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拔都、速不台率领的蒙古西征军主力集团分两路自加利奇公国境内进击匈牙利:一路由拔都自己率领,从加里西亚关隘口前进;另一路由速不台指挥,从特兰西瓦尼亚山隘前进。 匈牙利人虽然对强大敌人的到来极为惊恐,但依然不相信蒙古人真会实现他们的威胁之言,很快来到自己的边境。就像当时的史家记载的,“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平静幸福气氛,使马扎尔人变得无忧无虑起来。他们对于前途毫不关心,对于巩固和保卫祖国亦无任何措施可言。”因此,匈牙利人既然不愿意接受蒙古人即将到来的现实,于是自我只能安慰“鞑靼人征服俄罗斯各个公国之后,占领的地盘够多的了,胃口已得到满足,他们不会再前进了。” 只有见识过蒙古人厉害的忽滩汗一个人不厌其烦地提醒说,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向马扎尔人的国家袭来,但是,并没有人理睬他。 结果,匈牙利当局只向喀尔巴阡山方向派出数支马扎尔部队和钦察人部队,去监视山隘,同时用砍倒的树木将通道阻塞起来。匈牙利国境三面环山,地形险要,北有苏台德山脉,东有喀尔巴阡山脉,南有阿尔卑斯山脉,交通不便,险扼四塞,易守难攻,入侵者实不易用兵。但蒙古大军于1241年3月12日攻破喀尔巴阡山关隘,沿蒂萨河上游河谷挺进。这条山道十分艰难,因为所有山间要口均在事先被塞上了百年大树。结果拔都下令焚烧树木,结果居民们从犹如巨大的篝火中升起的黑色浓烟得知:蒙古大军来了。拔都的前锋于3月15日到达多瑙河畔,主力两天后抵达。这支前锋部队的行动是历史上最迅速的行动之一:在3天中经过敌国领土,而且是在很深的积雪中行军180英里。 匈牙利(马扎尔)人原本也是游牧民族出身。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记录显示,“他们(匈牙利人)用刀杀人不多,更多的是用弓箭认他们用牛角弓射出来的箭几乎百发百中……他们骑马前驰或后退,有时也伪作遁走。他们作战的时间不长,如果他们能象进攻那样厉害地持久作战, 那简直是难以应付的。他们往往在战斗方酣时突然后撤,但后撤后不久又猛然返回。当你以为自己已经获胜之际,也许正好是你失败的时候。”这与十三世纪欧洲人对蒙古人的记载简直如出一辙。但是在公元十世纪皈依基督教之后,匈牙利人迅速转入定居生活,而他的军队也迅速的西欧化了。用于骑射的弓箭衰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步兵使用的十字弩,大多数弩手是从斯洛伐克等斯拉夫地区招募来的。放牧牛羊也逐渐代替了饲养马匹,马匹数量的减少导致轻骑兵在匈牙利军事体系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取而代之的则是数量较少的精英重骑兵,这些全身披有重甲,连战马也被铁甲包裹起来的骑士,显示了在这短短一二百年里,匈牙利军队的西欧化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匈牙利的军队 当蒙古军被宽阔的多瑙河和佩斯城坚固的防御工事挡住而前进不得时。穆斯林史料声称,匈牙利王国“因他们人多势大和甲兵强盛,目空一切,因此他们听见拔都临近的消息时,他们也用40万个以善战闻名、视逃跑可耻的骑兵,出发去迎击他。”这自然是夸张的,但匈牙利军队毫无疑问地在数量上占有对蒙古人的巨大优势。得知蒙古军队入侵的消息,匈牙利的国王贝拉四世按照传统派人手持带血的宝剑四出告急,在两周之内集结了一支将近10万兵力的军队。这时的拔都正在距离佩斯半天行程的地方布阵,并且派出搜索队进行武力侦察。“拔都遣他的兄弟昔班率一万人先行,以侦察他们(匈牙利军队)的人数,探知他们兵力和武装的强弱。昔班奉他的命令出发,在一个礼拜后回来报告说,他们两倍于蒙古军的兵力,都是骁勇善战的人马”。 为了诱使匈牙利军队出城决战,拔都派出了另外一支骑兵部队去引诱对方。贝拉四世这时还比较谨慎,不敢出城作战,但是拔都的骑兵却不断地集结,威胁匈牙利军队。这时,科罗契(Colotcha)大主教乌古兰(Ugolin)沉不住气了。他认为蒙古骑兵数量很少,国王贝拉居然不敢出战,真是个胆小的君主。接着他便违反国王号令,亲率部队迎战蒙古骑兵。拔都的骑兵佯败后退,诱使乌古兰率领的匈牙利重装骑兵进入一片沼泽地。其后拔都的主力 部队包围了这些陷进沼泽地难以机动的欧洲骑士,并用暴风骤雨般的钢矢射击这些活靶。主教的军队悉数被歼,只有乌古兰率三名亲信逃了回去。与此同时,瓦如丁主教率领征召的募兵增援佩斯,半路上不幸落入了拔都军队的埋伏圈,军队悉数被歼,仅主教一人侥幸逃出。守城的军队见到狼狈逃回的科罗契大主教,询问他失败的原因,大主教回答说: “在拔都的军中,钦察人很多(这是事实。在西征途中,远征军不断吸纳补充被征服国家的俘虏参加远征。拔都在征服钦察人时就发过命令:对于带兵投降的诸汗,要他们参加我们的远征),不杀钦察人库滩,将为内变。”于是,忽滩汗被匈牙利人投入监狱后杀死,其部众逃离匈牙利投向蒙古方面。这样,匈牙利不但失去了一支战斗力量,而且还引发了内乱,钦察人每杀一匈牙利人,便说:“为忽滩汗报仇!”于是匈牙利都城内一片混乱。正在此时,城外的拔都与速不台两军得以胜利会师。 波斯古画中的蒙古骑兵 但是,会师后的蒙古军队也只不过7万人,兵力仍旧处于劣势。如果匈牙利人继续依托佩斯的坚固堡垒做防守姿态,形势发展对蒙古人会变得很不利:他们显然不能在10万大军的眼皮底下强渡多瑙河西进,那将是很危险的。与此同时,蒙古人在多瑙河畔逗留越久,欧洲其他国家的统治者们出兵援助贝拉的可能性越大。 布达佩斯城内的贝拉四世雕像 因此,速不台再一次在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规模上实施了蒙古人惯用的战术诡计。有一天,突然鼓声大作,号角齐鸣,小型盾牌也发出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在这一片轰响声中,蒙古大军沿着来路退回,看样子似乎要向东方草原撤去。匈牙利人立即断定,蒙古人是被自己的兵力优势吓住了。于是,他们纷纷要求追击他们以为正在逃窜的蒙古人。匈牙利人转忧为喜,从担心蒙古人袭击的情绪,变成了跃跃欲试,要分享战利品和荣耀。在这样的压力与诱惑面前,贝拉国王终于命令其军队追击蒙古人。四月初,国王贝拉率部队从佩斯城向东进发,小心翼翼寻找机会跟蒙军交战。为了预防万一,他还把妻子儿女和国库遣往北方靠近奥地利的边境地区。不幸的是,在那里国库钱财立即被奥地利大公趁火打劫,掠夺而去。 至于蒙古军则在匈牙利军队的前面缓慢退却。蒙古的军队,无论轻骑兵还是重骑兵,其装备的重量均远远小于敌军,而且其马匹的耐力持久,能够经受长途行军,再加上蒙古骑兵每个人都装备数匹战马用于轮流乘坐,所以在撤退的过程中,可以将敌军引诱至距离敌方大本营很远的地方并且可以保证不会被敌军追到。 匈牙利人没有认识到,速不台是在引诱他们远离多瑙河这一天然屏障,并失去获得增援机会。蒙古军用6天时间才抵达布达佩斯东北100英里左右的赛育(Sayo)河。而在赛育河西面不远、离它汇入蒂萨河处很近的莫希(Mohi)荒原上,拔都和速不台决定在此袭击追来的敌军。 赛育河 4月9日,蒙古军队越过荒原,经过用石头筑成的唯一桥梁过河,继续行进10英里,进入了丘陵和葡萄园西面不远处的灌木丛。在那里,蒙古军队找到了藏身之处。这个地方三面环水,林木丛杂,附近则多沼泽,便于蔽敌窥望,突然出击,防守则有险可扼。拔都占据有利地形之后,窥探匈军动静,等待可乘之隙,随时准备进攻。 一支匈牙利分遣队于那天晚上越过石桥,进入灌木丛,却什么也没有发现。追击的匈牙利人遂决定在荒原上安营扎寨。他们把马车围成一圈,用链条和绳于系在一起,在圈内设置帐篷,俨如堡垒一般。在匈牙利人的右面,是蒂萨河的沼泽地,在他们的正面,荒原对面,是赛育河,左面是丘陵和森林。谨慎的匈牙利国王派出一千精兵,占领了赛育河上那座唯一的石桥。贝拉四世的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拔都的大军要想渡过河床宽阔低洼的赛育河,只有从这座桥通过,守住此桥,即可保证己方作战的主动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