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云集:笔墨幽深 境界高远

 冷泉阁主人 2018-04-24

笔墨幽深 境界高远

——简评李云集先生山水画作

李云集先生是在关中平原上逐步成长起来的著名山水画家。为人真诚智慧,做事干练利落,处世稳妥大方。身上且得三秦大地厚朴包容的传统文化浸润,亦存周秦汉唐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涵养,更有艺术师长传道授业的无私奉献情怀。云集先生的山水画总体可归至青绿与积墨两境,其画作笔墨苍润、境界清幽、意趣高妙,于空灵处充溢着幽静深邃,其画境疏密有致、空阔渺远、韵味绵延,在静穆中呈现出高峻阔远。其笔端无论是金碧辉煌的青绿重彩,还是恣意苍茫的水墨渲染,既生积墨气象,又成浅绛风貌,不但延续了宋元时期画者在经营山水丘壑时的独具匠心和精于笔墨表达林泉的畅然心境,还借鉴了明清两代文人在创作山水画作时的纵笔点染或恣意泼墨之后的率真适意,从而步入到一种诗言志的高境之界。

李云集先生在山水画创作中循的是本源脉络,下的是清苦功夫,走的是中正之道。作品中饱含的多是苍茫华滋、浑厚清幽的大气象。他对诸多古人先贤的艺术精髓与要义理解感悟的很到位,善于不断去仔细观阅、反复研学名人大家的画卷墨迹,并主动将这些名画佳作与自然界中目之所及的山水景象相互比照,再在反复揣摩涂绘之后将其物化于心,尤其对自己的诸位恩师先生所教授的用笔用墨之法领悟的更是透彻精到。因此,呈现出来的笔墨意境也就很讲究,不拘泥,有传统和新意;很到位,不做作,有情感与气场。其笔墨构图运笔灵秀,着墨润泽,格调高致,山水画作气息流畅,意象生动,别有韵味。不但赋予了大自然自强不息的生命气息和美好景象,也清晰地表达出水墨画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

五代梁荆浩先生在其《笔法记》中曾云:“山水之象,气势相生”。李云集先生在山水意境的确立与营造上追求的也正是这种崇峻厚重与恬淡静虚相互交融的正大气象。他的画作能在可居、可游、可观中表露情思,能于不脏、不乱、不涩中抒写胸臆,能从有气、有力、有势中展现风骨。画面中既有立足传统和广涉古贤的笔墨叙述,又有心仪文化与观照现实的情感表达,更有高古散淡同神形兼备的理念倾诉。读云集先生的山水,无论巨幅抑或小品,笔端风骨与气势总是扑面而来,那种壮硕高华的气象、多方变化的笔墨和心旷神怡的韵味总能令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他在自己的山水画中将那种让观者与画者都共同期待的水墨理想进行了酣畅淋漓的艺术表达,也将汉人王充先生在其《论衡》中所崇尚的“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理念形神兼备体现了出来。难怪有评论家盛赞能从李云集先生“不仅养眼且能养心”的画作中“感受到自然山水与心灵相约的诗意呼吸。”

李云集先生是一位精力充沛、意气风发的艺术家。虽长期在国内著名艺术院校担任着繁忙的行管差事,却能在俗务之余拨冗抽空去画画、读书、游历、写生。他善于阔步走出去,到国中甚至世界各地去游历,用心积累丰富多彩的山水画素材。更能躬身请进来,将岭南的清秀与西部的苍茫融通结合,将江南的烟雨与终南的风云同呈一案。当然,他最熟悉和最乐意描绘的依旧是熟记于心的苍莽逶迤的大秦岭,这座给予他无限力量和艺术源泉的伟大山脉,早已成为云集先生艺术人生中无法抹去的生命底色,无时无刻地为自己的山水画创作提供着用之不竭的艺术动能和文化营养。我曾在诸多重要场所的厅堂里多次欣赏过他的巨幅山水作品,在默默仰望着一幅幅高悬于阔壁上的山水画作时,总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雄伟厚重、苍茫静穆、高远壮阔、烟云浩荡的大山水、大气象。设若不是一位胸襟开阔、气格高逸的艺术家,绝无可能将这种大山大水高阔浑厚的气象和大开大合纵横磅礴的气概用笔墨呈现出来。

李云集先生的山水画与国中诸多已被人惯看的山水画在技法、构图、设色、气韵、意境等等方面的呈现大相径庭。他的作品里体现着博采众长后的精耕细作,容纳着中西合璧后的水乳交融,包含着读万卷书后的从容不迫,蕴藏着行万里路后的沉稳干练。他的山水在格调上清简澹雅、隽永豪迈、厚重高昂、明朗健康,让读者吟玩不尽。他的山水在气势上丘壑纵横、重峦叠嶂、烟云横生、动荡飘逸,叫观者浮想联翩。他的山水在韵味上层峦耸翠、高澹清奇、钟灵毓秀、养眼养心,使方家饶有清趣。从其画作中既能品读出破形立意、不拘成规的放浪形骸,又能体悟到立意高古、诗情涌动别出心裁,初看气韵扑面而来,细观神韵浓郁不断。他不但冲破了大自然山水对于思维的禁锢,不去作艺术上的重复临摹和简单描述,而是从自我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去虔诚呈现属于自己对高山风度与流水情愫的理解和表达。

欣赏李云集先生的巨幅大画着实是一种享受。众所周知,巨幅绘画创作源于总受诸多现实条件限制,比起只需讲究笔墨情趣和意境的小幅画作要困难很多,既要在笔墨上强调一种雄浑壮美的傲然气势,更要在整体画面景致的铺排中凸显出画家驾驭笔墨造型的功力。因此,作小幅画作轻车熟路者,未必对巨幅创作就能驾轻就熟,很考验画家身上的综合绘画能力。品读云集先生的巨幅大画作品,给人的总体印象是风云际会,气势磅礴,似有一股极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由画面上传递出来,这种冲击力既来自于画境之中包罗万象的丰富层次感,又来自于画家驾驭笔墨游刃有余的表现力,更来自于画面所记录的雄厚壮美的民族风。无论从画面的布局、立意、对比、色彩、气势、韵味等诸多方面去观赏,都能从中真切地窥见一种沉稳不迫的原创精神,一种和谐有度的文化继承,一种颇为强大的文人气节,一种舒心久违的西部风韵,一种浓郁朴素的艺术精神。这种可贵的呈现,既有他长期以来对长安画派“走向生活、走向传统”要求的自觉继承,又有他对黄土画派“阳刚豪放、雄浑大气和勃勃向上的理想现实主义”风格的矢志坚守,令人耳目一新,感慨万端。

人间有爱,山水多情,一切景语皆为情语。面对当下物质丰盈而精神空虚的生活境遇,考验的正是艺术家的心性与品质。李云集先生似乎更心仪于在自然世界的游弋中修为,他愿意去改变心境、诗化生活,向着内心世界那片落英缤纷的桃花源里去寻梦,且乐意在超越生活中实现心灵放逐,让山水画的清灵秀逸隐退现代都市的喧嚣。这种修为与感悟在其笔下的小幅画作中得到更多的呈现,笔端似乎多了些石涛、张大千、何海霞等先生的泼墨画法,无论小桥流水抑或茅舍小屋,不论山溪村郭抑或烟雨苍林,浓而不滞,淡而能厚,不但承载了水墨的清透沉厚气息,且能为景致赋予诗意精神,进而升华为文化品格,确实难能可贵。云集先生的山水画走的确是一条由尊重客观世界的写实逐渐到彰显个性精神的写心路子,正是这条艰辛不易之路,一次次为其艺术突破积淀出力量,让他既能描绘出山水林泉的风姿神韵,亦可坚守住中国山水画中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道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同处的人文情怀。

李云集先生身上有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的担当精神。我在与先生的每次交谈中,总能强烈感受到他身上所存在的这种正能气场。他在多个场合总是强调绘画创作是画家的天职,画家只有在具备深厚的笔墨功夫和高超的绘画技法后,才能将属于自己的审美理想,源源不断地倾注到经得住时间考验和历史推敲的经典作品中。毋庸置疑,云集先生始终把苦练内功、提高技艺、孤独坚守、废寝忘食视同自己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尊重,他对国画艺术的创新探索以及多幅山水画作的创作完成,都是在繁忙的行政公务之余,竭力推开诸多的应酬和叨扰,蛰居在美院的画室里点灯熬油创作出来的。正是在这种苦行僧般的孤独坚守,让他完成了对于笔墨画境、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变革,实现了对于人文情怀、艺术人生的释放与提升。他说:“一个画家的前途命运同他置身的时代紧密相连,艺术家只有依托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的社会文化消费大背景,才可能让书画艺术出现繁荣兴旺的景象,书画家才可能获得精神与物质上的富足。画家作为愉悦心情、陶冶灵魂的精神产品创造者,坚守自己的文化良知是最基本担当。否则,在错误的思想导向和功利诱惑下,只会产生对民众精神毒害深刻而久远的文化垃圾。画家就要多出精品力作,以优秀文化感召人,以高尚情操鼓舞人,极大限度地发挥艺术品的美育作用。画家不能是单纯的个人主义者,要把自己的崇高理想灌输到作品中去,以此来影响民众。”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将儒道释精神融合贯通的最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山水画家所倾心表达的往往是文化传统与文人学者最理想的境界。毫无疑问,李云集先生的笔下已经摸索出对于山水画的独有质趣,并把它视作安顿当下人们躁动的心灵、诗意的栖居与精神的优游时最恰当不过的介质和载体。他能够从开阔的胸襟、高远的视野和虔诚的体悟中去获得画理、开启新知、滋养性灵。因此,从他的山水画作中能够频频倾泻出生动的笔墨、鲜活的物象和清明的理境亦属必然,他的作品每每能被官家机构看中,能让实力非凡的文化机构和藏家追捧收藏亦属必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期待着具有大胸怀、大境界的李云集先生能够继续在坚守与变革中负重前行,能够一如既往地摒弃功利心与浮躁气,用豪迈的气魄、宽广的胸襟、内敛的胆识与出众的才华作人生底色,用心、用情、用爱描绘出人生中属于自己的绚烂夺目的山水艺术长卷。

——丁酉仲夏怀远客秦岭腹地宁陕之悠然山上

【画家简介】李云集,西安美院国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陕西创作中心艺术创作部主任,陕西省美协理事,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委会副主席,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