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个很常见的成语叫“狼狈为奸”,狼人人皆知,狈是什么东西?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8-04-24

在我们平时常用的成语里,有很多都和动物有关,像什么猴年马月、鹤立鸡群、狼吞虎咽、鸡毛蒜皮等等,例子太多就不往下列举了。

这些带动物名称的成语里,基本上都是知名动物,人人都见过,就算没有亲眼见过,电视上总也见过。正因为它们是人们熟悉的动物,所以我们才会在它们身上找到某些特点,创造出这些成语。

照这样说,“狼狈为奸”这个成语就显得比较特殊了,因为这个成语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动物——狈。我现在问大家一句,有谁知道“狈”到底是个什么动物?可能很少有人能回答上来,哪怕从小看《动物世界》的人也不一定知道。

我们能确定的是,狈肯定不是什么好家伙,不然也不会出现在这个成语里。

那么狈到底是个什么动物呢?为什么它会和狼一起搞坏事呢?

从动物分类来说,狈和狼一样,都是犬科犬属,但狈的体型却很奇怪,它的两只前腿非常短,短到没办法自己走路,必须要依靠狼,狼在前面走,狈把两只短腿架在狼身上才能往前走。

听了这个描述,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见过狈?我相信大家都没有见过,哪怕在电视上也没有见过,因为狈其实是一种不存在的动物,要是有人见过那就吓人了。

上面这个对狈的描述,出自唐朝人段成式的名作《酉阳杂俎》,这本书是第一个记载狈的历史文献。

《酉阳杂俎》里是这么说的:“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意思就是说,狈前腿太短,离开了狼就不能行动,所以世人创造出一个词:狼狈。这个词刚出现的时候,意思是困苦、窘迫,因为狈只能架在狼身上走,走得肯定很窘迫,而狼本来是奔腾如风的动物,现在跑不动了,要驮着一只狈,所以也很窘迫,像受难了一样,两个动物都很惨。

《三国志·马超传》里就用了这个词的这个意思:“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说马超被挡在城门外,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十分窘迫。

也就是说,狼狈最早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一个用来形容状况窘迫的普通形容词。狼狈的这一层初始含义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但是到了后来,狼狈多了一个新的含义,就是互相勾结。狼在人类的视角来看是一个很不好的动物,喜欢干些偷鸡摸狗的事,而狈总跟狼一起,于是人们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成语:狼狈为奸。

狈这种动物没有人见过,但根据史书对狈外形的记载,有人猜测可能狈就是前腿受伤的狼,或者前腿先天畸形的狼。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搞过一次捕狼行动,有人就声称抓住了一只狈,和书上描述的一样,但后来才发现那是一只狼,只是它的前腿之前被捕兽夹夹断了,被误认为是狈。而这只狈误认为狈的狼,还是一只母狼,当时正在怀孕,它把身子架在它的配偶公狼身上。人们去捕狼的时候,这只公狼没有丢下母狼逃跑,而是选择保护它,最终两只狼都被捕杀。

这是建国初期捕狼行动时发生的一件真事。虽然“狼狈为奸”这个成语已经深入人心了,狼和狈都不是什么好动物的观念也深入人心了,但看了这个故事还是会觉得震惊。想说一句,人类的自私是无穷的,人类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去判断事物的好坏。在人类看来,狼偷人类养的鸡,是坏动物,狼狈为奸,但在狼看来,这是它们活下去的食物,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感情,公狼可以为了孩子的食物去挑战人类,也可以为了保护母狼放弃生命。有些时候,以及有些人,确实不如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