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中的成语7】晏殊之“似曾相识”:“太平宰相”的燕子情结

 金色年华554 2018-04-24
【成语1】似曾相识
【释义】好像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出处】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成语2】山长水阔
【释义】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同“山长水远”。
【出处】宋·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晏殊十四岁那年,遇到了前来安抚江南的朝廷官员张知白,张知白见晏殊才华出众,就以神童的名义,将他推荐给了朝廷。

晏殊因此得以从老家临川(今江西抚州),来到了京城开封,并受到了真宗皇帝的亲自接见,获得了进士身份。接着,晏殊就被授予秘书省正字一职,从此步入官场。

从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入朝,直到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去世,活了六十五岁的晏殊当了五十一年的官。

这五十一年里,晏殊先后拥有过哪些官衔呢?让我们大致来列一下:

秘书省正字: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
太常寺奉礼郎:在朝廷举行祭祀仪式时,负责君臣牌位次序和跪拜礼仪的小官,宋初只是一个虚职。
太常寺丞:太常寺里的“科室”负责人。
升王府记室参军:升王府秘书。
太子舍人:太子的秘书、侍从,兼任太子的老师。
翰林学士:负责起草朝廷诏令。
左庶子:东宫属官,陪伴、辅佐太子。
右谏议大夫:就是为朝廷提意见和建议的官职,但宋初此官职有名而无实。
给事中:皇帝的顾问。
礼部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宣传部副部长。
知审官院:负责中下级文官的考核登录等。
郊礼仪仗使:负责皇帝祭天地时的仪仗事宜。
枢密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军委副主席。
刑部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副部长。
参知政事:副宰相。
尚书左丞:副宰相。
知州:一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市长。
刑部尚书:公检法司四长合一的职务,刑部侍郎的上司。
御史中丞: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
三司使: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
枢密使:相当于今天的军委主席。
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即宰相。
工部尚书:相当于今天工业或农业、水利、交通等部的部长。
户部尚书:职能同三司使。
观文殿大学士:由曾任宰相的大臣担任,出入有侍从、顾问,以示尊崇。

由上面的职务可以看出,晏殊当的大都是京官,且到后期很多都是位高权重的,秘书、宣传、祭祀、组织、司法、纪检、财政、军事、农业、水利、交通等,几乎没有他没管过的领域,等当上宰相,那就更不用说了。

他的仕途之所以相对顺畅,且能很快地登上高位,那是因为皇上、太后都很欣赏他啊。真宗一把将他拉上仕途,然后又在太子赵祯身边服务多年,等太子登了基,刘太后听政,晏殊便开始大踏步升官了。

身为一名宋初的官员,晏殊也是颇有作为的。

特别是在宋与西夏战争期间,晏殊作为御史中丞三司使,向仁宗皇帝提出了好多项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出兵时不再派监军,尽量节省宫中的各项用度开支,强化宫中物资的管理,用节约下来的费用去支援前线,有针对性地招募士兵等。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在抵制西夏进攻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

晏殊也非常注重优秀人才的选拔和重用。宋祁、宋庠、范仲淹、欧阳修、孔道辅、富弼、韩琦等贤能之士,或出于其门,或受其提携。

慧眼识才,晏殊为仁宗朝的繁荣和稳定,培养和引荐了一批非常出色的人才资源。

虽然晏殊算得上一个“太平宰相”,但他从官路上一步步走来,也还是遇到过一些坎的,这坎,当然是指被贬。

一共被贬两次,且都跟刘太后有关。

话说仁宗刚即位时才12岁,还不能担负起治理一个国家的重任。为了确保平稳过渡,同时消除部分朝中重臣借机篡权的隐患,晏殊就建议章宪太后刘娥垂帘听政,群臣也都表示赞成。

刘太后听政后,对晏殊那真是厚爱有加,很快将他由左庶子提拔为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又由右谏议大夫提拔为给事中,再接着就是礼部侍郎、副枢密使。

晏殊当上枢密副使不久,刘太后又要提拔那个名叫张耆的朝臣为枢密使,为此,晏殊立即上疏反对,认为张耆不是科班出身,且是一介武夫,重用武官,这与大宋“以文驭武”的国策是不符的。而张耆是刘太后的心腹,刘太后自然坚持己见。晏殊也是坚持己见,结果就把刘太后得罪了。然后,晏殊就遭遇第一次贬黜,由副枢密使降为刑部侍郎,任宣州知州,几月后,又改为南京(今商丘)留守。

晏殊到了南京,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大力兴办学校,扩大了原有的“应天书院”的规模。期间,晏殊还请正在南京守丧的范仲淹来任教,使书院的品质显著提升。

等晏殊回朝后,职位很快得到恢复。在由枢密副使改为参知政事之后,晏殊因为另一件事又把刘太后惹生气了。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朝廷举行祭太庙大典,刘太后此时提出要穿衮冕参加祭奠仪式的要求。因为衮冕是天子服,只有皇上才能穿,所以晏殊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反对无效。晏殊因此遭到了第二次贬黜:罢掉参知政事一职,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去亳州当知州,两年后又调往陈州,直达宝元元年(1038年),才被召回京城。

虽然被贬两次,但并没去边远地区,也没遇到多少挫折,所以说,晏殊还是挺幸运的。

背靠大树,养尊处优,内心又坦坦荡荡,晏殊的生命中更多的是云淡风轻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放飞思绪,然后用笔诉诸诗词。

有说,晏殊一生共创作了一万多首诗词(主要是词,可惜只有几百首得以传世),这文字产量也真是够惊人的了!

这也证明:晏殊真的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寓  意
油壁香车不再逢,
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
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

在晏殊的心底,一定有那么一份缠绵悱恻的情感记忆,总是挥之不去。在梨花院落里,在柳絮池塘边,在如水的月光下,在微微的清风中,已找不到心爱人的踪迹。借酒解相思,相思却更浓。

晏殊重情,且推崇坚贞的爱情。“人情须耐久,花面长依旧。莫学蜜蜂儿,等闲悠扬飞。”——情感稳固,彼此才会一直互相欣赏下去。千万不要学蜜蜂采蜜那样,处处留情还当作没事儿似的。

有时候,晏殊会看着天空飞舞的燕子,留恋,追念,伤感,惋惜——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清平乐·金风细细》)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踏莎行·细草愁烟》)
小阁重檐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浣溪沙》)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草浮生千万绪。(《木兰花》)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破阵子·春景》)

那个春日,晏殊在熟悉的小园中散步。地上落红无数,天空燕子呢喃,晏殊面对着即将落山的夕阳,心中自然生发出了春光易逝的慨叹。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后来,晏殊被贬离京都,到了应天府南京,在那里,他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无可奈何”的涵义,也感受到了“似曾相识”中的惆怅,所以,在《示张寺丞王校勘》这首诗里,他又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只字不改地移植了过来:

元巳清明假未开,
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
宿酒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
莫惜青钱万选才。

诗的最后说:人才有的是,关键是舍得投入,才能把有真才实学的人选为所用啊(他对范仲淹应该就是这样做的)。

忠于爱情,重视人才,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要落到眼前,落到实处: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眼前景和眼前人一旦消失,剩下的就只能是漫长甚至无望的等待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