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优雅地宣布自己失恋了

 大圣的小宇宙 2022-02-1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文/ 大圣

北宋年间,正值深秋时节。

天已破晓,但惨白的月亮依旧固执地挂在空中,余晖透过窗棂斜照在摘星楼内,栏杆外的秋菊笼罩在晨雾之中,屋檐下的燕子已不知去向。

一阵寒风袭来,晏殊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这是晏殊失恋第33天,燕子依然没有消息,晏殊也依然没有从痛苦中走出来。

爱情它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忘了痛或许可以,忘了你却太不容易;我是真的为你哭了,你是真的随他走了,就在这一刻,全世界伤心角色又多了我一个。

晏殊心如刀割,想写封信给前女友,诉说自己的思念,可又不知寄往哪里,一时之间,思绪万千,肝肠寸断,爱如潮水,百转千回,提笔写下《蝶恋花》一首: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真情实感,一气呵成,写完搁笔,配图发朋友圈,诗词前面附上两句话:感恩过去所有,未来仍是家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实用不着特别说明,光看那首词的内容,大家也能猜到,晏殊失恋了。

明星出事儿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大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各种传言满天飞的同时,也不禁有些疑惑:晏殊少年成名,才华横溢,是我大宋朝最年轻的进士和县处级干部,青年才俊,前途无量,多少未婚女青年的偶像,竟然也会被女朋友抛弃?

隔壁老王一撇嘴:“这有啥奇怪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人哪能事事如意,老天爷总得给你点儿遗憾,给你点儿挫折。晏殊这个人呐,就是什么都太顺利了。”

1

  

老王说的没错,晏殊就是太顺利了。

晏殊自幼聪慧过人,7岁就能写文章,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万千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14岁时,被江南安抚张知白推荐给朝廷,以“神童”的身份参加科举殿试。

我们知道,北宋时期的科举采用三级考试制度,先在各州参加“解试”,也叫“州试”,通过后再参加由礼部举办的“省试”,最后的优胜者才进入“殿试”。

也就是说,晏殊作为特殊人才,破格免试跳过了前两步,直接参加殿试。

殿试由皇帝本人亲自担任主考官,录取时分为三甲:一甲3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称“进士出身”;然后是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考生多大年龄的都有,有的须发皆白都可以当晏殊的爷爷。史料记载,年仅14岁的晏殊在考场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第一场考试,刷刷刷没一会儿就答完了,提前交卷,举座震惊。

第二场考作文,卷子一发下来,晏殊立刻举手向主考官宋真宗报告:“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意思是,这个作文我前两天刚写过,能不能给我换个题目?

连考官带考生当时都惊呆了,学而思猿辅导新东方,衡水黄冈毛坦厂,哪个学校不是在考前拼命押题?特别是作文,之前写过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心里偷着乐就行了,你还主动要求换题目,是不是傻呀?

宋真宗当时听了十分感动,说这真是个老实孩子,朝廷就需要你这样诚实本分的人。

考试结束,晏殊被赐“同进士出身”,授职秘书省正字,也就是国家图书馆和中央档案馆的编辑,并特许其在皇家藏书处秘阁读书深造。

晏殊是江西人,当时的宰相寇准是有名的地域黑,对南方人抱有偏见,曾试图阻止皇帝的任命:“咳咳,内什么,您是不是再慎重考虑一下,年龄太小不说,还是个南方人。”

宋真宗当即反驳:“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如前代张九龄辈,何尝以僻陋而弃置耶?”地无论南北,人无论老幼,唯才是求,为缔造开元盛世立下汗马功劳的唐代名相张九龄也是南方人,广东穷乡僻壤蛮荒之地,咋啦,人家干得不比你强?

说得寇准满脸通红,无言以对。

那一年是公元1005年,苏轼和李清照还没有出生;16岁的范仲淹仍在寒窗苦读;21岁的柳永还没有找到工作,终日流连于青楼妓馆;而14岁的晏殊已经加入到了公务员队伍,并受到当今天子的赏识。

可以说,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晏殊已将同龄人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2

  

从这个小小的秘书省正字开始,晏殊的仕途一帆风顺,第二年便升职为太常寺奉礼郎,之后,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等职。

公元1018年,宋真宗册立赵祯为太子,并为其选配“太子舍人”,也就是日常陪伴在太子身边的人,负责用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导太子的行为处事,差不多相当于太子的半个老师。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职位,虽然行政级别不高,但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能在太子身边工作,言传身教,将来太子登基,你的仕途可想而知。所以,朝内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老领导都主动要求担任这一职务,竞争非常激烈。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宋真宗选择了年仅27岁的晏殊。

为啥?因为晏殊的人品令人钦佩,值得信赖,简而言之,晏殊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我们知道,相对而言,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国泰民安,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不实行宵禁的朝代之一,夜生活十分丰富,特别是东京汴梁,休闲娱乐场所众多,青楼妓馆鳞次栉比,每到夜幕降临,灯红酒绿,歌舞升平。

而且,这些娱乐场所的经营都是公开合法的,红灯区不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就连各级官员也不例外,动不动就跑到青楼找小姐姐,喝个酒唱个歌洗个脚泡个澡按个摩耍个大宝剑啥的,男人嘛。

这种活动,晏殊从不参加,同事怎么叫都不去,下班就回家,回家就看书,哪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是把别人啪啪啪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

宋真宗对此早有耳闻,曾问晏殊:“小晏啊,下面许多人跟我反映,说你不太合群,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缺乏生活情趣,是这样的吗?”

晏殊的脸腾一下就红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不是我不喜欢出去玩,主要是因为穷,我要是有钱,我天天去青楼。

真宗皇帝听了这番话,不禁感慨:晏殊真是个老实人啊,其实他完全可以说点儿场面上的话,比如说自己喜欢读书喜欢高雅艺术拒绝庸俗低俗媚俗,或者说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大宋朝的振兴事业没时间休闲娱乐之类的,不用剪辑就能上《新闻连播》那种,满满的正能量。

但是没有,人家就说是因为没钱。如此诚实又廉洁的好干部,实在是不多见啊,太子就应该跟这样忠厚本分的人在一起。

3

  

就这样,宋真宗力排众议,任命年轻的晏殊为太子舍人。

此后不久,又升任晏殊为翰林学士、景灵宫判官、太子左庶子兼判太常寺、知礼仪院等职,不断接近权利的中枢。

公元1022年,真宗驾崩,太子继位,史称宋仁宗。

因仁宗皇帝年幼,朝廷重臣争权夺利,为避免大权旁落,晏殊以卓越的政治智慧,果断向朝廷建议,由太后垂帘听政,直至皇帝长大成人。

这一建议被朝廷采纳,对稳定政局起到了关键作用。

刘太后垂帘听政后,立刻升任晏殊为右谏议大夫兼翰林侍读学士,不久又升职为给事中、景灵宫副使。

宋仁宗亲政后,晏殊的仕途更是一路绿灯,历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枢密副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兼秘书监、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相当于副宰相。

总之,官越做越大。


当然,自古官场如战场,这期间,晏殊也有过几次被贬出京,降职使用的经历,但时间都不长,没几年就又被召回了京城。

晏殊在地方任职的那几年,也是政绩斐然,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比如在应天府,他大力兴办教育,创立了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为天下读书人所称道,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欧阳修曾评价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

晏殊学识渊博,工诗善文,其文章能“为天下所宗”,当时的许多文坛大家、诗坛新秀,比如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韩琦、富弼等,或师从于晏殊,或受到晏殊的栽培提携,都算是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时称“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公元1042年,51岁的晏殊以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当朝宰相,一时权倾朝野,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4

  

晏殊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从政近半个世纪,波澜不惊。他参加工作那一年,宋朝与辽国停战和谈,签订了“澶渊之盟”,接下来就是近百年的和平。

所以,晏殊为官期间,宋朝除了跟西夏有过一些边境冲突外,国家基本上既无内忧,也无外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世因此称晏殊为“太平宰相”。

生逢盛世,工作压力又不大,作为一个文化人,正好借此机会,充实内心精神世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据史料记载:“晏元献公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意思是说,晏殊虽然很早就是有钱人了,但生活还是很节俭,唯独喜欢请客,动不动就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几乎没有一天不喝酒的。

喝完酒干啥?

之前说过了,KTV足浴店麻将馆洗浴城桑拿房休闲会所大宝剑啥的,人家晏老师对这些没兴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能请到家里来喝酒的都是文化人,喝完酒,大家最常做的事就是赋诗填词。

没错,我们文化人的业余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乐秋天,晚荷花缀露珠圆。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捧觥船。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人生百岁,离别易,会逢难。无事日,剩呼宾友启芳筵。星霜催绿鬓,风露损朱颜。惜清欢。又何妨,沉醉玉尊前。

类似这种娱宾遣兴,闲情雅致,歌颂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诗词,晏殊最擅长不过,半斤酒下肚,能一口气写好几首。

是的,晏老师的创作能力非常惊人,作为一个国家公职人员,非专业诗人,他利用业余时间,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光诗词就写了一万多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以来所未有”。

正是这些诗词,加上晏殊在政界和文坛的身份,带动了北宋词坛的繁荣,为后来“宋词”异军突起,与“唐诗”齐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两座巍然耸立的高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由此确立了晏殊在词坛的崇高地位。

5

  

当然,仅就知名度和艺术成就而言,晏殊的词远不如后世苏轼、柳永、辛弃疾、李清照这些网红大咖的名气大,晏殊在词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承前启后。

他吸取南唐五代词风之精华,一手开创了婉约词派,并以雍容典雅的文人气质,实现了宋词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过渡,全面提升了宋词的艺术品位。

他是宋朝第一个专攻“令词”的文人,被称为“导宋词之先路,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什么叫“倚声家”?就是依照固定的曲调、格式往里面填词的专家,晏殊老师就是这方面的开拓者,学术权威,领军人物。其词风温润秀洁,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这首《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还有本文开头提到的那首《蝶恋花》,也流传颇广。

毕竟是失恋后的刻骨铭心之作,真情流露,发自肺腑,其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尤为传神,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之一。

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重境界;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重境界。


王国维说:“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公元1055年,晏殊病逝于开封,享年64岁。

宋仁宗悲痛万分,为此辍朝两日,亲自前往祭奠,赐谥号“元献”,并在晏殊的碑文上亲笔题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大字。

学生欧阳修赋挽诗一首:

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一时闻望朝廷重,余事文章海外传。

旧馆池台闲水石,悲笳风日惨山川。

解官制胜门生礼,惭负君恩隔九重。

6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在整理晏殊诗词遗作时,有人偶然发现,晏殊似乎对燕子情有独钟,其作品集《珠玉词》中仅存的136首词中,竟有24首提到了燕子。

比如“小阁重帘有燕过”、“柳丝无力燕飞忙”、“时时海燕双飞去”、“燕子归飞兰泣露”、“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等等等,比比皆是。

有人说,这是一种象征,表现了作者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有人说,这是一种情怀,蕴含着作者那种惜春悲秋的感慨;

有人说,这是一种精神,抒发了作者四海漂泊的羁旅情愁;

有人说,这是一种意向,表达了作者生命即将逝去的悲凉。

学术界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晏殊有个儿子叫晏几道,才学过人,诗词造诣颇深,有乃父遗风,少年时便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之佳句享誉词坛,后世将其与晏殊合称“二晏”。

晏殊去世时,晏几道才17岁,听了文坛上关于父亲热衷于写燕子的种种揣测和解释,忍不住暗笑。

隔壁王建国问:“你笑啥,大家说的不对吗?”

晏几道说:“害,哪有那么多高深的含义,我听说,老爷子年轻时候谈过一个女朋友,名叫燕子。”

空气仿佛在一瞬间凝固了,王建国张着嘴半天合不上,一个叫小丽的姑娘正在门口跟小伙伴们玩耍,那首熟悉的童谣奶声奶气地在耳畔响起: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

- End -

作者新书热卖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