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方乐器奏出中国声音 当交响乐演绎京剧 当中西方经典音乐融合碰撞 会带来怎样的感动? 90后青年作曲家、钢琴家龚天鹏的最新作品《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将于2018年4月28日19:30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世界首演。 此次演出由指挥家张亮指挥,上海爱乐乐团演奏。为了让喜欢交响乐的朋友现场体验这场艺术盛宴,小艺今天特送出30个听赏名额,让你大饱耳福!怎么样,铁不铁? 关于《京剧幻想》 交响曲《京剧幻想》分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的素材主要来自《曹操与杨修》和《萧何月下追韩信》,第二部分素材主要来自《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 这是龚天鹏首次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文化融入西方交响,让两种各自代表中西方文化精华的艺术融合到一起,最终创造出了跨越国界、磅礴浓烈、中性客观的史诗性音响效果。 《京剧幻想》通过世界互通的交响乐语汇,将京剧的精神、情感、思想与气魄抽象地“翻译”给了国际听众。 关于创作幕后 龚天鹏说,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是自己创作风格的一次转变。 创作这部作品之前,严格执行十二平均律的龚天鹏一直沉浸在西方古典乐的世界中,是马勒和肖斯塔科维奇的狂热爱好者,但没有系统了解过京剧。为了更好地领悟京剧精神,龚天鹏观看了大量珍贵影像资料,特意到现场向尚长荣、史依弘等京剧名家取经,还托一位资深票友从北京带回一大袋绝版唱片,每天听京剧、听讲座、研究曲调,乐此不疲。 龚天鹏和史依弘 为了使作品可以被任何职业交响乐团演出且不走样,《京剧幻想》没有使用任何传统京剧乐器或人声。越深入接触,龚天鹏就越觉得京剧的不走样有多难。都说西方古典音乐是精确的艺术,京剧虽然也讲究一招一式原模原样,但如果想模仿流传已久的旋律,有些音就必须“不准”,当然这只是平均角度的“不准”。龚天鹏说:“我第一次要求乐队不要拉准某一段音,因为拉准了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西方古典音乐的情感起伏与内容的信息量完全在音响和和声里制造好了,所以你根本不用懂德文就能“听懂”《欢乐颂》或《千人交响曲》。而中国的戏曲并未把全部的信息量给予曲调本身,而是集演技、气场、形象、服装、场景、环境、虚拟性、戏迷互动等综合元素的体验。因此,这部交响曲的宗旨就是用交响乐这门“西方人的音乐母语”把中国人听戏中的情感共鸣翻译出来。他说:“我希望在作品里隐藏一些个性,弱化个人因素,只做一个京剧与交响乐的翻译家。” |
|
来自: cxag > 《京剧名剧名段名家名票文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