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ase 005:痛风?我和基因检测有个约会!

 cxdzxy 2018-04-23

每年的4月20日是『高尿酸日』,为什么选择420呢?因为成年男性的正常饮食下的尿酸值上限就是420μmol/L。如果两次检测超过这个值(女性上限是360μmol/L),就被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保守估计,我国有1.8亿高尿酸血症患者。


尿酸是怎么来的?

来自我们吃的食物和自身代谢的'嘌呤',在人类体内最终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溶解在血液中的尿酸被称为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溶解在尿液中排出的叫做尿尿酸(urine uric acid,UUA)。血尿酸持续高了之后,就会衍生另一种疾病,叫做“痛风”。


咱们初中化学做过一个'结晶'的实验,是说过饱和溶液,溶质从溶剂中慢慢的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形成晶核。

血是溶剂,尿酸盐是溶质,正常人体血尿酸溶液每天处于不饱和状态。但是血尿酸高了就会产生类似现象:(1)溶质多了,比如高嘌呤饮食,剧烈运动,代谢紊乱;(2)溶剂少了,比如喝水少,出汗多,还包括一个重要的,大家容易忽略,可以造成身体'脱水'现象的,就是饮酒!

在这些情况下,溶质尿酸盐就会在血管狭窄的末端结晶析出,发展成急性的炎症反应,痛风。


很多痛风患者都有过这样的主诉:刚喝了酒/吃了海鲜等,那么,痛风到底是不是与特殊饮食有关?或者说痛风是不是吃出来的?那么想要杜绝痛风病的发作,是不是仅通过控制饮食就可以呢?


误区

痛风病的发作当然与高嘌呤饮食有关,你看看国内外研究痛风/高尿酸血症最厉害的机构所在地:国际上主要是岛国日本,新西兰;国内就更明显了,黄海边儿的山东,南海边儿广东还有台湾海峡边儿的台湾……主因之一就是需求大,这些区域,也恰恰是痛风病最高发的区域。有趣的是,基本上盛产痛风患者的地区还有另外两大特产,那就是海鲜和酒!


但是,如果痛风患者认为,是不是不吃蛤蜊,不喝啤酒,痛风就能好了?或者认为,干脆就吃素吧,吃素治痛风,那可就进入了一个误区。


正解


事实上,从来源讲,人体的尿酸,只有20%来自食物,80%都来自人体内部的代谢,在肝中产生;从去路讲,也是两个,70%-80%由肾脏排泄,其余由消化道排泄,即肝脏肾脏消化道都参与尿酸合成及代谢。


高尿酸血症/痛风可远远不仅是由于高嘌呤饮食造成,它而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造成的内分泌疾病,是患者尿酸生产的总量超过其代谢能力阈值而引发的疾病


那为什么总感觉是吃了火锅,海鲜,喝了啤酒之后突然发病的呢?恐怕这些仅仅是“压倒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即便减去整根稻草,也最多可解决20%的问题。


因此,一方面痛风患者要严格控制酒类,贝类,红肉,内脏,高卡等饮食的摄入,另一方面保证日常正常均衡的营养,并在尿酸未恢复正常值范围时必须通过药物治疗控制,不可顾此失彼,蠡酌管窥。



痛风/高尿酸血症竟然还有不同类型?


是的。假设咱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大水箱,水箱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有源源不断的水产生注入,出水口有陆陆续续的水排泄出去,当进出平衡时,可以保证大水箱正常的工作,而一旦进水口的进速过快,或者排水口排速过慢,就会导致大水箱里面的水位越来越高,当那个刻度超过最高值时……你的大水箱就被撑的溢出了!


那么好了,你来抢答一下痛风的分型吧!

一种是由于进速过快形成的,叫做『负荷过载,ROL』型;一种是由于排速过慢形成的,叫做『排出受阻,RUE』型;当然,还有“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混合』型。


这时,你就要问了,那具体怎么判定是哪个类型的患者呢?


首先临床上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尿酸盐浓度SUA而判定高尿酸血症,进而,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尿尿酸UUA以及尿酸排泄分数(fraction excretion of uric acid,FEUA)来对患者分类,简而言之就是如果血尿酸和尿尿酸同时升高,或升高速率一致,就指向ROL型;如果血尿酸高,而尿尿酸不升高,或升高速率不一致,就指向RUE型。


不同类型的疾病,治疗手段就不同ROL型的痛风,就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使用尿酸盐抑制剂,比如“别嘌呤醇”;RUE型的痛风,则需要从去路上打开通道,使用促排尿酸药物,比如“苯溴马隆”,可以说是“个体化精准医疗”。


来自文章“GWAS of clinically-defined gout and subtypes identifies multiple susceptibility loci including urate transporter genes.”的下图,将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分类形象的绘制出来。



机智如你,是否已经注意了刚刚我说的文章题目中“GWAS”这个我几乎在每篇文章中都提到的词?


是的,这篇文章对收集的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分类,但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是进行了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为了寻找与疾病发生的基因组遗传易感基因。


我们来直接看一下研究的结果:



研究发现这么几个基因,与疾病发生最为有关:

(1)无论在ROL型还是RUE型患者中,发现与疾病最高关联的都是ABCG2基因。该基因与很多药物的代谢有关,之前的研究都集中在肿瘤耐药相关,因此该基因又叫乳腺癌抵抗蛋白基因,BCRP


近年来,发现该基因与尿酸盐代谢相关,由于基因不仅在肾表达,在肝脏和肠道也高表达,说明它的功能不仅与尿酸盐在肾脏的排泄相关,还参与尿酸盐经消化道的肾外排泄,该基因的各种缺陷直接导致肾外排泄能力急剧下降,与遗传研究结果显示其在ROL型痛风中的极高关联完全一致!就好像是两个人合干一个工程,其中一个人不给力,另一个人的工作量一下子就上来了。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到达肾脏尿酸多,实际上是负责另外的30%排泄通路的“小马达”坏了,造成肾的负荷超载


(2)在RUE型患者中,SLC2A9基因的关联更为明显,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又叫“尿酸转运蛋白”,专门负责尿酸转运即尿酸的重吸收,这个基因的变异,就将它洗脑变“内奸”,不但不好好向外搬运尿酸,还同时增加其重吸收量,造成肾的排出受阻。


(3)此外,由于痛风/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综合代谢紊乱的内分泌疾病,因此不难想象,除了与尿酸代谢直接相关的基因外,一些与糖代谢,脂代谢相关的基因,如上文检出的GCKR基因(葡萄糖激酶调控蛋白基因),也可能通过影响嘌呤原始合成来影响疾病的发生。


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共识别鉴定痛风/高尿酸血症相关位点81个,分布在21个基因和9个区域中,根据多次研究的总结,ABCG2基因的一个变异在ROL型患者中非常多见,而包括SLC2A9基因在内的一系列尿酸转运蛋白基因变异,都被指向导致RUE型痛风/高尿酸血症。


所以,除了生化检测外,你还可以通过多个基因检测来分析具体疾病类型,从而指导治疗途径。这,就叫“基因组个体化精准医疗”!


说个题外话,上述的三个基因,在中国痛风/高尿酸血症人群中的第一次关联分析验证研究,都由本人直接或主要参与完成。


好了,我们转回来接着说,假如现在根据生化结果或基因分型,你已经被判定为『负荷过载』型HUA,那就赶快吃'别嘌呤醇'吧!


且慢!


让我们来歪楼一个例子说明一件重要的事儿:


(文中Case来自《实习医生格蕾》S14E17)


患者Eli一周前因为憩室炎入院('憩室'就是结肠里面东西太满给压出坑儿来了,'憩室炎'就是坑儿的地方发炎了),医生按照常规治疗方案给他开了抗生素,可是他开始出疹子了,本来以为能自愈,结果越来越严重。



医生听闻主诉后赶快进行检查,发现情况十分不妙,赶快将患者转到烧伤病房…为什么是烧伤病房呢?请看下面动图:



看到此处,有没有人能猜到患者到底怎么了?

可能除了医学生之外,其他的读者会对这个病症比较陌生,请继续往下看:



原来,Eli得的是一种叫做『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的病症,其原因是Eli的身体对抗生素产生了一种反应,导致他的皮肤溶解分离,该病在严重的情况下会致死,也会留下很严重的眼部,肾部后遗症。


临床上,会根据以下几点对患者进行打分:

(1)年龄 >40

(2)心率 >120 次/分

(3)癌症患者

(4)在第一天皮肤溶解分离超过10%

(5)血尿素氮 >28 mg/dL

(6)血糖 >252 mg/dL (14 mmol/L)

(7)碳酸氢钠 <20mEq/L


根据不同的得分,患者的死亡率如下:

(1)0–1分: 3.2% 

(2)2分: 12.2% 

(3)3分: 35.3% 

(4)4分: 58.3% 

(5)≥5分: 90%



很不幸,Eli的TEN评分是5分,在入院后几个小时就去世了,医生们很无奈,有些人一直用抗生素都没事儿,为什么却有人因为用了可以救命的抗生素反而送命呢?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最常发生于成人。磺胺类,巴比妥类,非类固醇抗炎药,苯妥英纳,别嘌呤醇和青霉素最常有关,但有众多其他药物也曾较少地被牵连,是最严重的药敏反应之一。


由药敏引起的TEN的原因之一:敲黑板!别嘌呤醇!


赶快先放下手中的药瓶,继续向下看。


别嘌呤醇由于其物美价廉,已经用于痛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很多年了,先前在欧美广泛使用时,医生并没有关注到这个药敏问题。直到这个药物在泰国,中国台湾等亚洲国家或地区广泛普及后,亚洲的医生们发现,亚洲人使用别嘌呤醇的药敏发生率,竟然是高加索人的十几倍!


药敏与其他过敏一样,都是由于个体将摄入的物质判定为“有害”,错误的启动了免疫应答,因此,必然与HLA(人类淋巴细胞抗原)相关。


根据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发现,使用别嘌呤醇的药物敏感,与HLA-B 58:01多态相关,而这个多态在高加索人中仅有1%的阳性率,在中国汉族人中却高达20%!这20%的中国人,在服用别嘌呤醇时,均存在产生包括TEN这种严重表型在内的药敏可能!

根据一项总结港台大陆别嘌呤醇药敏与HLA-B 58:01位点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两岸三地的中国汉族人中,服用别嘌呤醇敏感的群体HLA-B 58:01阳性率是100%,对照组阳性率是11%-15%,也就是说,根据目前的结果,得病的人该位点都是阳性,这个位点阴性的不会得病!

该位点阳性的患者,应与医生商讨其他的治疗方案,如先小剂量服用,或使用另一种价高的尿酸盐生成抑制剂,非布索坦。


其实,中国台湾省是世界范围内服用别嘌呤醇强制进行HLA-B 58:01 检测的先行者(2008年)。


4年后,美国风湿病学会在2012年版的诊治指南特别加入“亚裔人群在服用别嘌醇前检测 HLA-B 58:01 基因”的说明。


十年后的今天,亚洲国家日本,韩国均已强制实行这一检测,遗憾的是,本项检测还未在中国大陆地区全面普及。


因此看到这里的你们,请转告周围的患者,得了痛风/高尿酸血症,请一定先跟基因检测约个会!


最后,聊个轻松点儿的话题。


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由于缺乏尿酸降解酶,嘌呤代谢到尿酸这一环节后,不会再次分解利用,尿酸便成的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因此,人类等灵长类生物表现出相对高的血尿酸水平(SUA)。这看似缺陷的代谢环节却可能也给患者带来一个益处:2016年的一项研究(Lu N, et al. Ann Rheum Dis. 2016,75(3):547-51)用5年时间对英国的59204名痛风患者和238805名非痛风匹配对照进行比较,不管是否正在接受痛风治疗,痛风患者得阿尔茨海默病的比例比对照组低24%!还记得上周我们说的帕金森病么,也是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您好,来杯L-多巴拿铁


目前的假说认为,由于“酸”处于高氧化状态难被氧化,尿酸就成了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常在保健品宣传广告中可以听到的“清除自由基”功效。体内的“酸度”高的人与“酸度”低的人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氧化应激反应,而这个反应,恰恰是杀死神经元的一大凶手,所以尿酸虽高,却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你的脑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