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种植,想必大多农庄都有不同的项目,但种葫芦的好像并不多见, 前几天小探马到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一家种植葫芦的庄园,他们利用自身软硬件设施,打造成了针对亲子家庭和中小学生校外“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而且还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北京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年累计接待各个中小学的学生就6万多名。 1 合作社+农户 △牛理事长在创作 在牛成果理事长的带动下,2009年成立了合作社。随着政策的变化,牛总抓住休闲旅游、科普教育这块大蛋糕。 2015年建了185亩的葫芦艺术庄园,园内种植的葫芦主要以造景、观赏为主,体验销售的葫芦都是合作社农户种植的,现在已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直接间接带动农户300多户。 2 教育基地 2018年初被北京市教委确认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 学校来基地学习体验 在这里有参观葫芦长廊,学习科普知识,在葫芦艺术博物馆观赏葫芦艺术品,并了解了葫芦加工工艺,亲自体验火绘葫芦技艺,制作火绘葫芦。 庄园虽然没有高大上的游乐设施,但孩子们从爱护葫芦幼苗开始,到葫芦成长过程,却能使孩子们深深感受自然的力量,培养他们好奇心和爱心。 用大棚打造的葫芦博物馆,在葫芦博物馆里,孩子们在认真的听带队老师给同学讲解葫芦的整个生长到制作过程。像这样的大棚有20多栋,有的做教室、有的做会议礼堂、有的做餐厅、还有的做教育基地,真的是把大棚用到了极致。 准备把自己制作的葫芦工艺品带回家里收藏 让孩子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葫芦上绘制他们美好的篇幅,即锻炼了他们动手能力又学习了一种绘画艺术。 也可以在成熟后收割加工为容器 3 餐饮 一对可爱的葫芦兄弟,即能观赏又是餐桌上的美味 △葫芦宴 葫芦本身不但可以药用,葫芦的果实还可以在未成熟的时候收割作为蔬菜食用,新鲜的葫芦皮嫩绿,果肉白色。芦的吃法很多,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条作干。葫芦作为瓜果菜蔬食用,而且吃法也是多种多样,既可烧汤,又可做菜,既能腌制,也能干晒。烧汤清香四飘,其味鲜美。与其他瓜果不同的是,不论葫芦还是它的叶子,都要在嫩时食用,否则成熟后便失去了食用价值。 4 葫芦加工 △葫芦造型 制作葫芦工艺的过程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在葫芦种植生长过程中加工完成,有的在葫芦成熟后加工。如勒扎葫芦,就将绳索结网捆绑兜套在幼小的葫芦上,长大成熟后,经勒扎下陷沟痕,可按照人为意图造型。再如火绘葫芦,用金属制成的笔加热形成高温,在葫芦表面产生焦黄或黑熏烙痕,因此也有人把火绘称之为烙画和烫画。还有人见人爱的天然葫芦,可作为收藏把玩。 再如萌萌的彩绘葫芦、范制葫芦又称模子葫芦、馆结葫芦,俗称“系扣”葫芦、还有掐丝镶嵌等、总之葫芦的创意特别多。 农庄里的项目,不一定要靠游乐设备和高大上的设施,只要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出彩,不但能引流广阔的客户群,也能创造出文化价值,而且还很接地气。其实每个农庄都有自身资源可以挖掘,主要是看你真的用没用心去开发寻找。 送福利 关于农庄低成本造景的小窍门,小探马将细节整理在庄主帮后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