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灸 (1)阳明腑实型: 【取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合谷,曲池,中脘。 【刺法】以上诸穴皆用泻法。 (2)肝郁气积型: 【取穴】中极,次髎,气海,行间, 【刺法J中极、气海平补平泻,次髎、行间用泻法。 (3)气阴两虚型: I取穴】脾俞,胃俞,尺泽,行间,三阴交。 【刺法】脾俞、胃俞、太溪、三阴交用补法,尺泽、行间用泻法。 (4)水湿内停型: 【取穴】三阴交,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水分,章门。 灸刺法:灸三阴交、中脘、天枢、脾俞、水分,足三里、章门二穴先补后灸。 (5)瘀血阻滞型: 取穴:章门,气海,足三里,中脘,脾俞,三阴交。 灸刺法:章门、中脘、脾俞、三阴交用补法,气海、足三里先补后灸。 (6)滞针疗法:对于有肠系膜粘连的患者,可用26号毫针进针到粘连处,持续捻转(单方向)到滞针时,用力向上提拉针柄数次。提针有时可听到响声。 以上针灸疗法,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5天,继续第二疗程。 2.拔罐疗法 拔火罐以背部和肋部为主。 常规区:重点拔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膈俞、三焦俞。拔罐6~8个。 必拔区:期门、章门、梁门、胃上穴,拔罐2~4个。 配合区:上肢重点拔内关,下肢重点拔足三里、三阴交。拔罐2~4个。 留罐时间为10~20分钟。 3.耳穴疗法 ①肝、轮1、轮2、神门、脾,以疏肝活瘀,健脾消积; ②肝、胆、脾肿大区,以疏肝利胆,消积聚; ③脾、胃、脾俞、神门、肝、胆,以健脾补虚.消积聚。 ![]()
![]() |
|
来自: 子孙满堂康复师 > 《胸外科结核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