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中唯一的“模范团长”,敢扛着冒烟的炸弹跑,为志愿军赢得一称呼!

 铁血老枪 2018-04-23

范天恩是38军112师335团团长,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被志愿军总部唯一授予“模范团长”称号的人。他指挥的著名的松骨峰战斗,打出了军威、国威。著名作家魏巍采访他后,写出了轰动全国的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说,范天恩为全体志愿军战士赢得了一个光荣称号——“最可爱的人”。

当魏巍的这篇不朽之作出版时,他在赠给范天恩的书上写道:

"范天恩同志,你们才是这本书的作者。"

而这位英雄团长不仅会打仗,还好研究,很会动脑筋。

在顺川休整时,一次敌机夜袭,把一枚500磅的燃烧弹扔在335团团长范天恩住的邻院,战士们见它许久未响,便挖了出来,扔在野地了。范天恩从师部开会回来见到那颗燃烧弹,竟想研究一番。他亲自把它分解开,发现里面有个方柱,中央有孔放着高效炸药。方柱不知干什么用,上面有个螺丝,他拧了几圈,突然冒烟了,他以为要响,扔开就跑了。

谁知它并没有爆炸,他也没管了。

第二天他又去看,发现方柱还在缕缕冒烟,燃着小火,便找来大学生参谋刘福汐,问他咋回事。刘福汐说是黄磷,见空气就燃烧,水可以保存磷,使其不燃。于是范天恩想方设法把黄磷弄出来,然后装进酒瓶里,再放多半瓶水,这样,在夜间一晃瓶子,就可以借其光亮,看见纸上写的字。

结果,他配发给侦察排每人一瓶,说:“准备在今后作战中使用。”

一天早晨,范天恩起床出门一看,嗨!住的独立家屋房角直挺挺地插着一颗定时炸弹,他说了句:“要是一爆炸,连这间小屋都得炸飞呢!”但他是个胆大不信邪的人,说着就走上去,抱着栽进地里的定时炸弹摇晃起来,想琢磨这颗炸弹,学会拆掉它。

他摇晃定时炸弹,终于松动了,冒烟了,他扛起来就跑。

这时,民运股长冯孝先也早起散步,看着团长扛着冒烟的炸弹,连忙跑过去,从团长肩上抢过来,跑上一个高坎,把它扔了下去,“轰——”爆炸了。

没有人员伤亡。

范天恩长出了一口气,一抹脸上,像水淋了一样,不知是累的,还是吓的出了一头汗。

(松骨峰战斗)

顺川军用机场被敌机扔下许多定时炸弹,不时突然响起爆炸声,尘土满天飞,炸起一处处大坑。

随后,335团奉命负责排除定时炸弹。

可是如何安全无恙地清除这些定时炸弹呢,一位曾经留过学的工程师说:“看来只有用绳套上定时弹,用黄牛拉了。”

范天恩认为这样时间拖得长,人和牛都不安全,不同意这么办。工程师反驳地说:“你考虑得太多了。只要能挖掉定时炸弹,你考虑那么多干什么?”

范天恩还是没能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耕牛是朝鲜人民的珍贵财产,目前朝鲜人民生产困难很多,没有壮劳力,损失了耕牛种田就更困难了。他像在战场一样,首先是侦察和看地形,然后带领营连干部选择突击和隐蔽地形,对机场里的定时弹一个一个进行侦察。

定时弹一般钻进地表里,在水泥地面上或地里留下一个洞。为了弄清定时炸弹,他们伏下身子把耳朵贴在洞口静听,多数能听到定时器滴滴答答地走时声音。听到有声响的就插上小红旗标志,以示警告。挖取时在洞口直挖是找不到定时弹的,根据敌机投掷方向,测定它在弹坑底下的方位。

两天里,他还摸得了定时弹爆炸的规律。大约两小时爆炸一次。

排除定时炸弹的具体任务由副参谋长王培德带一个营执行。他给各连区分了任务,统一号令,在同一时间,一起下手。一个班负责挖一颗。他认为这些定时弹不可能在同一时间爆炸,同一时间只能响一个。牺牲也就是一个小组,一个班。3个组轮流作业,不作业的躲在安全地点。他亲自给大家示范。在团长勇敢行为的感召下,战士们更不胆怯了,大家紧张地挖起来。

挖到定时弹尾部时,先将定时器卸下来,然后把挖出的炸弹抬走,扔到机场外面去。可是刚挖完了,敌机又投下了新的炸弹。敌扔我挖,敌机一天投一次,由于他们得到要领了,一小时便排除了。

一天,部队紧张地挖了一阵,便吹号去吃饭,准备吃完饭继续挖。队伍整队完毕,刚迈步往回走,“嘭!”一颗定时炸弹爆炸了。

大伙一阵惊愕。范天恩感到这是个机会,马上命令部队返回去继续挖别的炸弹。就这样,他们捕捉战机,紧张作业,全团安全地挖掉24个定时弹,无一伤亡。

随后,112师在连日阴雨和敌机空袭下,仅5天时间,基本上完成了突击修补顺川机场的任务。

后来,范天恩成为了解放军第一王牌38军的副军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