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不列颠的阴谋 欧洲对印度一直抱有一种奇特的激情。公元前300多年亚历山大大帝不顾一切地长驱直入,15世纪哥伦布异想天开西航寻找印度,一个传说中遍布黄金、珠宝、神灵和苦修者的乌托邦。l7~18世纪,大不列颠帝国最终征服印度。西方开始进入东方之后,才真正对东方的文明有了了解。当不列颠的学者和传教士们第一次直接面对更加古老、灿烂的东方文明时,他们震惊了!犹如习惯了黑暗的穴居人乍见光明,西方学者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挡住这道历千古而弥新的阳光,为了这个目的,他们首先假设了一种新的印度文明起源说.... 关于印度文明的起源,自19世纪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雅利安人入侵说。虽然至今都没有任何确凿的来自考古或文献学方面的证据,这一假说却越来越多地被各类学术权威人物认可,最后成为某种不可动摇的事实,记载在所有西方或东方的历史教科书里。 其流行的说法是,白种雅利安人的先辈生活在今俄罗斯南部及土耳其西部之羊的欧亚大草原上。他们说一种被称做原印欧语的假想语,驯养出了马匹,成为饲养家畜的专家。他们发明了有辐条的车伦和马拉的车子,还学会了制造铜、青铜武器和用具。作为游牧民,他们当中有些部落试图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于是向东、西迁移,由亚洲大陆进入印度次大陆, 雅利安人入侵时间认为最早在公元前2000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辉煌的征服, 所谓的雅利安部落自己并未留下任何文字记载, 也没有任何考古证据支持这样的假说, 而是18-19世纪英国殖民者和德国种族主义者构想出来的.20世纪印度学者Deen Chandora在Distorted Historical Events and Discredited Hindu Chronology一文中,披露了真相,所谓的雅利安人入侵说并非学术假设,更不是历史事实,而是大不列颠殖民统治者文化侵略的产物。 该文披露了1866年4月10日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在伦敦召开的一次秘密会议记录表明该次会议的目的是”创立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理论,以便印度人认为英国人并非外来者,…印度一直以来被外族统治,必须让印度继续成为基督统治下的奴仆” 此后这一政策一直被推行,在英国和印度所有大学, 教育机构都开始使用这个雅利安人入侵说. 当时研究印度学的学者几乎都是狂热的种族主义者或基督徒。19世界最伟大的东方学家,《梨俱吠陀》(Rg Veda,四部吠陀之一)的第一位英文翻译者,雅利安人入侵说的主要倡导者之一马科斯*穆勒(Max Muller)在一封1866年写给妻子的信里表露了他的印度学研究动机,在谈到《梨俱吠陀》的翻译工作时,他写道:“我的这个版本以及吠陀诸经的翻译,将在此后决定印度的未来及这个国度里百万灵魂的成长,他们的宗教的根基,告诉他们这根基是什么,我可以肯定,是根除三千年来在这根上所繁育出来的一切的唯一方法。” 对于虔诚的基督徒马科斯*穆勒来说,世界被创造与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时,而大洪水发生于公元前2500年,之后幸存者诺亚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一切历史时间表都在,而且必须在这个神圣不可动摇的框架里。因此,根据穆勒的逻辑,雅利安人入侵时间不可能早于公元前1500年,是白种雅利安人,诺亚的子孙们,侵入了印度次大陆,给这片蛮荒之地带来了文明。然后,很明显这个结论并没有任何吠陀经上的或考古方面的证据,只是基督徒马科斯*穆勒的推想而已。 唯一用来证明雅利安人征服低等土著的证据来自于梨俱吠陀>第二篇20章第十节:”因陀罗, Vitra 的屠者, 那黑皮肤达塞人的毁灭者”而同一书的第六篇22章第十节又说:”我们向因陀罗祈祷, 赐予我们光荣,这光荣将使达塞人成为雅利安人”,根本没有任何种族仇恨的痕迹。给我们的提示是,雅利安人根本不是指称一个种族,成为雅利安人也并非依赖于出生(关于雅利安人后文还有详论),最重要的是,所有吠陀经典提到的宗教圣地都在印度境内, 作为入侵者的雅利安人怎么会没有把他们在欧亚大草原的宗教圣地或发源地载入他们的吠陀经典呢? 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根基使高贵的不列颠帝国的学者如此恐惧,必欲完全篡改之、根除之才后快?在这片湿热而又神奇的次大陆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1783年,新任命的(也就是新封为爵士的)英国驻孟加拉晟最高法院法官威廉*琼斯到达加尔各答,与当时许多英国殖民官不同,琼斯具有学者的气质和素养,为了研究这个“奇妙的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他与另外两个志趣相投的英国学者一道创立了孟加拉亚洲学会。 琼斯开始学习和研究梵文——一种被印度人认为是来自天堂的神圣语言。作为印度最古老同时也是最精深典雅的语言,梵文通常记录在稀有、珍贵的手稿中,只有高贵的婆罗门僧侣阶层才能使用和理解它,并且严格地保守着它的秘密,它也是书写印度最早宗教圣典四部吠陀的语言。三年之后,1786年2月,琼斯向英国皇家亚洲学会(Royal Asiatic Sociaty)宣布了他的研究结果,他的理论震惊了整个西方学术界。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不仅在单词的对应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动词和语法形式之间都显示出如此众多的相同点,琼斯的结论是“没有一个语言学家在考察了这三种语言后会不相信他们是从某个或许已不存在的共同源头中派生出来的”。接下去的研究使他走得更远,他甚至宣称其他语言包括德语和凯尔特语必定也是从这个共同的源头演化出来的。这个刚被发现的古老语系被命名为印欧语系。欧洲随即掀起了梵语热。 马科斯*穆勒在以下这段评论梵文的话里,不小心泄露了天机: 梵语无疑比其他所有东方语言都拥有更大的优越性。它是如此独具魅力,如此广泛地受到崇敬,几乎会激起我们某种程度的嫉妒。我们自己也是印—欧人。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仍然在说并且用梵语思考;或者更准确地说,梵语对我们而言就像一位亲爱的阿姨,这个阿姨并且取代了已故母亲的位置。 已故母亲是谁?这只是又一个猜测。最大的可能是,这个所谓的阿姨就是母亲。梵语会是西方语言的母体吗?它是远古语言的最早化石吗?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建立在语言的基石上,那么西方文明呢?难道西方文明来自于东方文明,来自梵语的故乡印度? 对于当时的西方学者而言,要承认欧洲传统之外,在亚伯拉罕和摩西之前,还有一个更古老、更先进的文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发现梵语的同时,西方学者发现了梵语文学和吠陀宗教。1784年,皇家亚洲学会出版了琼斯同事查尔斯*威尔斯金翻译的《薄伽梵歌》,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译成英语的梵文著作。《薄伽梵歌》的精深奥义和磅礴气势又一次令欧洲惊心动魄,迅速成为世界性的经典。《薄伽梵歌》阐述了精妙的瑜伽体系,其中对灵魂以及至尊绝对真理的领悟,看起来甚至比《圣经》更深刻、更完整,而这部作品据说诞生于公元前800年!按西方学者最保守的估计,比中国的《老子》还早三个世纪! 如何解释这一道来自东方的文明之光? 不列颠的东方学者们感到困惑,但他们必须对这来自遥远的时代的创世元音予以回答。然后作为殖民主义者,他们没有用学者的良知和审慎来做出回应,相反,他们试图利用自己的强势炮制学术骗局来混淆世界的视听。这就是雅利安人入侵说的实质。 这个假设的入侵说的可信度,在20世纪印度河谷一次考古大发现以后受到了全面的质疑。 第二节 证据来自印度河谷——史前古城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 考古学家的发现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由于他们的工作,一个隐藏了 5000年之久的文明被发现了,这个文明并不是外来人入侵的结果,而是印度次大陆这块神秘土地上的产物。 1924年,英国古典学者兼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爵士在一份给印度考古研究院的 报告屮向W际考古学界宣称: 考古学家发现一个被长期遗忘的文明的废 墟比如施里曼发现提伦斯和迈锡尼那样的情形 并不常见。但此时此刻,我们在印度河平原上似乎即将得出这样一个发现。迄今为止,我们 有关印度古代的知识几乎从未将我们带回到比 公元前3世纪更早的年代。然而,出人意料的 是,现在出土了一类全新的物品,与我们先前 所知的全无共同之处。 马歇尔爵士所说的地方就是哈拉巴与摩 亨佐•达罗。 在印度河冲积平原厚厚的淤泥和沙上之 下,800个工人、一群技术人员和包括马歇 尔在内的印度考古研究院官员,在摩亨佐• 达罗发掘出一座闻所未闻的公元前3000年的城市。 这座城市拥有北凡的整体规划,如同中 国的紫禁城,•条南北向的长长的中轴线 (宽达30英尺的大马路)贯穿整个城市街区,每过200码左右就有一条东西向的小街 与之成直角相交,一张由宽约5〜10英尺的小巷组成的庞大路网连接了各个街区。 房屋至少建有两层,用烧制的砖块砌成,马歇尔认为砌砖的精细程度几乎无法再 提高了。房屋设计精细,采光和透气性都很 好。很多人家都有自用的水井,而社区的水井则位于主要街道的沿线,构成了上古世界里独一无二的公共供水和卫生系统的一部分。 在摩亨佐.达罗,一个水井网络为每个街区提供淡水。几乎每家都有沐浴平台、厕所。城中还有一个范围广大的排水系统将多余的水排走。城市公共部门的正中心,还有一个被大建筑群包围的砖砌大水池。蓄有一池深水。它在当时绝对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 考古学家们推测这里原来是寺院或者祭司们的住处,因为各种类型的用于宗教洗礼的水池,在现代的印度教寺院依然存在。 这座城市的居民用水量如此 巨大,以至考古建筑师迈克尔•詹 森说他们是最早跨越“将水作为基本的必需品和作为奢侈品加以挥霍”的界线的人。清洁和沐浴似乎己经上升为他们宗 教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今天的印度教徒,把 外部身体的清洁当做培养内心神性的手段, 因此,一天沐浴2〜3次是最起码的要求,一个祭司甚至在大小便之后都要沐浴或净足。 此后,更多的考古发掘展示了印度河谷文明的精湛技艺和一幅传承久远的文化图景: 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的居民使用同一种类型的陶器和标准化的铜及灰燧石工具, 佩戴黄金、红玉髓、贝壳、赤陶、天青石、 绿松石打造的装饰品。 最关键的是,考古学家也挖掘出了哈拉 巴文明的精神世界和他们的宗教信仰,竟然与今天印度人的信仰特征有着惊人的相似 性。 威勒爵士在摩亨佐•达罗发现并确认了 一座神庙。神庙里出土的几件雪花石膏器皿 和遍布这座建筑的雕像断片具有一流的做 工,显示它们是用在宗教仪式场合的。 尤其富有宗教色彩的是一尊7. 5英寸高的精致石像,其双眼狭长如莲花瓣,半开半 闭,做冥思状;双唇厚重紧闭,不怒而威; 长须连鬓:左肩披有一件饰有三叶形花纹的袍子,类似的花纹在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 克里特都被用在神和神圣的动物身上作装 饰,象征星宿或天体;石像既显示出王者君 临天下的气度,又有哲人般的静穆玄远。显 然,这是一位沟通天地、执掌乾坤枢纽的人 物,考古学家将它称为祭司国王像。这类人 物在吠陀经典里被称为Raja-Rsi,Raja是王, Rsi是圣哲,Raja-Rsi就是圣王、哲 人王。在古代中国,相应的称呼 是“明王”。他具有与天地神明 沟通往来的能力,从而有资格 为万民君师,“垂衣裳而天下 治”。 另一尊在摩亨佐•达罗发 现的雕像是青铜舞女像,裸 体,面露喜色,长臂纤腰,体态娴雅婀娜,身上只戴 着项链和叮当作响的镯 子。她应该是将近 5000年前用来娱神的 少女舞者。直至今 天,舞蹈和音乐仍然是 印度人宗教生活的重要部分,用以表达他们对神的敬 爱。有些神庙招募还未到青春 期的少女,经过训练后她们便 正式嫁给庙里所供奉的神。少 女手臂上戴的镯子几乎上及 肩部,至今印度西北部的妇 女还保留着这种独特的风俗。 在哈拉巴还出土了一个象 首小塑像,上有白色和 红色颜料的印迹。据 此,可以推测当时的哈 拉帕人已经驯化了一些 野象并将其装饰后用在 宗教仪式上。在今天的 印度次大陆,大象依然是 神力的象征,装饰华贵的大象,面部涂上油彩,作 为宗教庆典里神像的坐 骑。而象神 Ganesh则被认为是 “一切障碍的清除 者”,是在一切宗 教仪式中第一个被 召唤的神灵,也是 成功、财富与智慧的赐予 者。其他出土的刻有大象的 印章也证实了这种热带动物 5000年来在印度一直受到热爱 与尊崇。 摩亨 佐•达罗出 土的雕像 里还有一个赤陶像, 是一位母亲 女神,丰乳 肥臀,头上 戴着高高的头饰。 头饰作杯形,杯子 中发现的灰烬说 明这样的小雕像 或许是一个香炉 或油灯。类似的 形象在哈拉巴印 章中也有表现, 比如在树林中嬉 戏的长着角的丰 产女神,其中一个正在产下一棵树。这些形 象与印度的Devi女神——丰产、财富和繁荣的守护神极其相似, Devi女神至今仍是印度教徒最喜爱的神灵之一。对来自远古的女神或Shakti即性力的崇拜构成了以后数千年印度文化的显著特征。 哈拉巴与摩亨佐•达 罗最神秘也是最典型的出 土文物是一种黏土印章, 种类和数量都颇不少。虽 哈拉巴遗址出 十.的象許小银像 然至今考古学家还未能完 象头神Ganesh的石雕像 当欧洲人还生活在森林里,中国的第一 个王朝夏朝远没有开始,仍处于石器时代的 时候,摩亨佐•达罗已经拥有了远古世界最 先进的供水和排污系统。 在摩亨佐•达罗,一个水井网络为每个 街区提供方便的淡水来源。几乎每家都有沐 浴平台、厕所。城中还有一个范围广大的排 水系统将多余的水排走。在城市公共部门的 正中心,还有…座被大建筑群包 围的砖砌人水池,蓄有•池深 水,它在当时绝对是一个技术上 的奇迹!考古学家推测这里原来 是寺院或者是祭司们的住处,因 为这种类型的用于宗教洗礼的水 池,在现代的印度教寺院中依然 存在。 传说中的海上圣城杜瓦拉卡的发现,证 实了吠陀诸经中的历史记载绝非向壁虚构。 考古证据又一次将辉煌的雅利安吠陀文明带 回了 5000年前濒临阿拉伯海的印度西海岸。 《摩呵婆罗多》(Ma/iaMaraZa)和《薄伽梵往世书》(仙agavaH Pwrana)中都有关 于杜瓦拉卡的详细记载。这座赫赫有名的史前王都与吠陀诸经里最神秘的人物,《薄伽 梵歌》的讲述者,传说中5000年前降临地球的至尊人格神克利希那(Krishna)密不可分。 隐姓埋名的雅杜王朝王子克利希那长大 后回到王都玛图拉(Mathura),杀死了残暴 的独裁者康萨,拥立祖父乌格拉森纳为王, 招致康萨的岳父佳拉桑达的疯狂报复。佳拉桑达率领大军进攻玛图拉,前后达17次。为了避免更多的侵袭,克利希那决定带领全体雅杜族人离开玛图拉,到遥远的西海岸重建新都。 经过长途跋涉,雅杜部众来到了首拉施特拉(Saurashtra)海岸,打算在海岸边筑 城。克利希那招来天堂的大匠维施瓦卡玛, 请他设计营造新都。但维施瓦卡玛说除非海 神能让出一块地,否则他无法完成任务。于 是克利希那开始崇拜海神,在取悦了海神之 后,从他那里得到了一片方圆十二由旬 (yojana)的土地。就在这片四周环海的土地 上,维施瓦卡玛建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城 市。 这座城市便是号称“神都”“圣城”的 杜瓦拉卡。薄伽梵,至尊人格神克利希那和 他的子孙以及臣民就住在这座城市里。《薄伽梵往世书》第十篇描述了这座神奇壮丽的 海上城堡: ……这座建在海中的城市有整齐的街巷, 还有设计优雅的小後及种满如愿树的花园…… 城中还有宫殿与大闸。这些大闸现在还可在一 些大庙中看到。它们异常高大,以极度巧妙的 工艺建成。宫殿与大闸顶部都置放有金水瓶, 以为吉祥之兆。所有的宫殿都高耸入云。每一间屋子都陈 设金、银水罐,地窖则满储谷物。睡房以洙宝 装饰,地板则由宝石锿嵌而成。城中每户都供 奉毗湿努神像。宅地依据不同阶层划分,使那 时既已存在的婆罗门、刹帝利、毗舍及首陀罗 四种姓各得其所。城中有特为乌格拉森纳王而 建的皇宫,为诸宫之冠。 这一切都发生在5000年前,大约公元前 3102年。克利希那清除了一切邪魔力量,数 十年之后,与他的家族成员一起离开了地球。杜瓦拉卡也随即陷入灭顶之灾: 那冲击着海岸的巨浪,突然冲破了自然设 定的藩篱。海涛涌入城区,漫过美丽的街道, 吞噬了城堡里的一切。雄伟的建筑物一幢一幢 被淹没。仅仅几分钟内,一切就结束了。大海 又复平静如湖。再也看不到城堡的丝毫痕迹 了。杜瓦拉卡只剩下一个名字,一个记忆。① 这是《摩呵婆罗多》里留下的幸存者的 回忆。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在那片海域沿海 的岸边,又陆续建起了许多庙宇,以纪念昔 日的圣城和神王。围绕这些庙宇,渐渐形成 了新的城市,也被朝圣者称为杜瓦拉卡。真 正的杜瓦拉卡仅仅在犹如神话般的经书里依 然存在。 20世纪80年代,一支在堪培湾为不列颠 天然气公司服务的海上科学考察队(NKDT, 国家海洋科技协会)突然在水下发现了体积 庞大的不明物体,考察队立刻组建了水下作 业团队开始打捞工作。 一些打捞出来的样品,包括手工艺品、 木片、陶片、生活用品、动物骨骼等,被分 别送往曼尼普大学、剑桥大学、地球科学学 会等机构进行分析鉴定。其结果令人震惊, 这些样品的年代居然在距今3000〜7800年之间! 随后的水下考古陆续发现了人工运河、 巨大的城墙基石、港口遗址,以及具有明显 吠陀文化特征的文物,如铜铃、石刻的神像、浮雕。 当代印度最负盛名的考古学家,杜瓦拉 卡遗址考古工作的负责人S.R.Rao在其专著 《杜瓦拉卡,消失的城市》中揭示了杜瓦拉 卡史前遗址的历史学意义: 传说中克利希那建立的杜瓦拉卡城的发 现,是印度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它彻底解除了 历史学家对《摩呵婆罗多》以及杜瓦拉卡城真 实性的怀疑。通过重建吠陀文化在印度历史中 的连续性,这个发现大大缩短了印度历史中原 先存在的鸿沟。® 海底打捞出来的文物中有一枚刻有三头 怪兽的印章。《摩呵婆罗多》里记载,当杜 瓦拉卡城受到魔王佳拉桑达的威胁时,居民 们都持有这种当做身份证使用的奇特的印 章,以避免敌人混入城中。这枚印章的发现 进一步证实了这座海底城市与史诗《摩呵婆 罗多》的关系。此外,刻有印度河谷文明类 型陶文的陶片、铁粧、三角形三孔锚等出水 文物,都证实至少3500年前,这里曾经有高 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存在,并且可与《摩呵婆 罗多》的记载相印证。从已有的考古证据来 看,这个神话般的文明并非天外飞来,它属 于史前雅利安文明或原始吠陀文明,是印度 历史也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浮出水面的杜 瓦拉卡遗址,又一次击破了 19世纪西方学者 虚构的雅利安人入侵说。 杜瓦拉卡城及与 <摩呵婆罗多〉传统一致 的考古证据的发现,清除了一直以来对(摩呵 婆罗多》历史真实性的疑问。我们要说,克利 希那肯定存在。 经过十多年对海底古城杜瓦拉卡的考察 研究,S.RRao做出了使全世界为之瞠目的 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