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年轻的爸爸或妈妈是件让人兴奋的事,因为你期待着对这个年轻人做塑造的工作。你会很感激来自朋友和家人们的支持和祝福,他们会说,“你的人生将不再一样”,你也会将这视为赞美和鼓励。 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无休无眠,以及没完没了的换尿布、喂食还有换洗衣服,你就开始困惑:继续下去的盼望在哪里?
然后,你的孩子开始学会走路和说话,你发现他有了自我意识,而且并不总是顺服你。再后来,他开始上学,你会想,我要重视他学业上的成就,这会让我觉得做父母很好。但他在学校表现得很糟糕,老师通知你,并且告诉你孩子成绩不好。
于是,期待和盼望变成了失望和惧怕。你会默默地想,我对孩子的期待只有三个,而且合情合理:顺服父母,在学校表现优秀,给家庭带来荣耀。
正基于此你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养孩子?
诚实地讲,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些失望。在那些心力交瘁、力不能胜的日子里,我们曾想过要归还那枚父母的荣誉勋章。
当我们和其他父母谈起这些时,发现父母们的期望值和现实各有不同。一些父母过于注重孩子的外在,比如取得优异的成绩、有良好的行为、在艺术和体育上要有专长;而另一些父母则过于注重孩子的内在,关注他们的情感、自我表达、内在品格和幸福感等。
但如果我们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那又会怎样?这平衡意味着不极端,同时关注内在和外在。如果我们的焦点在于对孩子整全人格的培养以及预备他们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那又会怎样?
我想,偏重一端会让我们深受其苦,使我们只能被动地做出反应,而平衡则会帮助我们积极地回应。
被动反应型的父母很容易受惧怕、羞愧或愤怒驱动。惧怕会引起我们的被动反应,就是当我们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担忧时,我们会担心他们不能进入最好的学校,不能在乐团里担任最重要的角色,或者不能在体育队里有最好的表现。
当我们陷入羞愧时,我们也会被动地做出反应。如果孩子不能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就会觉得别人也会认为他们一事无成。
当我们觉得孩子使我们蒙羞时,我们会变得很愤怒。如果他们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得很无理,我们的反应会是以惩罚或者表达愤怒来控制他们。
惧怕、羞愧和愤怒会使我们成为被动反应的父母,而不是积极有影响力的父母。为什么?因为我们被动地做出反应时,常常会失去平衡。我们关注的更多是我们想要什么,而不是孩子需要什么。我们注重的是当下,是短期的回报,是“现在就获得好成绩”,而不是孩子长远的发展。
积极回应的父母则会意识到,每个孩子都会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机会让我们做出反应,而我们渴望的是要尽量减少对他们表达我们的惧怕、羞愧和愤怒。积极回应的父母会尝试找到内在关注和外在关注之间的平衡。他们知道,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应对孩子的问题,不需要在当下解决所有的问题。积极回应的父母会制订计划,知道该怎样预备孩子迎接未来的生活,也知道该如何引导他们迎接不同成长阶段来自内在和外在的挑战。
积极回应的父母有一个战略性的规划。他们不是套用一套公式或模板。
孩子们都倾向于抗拒模式化。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试图对每个孩子都用一样的方式,你培养出来的孩子会不顺服,具有反抗性。当然,你可以期待他们有一些普遍的美德和行为,但要记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被塑造具有独特的秉性、视角、热情和动力。积极回应的父母会为每个孩子都预备独特的发展计划。被动反应的父母通常会有一套自己的规范和模式,当孩子达不到这些要求时,他们很容易陷入沮丧。
我在辅导一位失望的被动回应型的父母时,对他说:“你的教育模式可以帮助你儿子进入有威望的学前教育学校,他可以在小学有优秀的表现,然后进入精英的预备学校,得到好的成绩,再进入最一流的大学,毕业以后可以有丰厚的收入,过上舒适的生活,会受到别人的敬重,当你老了会很好地照顾你。但现在你很沮丧,因为你意识到这些模式很少有效。典型的公式化教养很难培养出有充分预备且有能力、有自信的年轻人。”
积极回应的父母教养孩子时,更强调整全人格的培养和完全的预备。
我注意到,在很多国家和文化中,我们迷恋于孩子的成绩,这只会造就出被驱使的、看似成功的孩子,但是,他们很脆弱,没有安全感,缺乏韧性。他可能会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但却没有为未来的生活做好预备。
更深入、跨文化、可传承的具有永恒意义的教养孩子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呢?它应该可以挑战这个时代快餐式、肤浅又刻板的教育模式,提供有深度、可持续的解决方法和习惯,是真诚的,可以造就出有能力、有热情又自信的年轻人。
健康教养的目的不是要培养出有完美的外貌、乖巧又安全的孩子,而是要培养刚强的孩子。不是要培养好学生,而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一个耗时耗力又充满挑战的过程,而且简单化的公式通常不起作用。所以,不要把它想得过于简单,也不要期待有什么简单化的公式可以套用,更不要采用外在导向型的教养方式。
总之,要警醒:培养乖小孩,会带来大危机。 上文摘自《乖小孩大危机》 推荐做父母的必看的书 |
|
来自: 永生之道g8mlw7 > 《书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