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让这两种“好人”败坏一个社会

 咫尺相见 2018-04-24

本文字数

1256字

阅读时间

4分钟

不要让这两种“好人”败坏一个社会

不要让这两种“好人”败坏一个社会

有一种天真的观点认为,只要世界上好人越来越多,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好。不过很遗憾,这只是一种智力上的偷懒行为。在好人这个庞大的群体里,有两类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并不会让这个世界变的更美好,相反,他们会把社会玩坏。

不要让这两种“好人”败坏一个社会

哪两种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形象。

第一种,面对别人或者某些机构对他们权利、尊严的侵犯或羞辱,他们选择了宽容与忍耐。说起来,这类人都是善良的人,甚至在传统的道德话语里被视为有修养,在佛教的观点里,可能还被当作“忍辱”的修行。

第二种,面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权利被侵犯,尊严被侮辱的现象,他们往往会呼吁谅解、宽容。我们身边应该就有这样的人,当你受到伤害时,ta告诉你“算了吧,宽容吧”。当然还有典型的在死刑问题上的废死论者,呼吁对杀人犯、对人渣进行宽容。看上去,他们好像都自带圣人光环,浑身上下闪耀着道德的光辉。

以上这两种人,往往都被视为“好人”。前者确实承受了侮辱与损害,似乎体现了某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后者满嘴仁义道德文明,占领了道义制高点。不承认他们是好人,我都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很遗憾,哪怕他们是所谓的好人,这类“好人”存在的社会效应,却不会让我们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好。原因何在?

不要让这两种“好人”败坏一个社会

先看第一种。

第一种,当然我们可以称其为“好人”,但是如果更准确地描述的话,他们其实是懦弱的老实人。面对自身的权利被侵害、自身的尊严被侮辱时不敢维护自己的软弱者。他们在放弃自身权利和尊严的同时,也放弃了维护其他人权利和尊严的可能性。

可以想象,当一个社会这种好人越来越多时,对于权利被侵害、尊严被侮辱的现象的抵制和批判只会越来越少,无法形成构建一个完善的保护权利的社会所需要的推动力。换句恶狠狠的话说,因为对自身苦难的沉默,这类人只是社会不正义、不公平现象的帮凶。

遗憾地是,我们的文化还非常鼓励这类好人的存在,视之为有修养,赋予这类人以道德的光环。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这类“好人”合理化自身的懦弱;另一方面,也使得其他人在这种所谓道德教化下丧失对权利的敏感,从而最终塑造出一个权利边界不明晰,也无法有效维护个人权利的社会。

第二种人,实际上现在网络上已经赋予了这类人一个更为生动的名字:圣人婊。这个一针见血的称呼让我不得不叹服网民的智慧。圣人婊的存在究竟是如何败坏这个社会的呢?一言以蔽之:助纣为虐。换句话,他们实际上是通过维护一个更有利于坏人的社会游戏规则来败坏这个社会。

举个例子,比如废死论者,他们呼吁宽容罪犯,呼吁对杀人犯的宽大处理,意味着一个杀人犯不需要对他的犯罪行为付出等价的代价,也即杀人的违法成本的降低。一个宽容罪犯、人渣的社会,本质上就是一个犯罪成本很低的社会,理所当然,也是一个没有秩序的“坏社会”。

不要让这两种“好人”败坏一个社会

按照这个逻辑继续推论下去,我们只能回到霍布斯所说的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中去。同理,那些在别人受到伤害时劝慰他人要宽容的人,实际上也是在帮助那位伤害者,帮助他降低伤害他人的成本。总结起来,这类圣人婊所做的事就是挑战这个社会的“公平”的元规则,一个人做某件事不必付出相应的代价就是他们所谓的“道德”。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对“圣人婊”这个名词做进一步的剖析:所谓圣人,是这类人表面上的形象,而“婊”则是其本质。他们本身并不是圣人,而是要求别人是圣人,比如要求受伤的人去宽容施暴者,自己却没有任何损失,还可以获得道义上的优势。在此,我不得不佩服,真是一场个人名望上的精密计算啊。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好人”们是如何败坏一个社会的了:无论是第一种人,还是第二种人,他们实际上都是或被动或主动地破坏着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公平。而公平,作为各种法律、道德、秩序的元规则,是维系这个社会稳定有序运转的根本。像石勇老师曾经说过的那样,不公平,必定不可持续。我们这个社会,并不缺各种各样的好人,忍耐、好脾气、宽容等等并不难,难的是对公平正义的坚守,因为这往往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代价。但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坚守才显得弥足珍贵。

不要让这两种“好人”败坏一个社会

不要让这两种“好人”败坏一个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