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中 ∣ 画之“好坏”“雅俗”及如何判断![]() 一、如何是“好”? 画,究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二十年前,就曾有个陌生人如此问我, 二十年来,依然有人以此问我。 这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虽事过境迁,然我观点不变。 “你看着觉得好,就是好的!” “你看着不觉得好,那便是不好!” 二、直觉最重要 为什么这么讲? 很简单, 第一印象最重要! 要相信直觉! 艺术本就是作用于心灵的, 你看着有感觉,就说明必有触动你的地方, 这既是重点,且为首要。 至于其它如风格、技法及画家情况等, 则是可以放在后面来考察的。 三、观赏与收藏 若见美人,赏心悦目, 而忍不住多看两眼。 这叫“观赏”。 若见美人,怦然心动, 而想与之相伴一生。 这叫“收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观赏”状态超然,不需考虑其它。 “收藏”则含目的,当要细细了解。 画犹如此。 四、不妨了解多一点 “美”在原初其实很简单。 不过是“快感”而已: 一种“莫名其妙”的“快感”; 或是, 一种“得心应手”的“快感”。 唯时代进步、文明演化、地域分异、种群差别等, 而有升华,复杂起来了。 然而, 看画当“不忘初心”,相信第一感觉。 同时, 也应知“不易之易”,而作适当调整和提升。 五、“好坏”与“雅俗” “好坏”是口语表达, “雅俗”则术语指称。 “雅俗”首先是“类型”,然后再去论“高低”。 “雅”并非一定是好的, “俗”并非一定是不好的。 “脱俗向雅”是主线, “双向互动”乃常态, “相对合适”便是好。 “大雅大俗”最最高。 六、画家的状态 古代画家身份有三种: 工匠、画家(宫廷画师)和文人。 同时, 有转换、有合流; 有交互影响。 近代以来, 有“西风东渐”, 也有“东风西渐”。 时下画家N种,其实却也不过“三”。 细读画家们的简历, 很是有趣! 七、时下之国画创作 大体而论,不过六种: “传统”或类近“传统”型; 融合描写型; 图式观念型; 图式观念型; 西化写实型; 视觉至上型; 业余戏写型。 以上各类型是各行其道,各有优劣。 具体看一幅画,当先看是在哪条道上? 到了什么位置?还能走多远? 八、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都很重要, “偏执一端”也是可以的。 唯画既要好看,更要耐看! 古人云“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驰”, 故而,“情”最重要。 画若如此,便能长久。 九、到底如何看“好坏”? 如要分析,不过“四有”而已: “有感”, 作者有感而发、画能感人是也。 “有情”, 有家国情怀、个人性情是也。 “有根”, 有文脉、宗法及立身处地之具体根据、生活反映和时代印迹是也。 “有人”, 有拟人之趣及作者面目是也。 “四有”俱全,便是一等佳作。 或有所缺,则等而下之。 “四有”俱失,则不堪入目。 以上只为纯粹而论,不涉及其它。 十、影响价值判断的外部因素 附录以前文章中的一段话: 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 我说了可不算,但也可以由我说了算! 比如我身高不到一米七,但搭个两米高的台子,我站在上面,像姚明这些大块头们都会仰着头跟我说话。 所谓“居高声自远”, 简单来讲,谁在高处、谁能讲,谁就有话语权。 放现在,你弄个麦克风也能放大音量,即便有人七嘴八舌,你说话声音只要能盖住全场,你就有话语权。 其实就三要素: 第一个是“权力(地位)”; 第二个是“专业”; 第三个其实就是要“嗓门大”,得有钱买设备、或通过传媒来放大声音让尽可能多的人听到。放现在讲就叫做“资本”。 此等情况, 古今中外皆为存在。 但这些是属于另外的话题了。 来源:施建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