡,具有镇静、安神、利湿、滋补心肾、强筋壮骨的功能。据考证,乌灵参最早在1886年的《增修灌县志卷十二》中有记载,1933年的《灌县志》中也有记载。 ![]() 图为黑柄炭角菌的菌核、菌核剖面以及成熟的子实体。 自然状态下,乌灵参往往出现在白蚁巢附近,但是野外生长的白蚁巢中出现乌灵参的几率很低。大量统计数据表明,野外环境下,乌灵参的发生率低于总蚁巢数的10%,所以乌灵参在自然界很罕见,属于非常珍贵的中药材原药。 最新研究发现,能产生乌灵参一样菌核的炭角菌属物种不只有黑柄炭角菌,通过分子系统学鉴定,研究者已经发现几个物种都可以产生类似的菌核。这些炭角菌属物种的菌核有一个共同特征:在白蚁巢中生长。原来人们认为这些物种是在废弃的蚁巢上生长,最新的研究发现,它们也可以在白蚁未废弃的蚁巢上生长。 研究者认为,白蚁大量培养炭角菌属物种菌丝体的目的是:其菌丝体会长成大小为200微米至800微米的小白球菌丝体,而小白球菌丝体是白蚁的食物。 ![]() 图为地下的白蚁巢体及小白球菌丝体。 生长在白蚁蚁巢中的黑柄炭角菌的菌种来源是白蚁肠道内没有被消化的菌丝体或孢子。黑柄炭角菌菌丝体能够在蚁巢中快速生长的原因是:蚁巢内的基质营养丰富、恒温、恒湿、pH值恒定、二氧化碳含量高、避光、适度通气,相当于菌丝体的人工气候室。 构成白蚁蚁巢的基质由土壤、树枝树叶、白蚁排泄物、水等混合而成,营养极其丰富。蚁巢深埋于地下10厘米至120厘米处,可保持20°C至24°C的恒温;蚁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巢体的含水量超过55%,巢中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5%,湿度恒定;白蚁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有机酸使蚁巢基质的pH值小于4,抑制了其他腐生真菌和细菌的生长,利于黑柄炭角菌的生长;蚁巢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且避光,这样的环境可以促进菌丝体的营养生长,抑制黑柄炭角菌菌丝体形成子实体;白蚁在巢的上方建立了一些通道直达地面,便于其通风换气,外出获取食物、水,以及适当换气、散热和散失水分。 黑柄炭角菌的菌丝体旺盛生长后,会从巢体上长出假根,进入巢体的顶部或边缘,在空中或土壤中形成菌核,菌核不断长大,逐渐形成大的菌核。 ![]() 图为蚁巢旁边的乌灵参。 到了春天,气温回升,雨后巢体表面的土壤变得湿润,菌核顶部又会长出假根,假根长出地面后会形成幼嫩的黑柄炭角菌子实体,幼嫩的子实体表面会形成大量粉状的分生孢子粉。 ![]() 图为黑柄炭角菌幼嫩的子实体,子实体表面具有分生孢子。 黑柄炭角菌的子实体生长缓慢,经过2个月至3个月的生长,其子实体基部慢慢变黑成为黑色的菌柄,菌柄顶部膨大在表面形成子囊壳,在子囊壳内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成为成熟的子实体。子囊孢子从成熟的子实体上弹射到周围的腐殖质、土壤中,又有机会被路过的白蚁粘在身体上,带入下一个新建的蚁巢,完成黑柄炭角菌的异地传播。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同悦花花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