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之遗爱-慕容恪(上)

 思明居士 2018-04-24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从三分归晋到隋朝统一,这段乱世持续了近三百年,政权更迭,豪杰云起,文化交融。一幕幕大戏精彩上演,一个个英雄登场,写下不应被后世遗忘的华章。

一直以来,史家对五胡十六国的记述一直是有失偏颇的。他们以汉家正统自居,对这些蛮夷总是颐指气使,刻意贬低,导致后世对于他们总是缺乏充分的了解和感受。

古之遗爱-慕容恪(上)

慕容恪

然而,偏偏一人受到史学大家的推崇,他就是前燕的太原王慕容恪。

东晋的枭雄桓温:“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

前秦的王猛:“慕容玄恭信奇士也,可谓古之遗爱矣!”

北魏的崔浩:“王猛之经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恪之辅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

有时候对手的评价才能更真实的反映一个人。而明朝大家王夫之的评价更高:“五胡旋起旋灭,而中原之死于兵刃者不可殚计。殚中原之民于兵刃,而其旋起者亦必旋灭。其能有人之心而因以自全者,唯慕容恪乎!故中国之君,一姓不再兴,而慕容氏既灭而复起。恪围段龛于广固,诸将请亟攻之,恪曰:“龛兵尚众,未有离心,尽锐攻之,杀吾士卒必多矣,自有事中原,兵不暂息,吾每念之,夜而忘寐,要在取之,不必求功之速。”呜呼!恻悱之言,自其中发,功成而人免于死,恪可不谓夷中之铮铮者乎!”

在当时乱世的中原之地,刀光剑影,只有慕容恪能够做到真心关心平民大众,不妄动杀戮。这种儒家的治世理念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更何况一个外族蛮夷之人,更是不可多得。也许正是这样,一姓之国灭亡后便不再兴起,唯有慕容一族能在灭亡后再度复兴。

那么,慕容恪究竟是何人?

慕容恪(321年—367年),字玄恭,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开国君主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以“恪”为名,不知是否寄托着父母对他的期待。

不得不说,此时的慕容家族人杰辈出,除文明帝慕容皝外,他的兄长慕容翰、长子慕容俊、四子慕容恪、五子慕容垂、以及后来的幼子慕容德皆是不世出的人物,可谓是星光闪耀。

少年得志

慕容恪少年时因其母高氏不被宠爱,所以一直不为父亲慕容皝所注意。直到十五岁时,其父和他对话,才发现他任何问题都能说出经世之理,于是很看好他,让他统领军队。 从此,慕容恪开始了领军生涯。

338年五月,后赵皇帝石虎发兵数十万北进伐燕,围困棘城(今辽宁义县)。燕赵两军相持十余日,赵军久攻不下,便开始后退。此时年仅16岁的慕容恪抓住机会,率2000骑兵于清晨出城追杀。石虎见城内师出,大惊,弃甲溃逃。慕容恪乘胜追击,大败后赵军,斩获三万余级,一战成名。

十二月,段氏鲜卑首领段辽降赵复叛,并与前燕合谋设伏,欲消灭赵军。当时后赵石虎已派征东将军麻秋、司马阳裕等率兵3万前去受降。燕王慕容皝亲率大军前往,慕容恪带精骑7000埋伏于密云山。后来慕容恪大败麻秋于三藏口(今河北承德),赵军死亡大半,麻秋步行逃脱,司马阳裕被俘。

攻高句丽

341年十月,燕王慕容皝以19岁的慕容恪为渡辽将军,镇守平郭。此前,高句丽屡次进入燕国境内骚扰,慕容恪至平郭后,抚旧怀新,屡破高句丽兵,高句丽畏之,不敢再入燕境。

344年二月,燕国进攻鲜卑宇文部宇文逸豆归。慕容恪与慕容军、慕容霸(后改名慕容垂)及折冲将军慕舆根等率兵分三路并进,最终大破宇文军。燕军乘胜追击,攻克宇文氏都城紫蒙川(今辽宁朝阳西北)。宇文逸豆归败逃,死于漠北,宇文氏从此散亡。

346年正月,慕容恪与世子慕容儁、慕容军、慕舆根及1.7万骑兵袭击扶余国。慕容儁坐镇中军指挥,而慕容恪则统帅诸军冒矢石进击,攻克扶余,俘扶余国王玄及部落5万余人凯旋。

至此,燕国辽东已基本安定,稳定了北方。此时,慕容恪不过26岁。

燕魏大战

在慕容恪的军事生涯中,与冉闵的较量不可不提。

古之遗爱-慕容恪(上)

冉闵

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子,以勇猛闻于天下。

338年五月,后赵皇帝石虎久围棘城不克,被迫撤军。燕国王子慕容恪,率二千骑奔袭,赵军各军弃甲溃逃,只有冉闵治军有方,一军独全,在溃退的赵军中鹤立鸡群,因此深得石虎喜爱,从此得到重用。两位顶级名将同时一举成名,登场历史舞台,日后也成为无法回避的最强对手。

350年,后赵大将冉闵占领邺城,灭亡后赵。自立为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351年八月慕容恪领军攻破中山(今河北定州)。不久,冉闵也攻取了襄国(今河北邢台),欲图幽州(今北京)。与此同时前燕占领幽州后,也想继续南进,图据中原,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廉台之战

352年,经过两年征战,冉闵终于平定了冀州(今河北南部),然而此时冉魏国力、军力亦折损惨重。尚未休整喘息,便要与虎视眈眈的北方强敌--前燕决一死战,不可谓不是险招,也为后来失败埋下隐患。

古之遗爱-慕容恪(上)

廉台之战

三月,冉闵率部北进于常山、中山各郡。

四月,燕王命慕容恪等率军南下攻魏。冉魏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建议冉闵:“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宜且避之;待其骄惰,然后进击可胜。”冉闵听了不高兴,说:“吾欲以此众平幽州,斩慕容儁;今遇恪而避之,人谓我何?” 司徒刘茂、特进郎闿见冉闵不听劝告,相互说道:“吾君此行,必不还矣,吾等何为坐待戮辱!”于是双双绝望自杀。

冉闵率军进驻安喜,慕容恪也随即率军追至,燕王慕容儁俊又率燕军主力南下,进驻中山,准备会同慕容恪合围冉闵。冉闵闻讯,率领部队向常山方向南撤,决意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将燕军引向临水的魏昌,企图利用那里多丛林的有利地理环境来扬长避短,在相对数量劣势的不利局面下,能够克制燕军的骑兵优势。同时,廉台位于常山方向,常山太守苏彦的部队可前来接应。

慕容恪率军追击,在泒水南岸的廉台和魏军对峙并交锋。

冉闵所部兵将,是魏军最菁华所部,经历多年血战中打磨了一只精锐铁军。因此魏军以劣势兵力,以步战骑,与燕军接阵十战,竟十挫敌锋,充分证明冉闵战术指挥上的无双才能。这也是慕容恪十余年戎马生涯中,首次接连在战斗中败北,燕军将兵不由大为畏战。

此时前燕军士气低沉,于是慕容恪于阵前激励所部将士,称冉闵有勇无谋不过一夫之敌,魏军虽然兵甲精良,但粮少饥疲,定可一举击破。冉闵所部多步卒,欲引燕骑兵至丛林作战。参军高开指出,燕军皆骑兵,利于平地作战,若跟着魏军入丛林必然不利。不如派遣轻骑佯败诱敌至平地,然后击之。

慕容恪采纳高开建议,将魏军引至平地后,把燕军分为三部;自率主力为中军,选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战马结方阵而前(此战术在数百年后的宋金战争中,仍为金军所使用,宋人称之“拐子马”), 充分抵消了魏军兵精的优势,另两部各置一侧配合主力进击。慕容恪认定冉闵用兵风格轻锐,又因为魏军兵少,必然会用险突击自己所部中军,以求一击破敌;命令左右两翼一待战局焦灼,便从旁合围,可获全胜。

冉闵见燕军识破自己的计谋不肯进入丛林,又受燕军激将,加之粮食短缺士卒饥疲不能久拖不决,且鉴于此前已有多次在平地上击败燕军的先例,遂决定冒险将计就计,回到平地上与慕容恪进行决战,企图力挽狂澜于既倒。

冉闵骑朱龙宝马,左操两刃矛,右执钩戟,一马当先冲入慕容恪中军阵地,斩杀数百名鲜卑勇士,勇不可当。当他看到慕容恪的中军大旗时,遂发动决死冲击。冉闵突破连环马铁阵后直冲慕容恪本人,连侍奉慕容恪左右的参军高开也在激战中丧命。这时左右两翼的燕军从旁夹击杀出,大破魏军,将冉闵团团围住。

此战,魏军7000余将士全部力战而死。冉闵突围东走二十余里,燕军穷追不舍,这时朱龙宝马力尽倒毙,冉闵被燕军一哄而上擒住。

冉闵被慕容恪送到蓟城,慕容儁责问他:“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冉闵不卑不亢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

永和八年(352年)五月初三,慕容儁把冉闵送到龙城,在遏陉山将其斩杀。传闻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闵,谥号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是役双方主帅战术上的表现皆可圈可点,微操上无懈可击,代表了两晋时代战役指挥的顶级水平:慕容恪中军退却、两翼包抄夹攻的完美歼灭战流程,足以媲美垓下之战与坎尼战役;冉闵的应对和决策,无论战略战术都同样无可挑剔,可说面对最强劲敌,打出了军事生涯最佳水准,只可惜没能成全自己的又一次军事奇迹。

此战之后,燕军进入中原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