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又有新发现,棚户区地下惊现汉代至明清墓葬338座!

 RK588 2018-04-24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在不断推进,

新科技的发展,

也推动了古文化的保护。

这不,

在这里,考古又有了新发现


这次发现的不是什么王侯大墓,

已出土的文物中没有太多金银珠宝。

可是汉代至明清墓葬和汉代窑址

对于考古专家而言,

比那些金银珠宝更有价值。


记者昨天上午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文物部门在距路县故城遗址不到1000米处又探明了古代遗迹370处,其中汉代至明清墓葬338座,汉代窑址32座。



通州区潞城镇棚户区改造土地开发项目D区D-04地块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区域的北部,距离2016年新发现的路县故城遗址约850米,目前正在开展全面考古勘探、发掘工作。


该项目用地面积约63万平方米,已完成考古勘探32万平方米,探明各类古代遗迹370处,其中汉代至明清墓葬338座,汉代窑址32座。

    







东汉墓葬全景


东汉墓葬全景俯视


唐代墓葬全景俯视



唐代墓室全景


唐代墓葬局部出土器物


为了保证考古工作不影响建设项目进度,考古发掘工作同时开展。截止到4月18日,已发掘清理完成儿童瓮棺葬2座,汉代墓葬54座,唐代墓葬7座,明清时期墓葬2座,汉代窑址13座,出土陶、瓷、铜、玉石器等各类文物300余件(套)。

    

在发掘完成的窑址中,一座汉代马蹄形窑址显得尤为独特。


汉代窑址全景俯视


汉代窑址全景


在窑室清理过程中,发现窑床有大量烧制完成并摆放整齐的青砖,上下两层交叉摆放,为了更好的烧制,每块青砖间都有一定空隙。青砖的规格与窑址周边多座汉代墓葬用砖规格一致。因此,可以初步推断,该座窑址应为周边修建墓葬提供用砖的烧砖陶窑。


半倒焰式马蹄形窑址是北京地区汉代烧砖用的常见窑址形制,这类窑址的窑门一般高度较低,不大适合人的进出,装窑和取出产品似乎另有地方,极有可能就在窑室顶部,在装坯和取出成品时只需将顶部打开,用泥封顶,非常简便。北京地区汉代发现数量较多,但在窑址内发现大量烧制完成且摆放整齐的青砖较为少见。该座窑址的发现,可以很直观地展现汉代时期砖窑的形制、烧制手法及烧砖用途,证明了汉代砖室墓葬与窑址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为通州汉代路县故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

    

从2018年初到现在,本市开展的配合各类建设工程开展的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已达47项(勘探40项,发掘7项)。


文字/图片 | 北京晚报记者孙乐琪

编辑 | 王雅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