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如何高逼格的逛寺庙-发现美的力量

 alayavijnana 2018-04-25

我国保留了很多瑰丽的古建筑,而寺院占相当的比例,旅途中遇到的名胜也往往是些寺庙。

 

(中国寺庙地图)

 

有没有觉得,即使看了很多寺院内心也茫茫然?


作为一个有B格的人,怎么能允许这样呢?


今天,就教教大家如何正确的参观寺院。

 

首先,你千万别做这些事…

 

让法师帮你捡烟头

  

攀爬佛像 

 

 在佛塔上谈恋爱 

 

和菩萨抢座位

 

旁若无人练杂技


那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的逛寺庙呢?

 

你知道寺和庙其实不是一个概念吗?游览名山胜地时,你能区分出佛教、道教、儒家和民间信仰所属的建筑吗?参访寺院古迹时,你是走马观花,还是能领略背后的美学、文化及精神力量?

在中国,很多人把寺与庙混为一谈,正如他们觉得佛教与民间信仰没有什么区别一样。他们认为佛教及佛教艺术是传统、老套、落伍的,与“美”和“智慧”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其实佛教非常与时俱进,它往往融合了历朝历代最先进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美学潮流,是集大成者之一。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就专门辟出一部分探讨佛教艺术。

 

二十余年间,他守护着两座古寺,曾为国家领导人、中央电视台专题片《长城内外》、以及十几万人次游客担任文物讲解工作。出版有《佛影》、《国之瑰宝长子法兴寺崇庆寺》等专著。


如何欣赏佛寺艺术

 

这几年,喜欢旅游或者旅行的人越来越多了,名山圣地自然会有佛寺道观。所以说佛寺和道观成为大家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我把来到佛寺道观旅游或者旅行的人分成三个境界,当然这是个人观点。

 

第一叫看,我看了山、看了寺、看了水。第二叫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寺里的古建筑,我看到了古代的彩塑、壁画,乃至碑刻上的书法、文字。第三叫我看见了佛寺艺术背后的美,我看见了建筑背后的结构之美;我看见了雕塑背后的宗教情感与思想之美;我看到了文字后面温暖人心的文字之美。

 

那么如何能够让我们深入的去感受与领悟佛寺艺术之美呢?我总结了一套方法,叫'由大至小'欣赏法,希望能对大家今后在欣赏佛寺艺术时提供一些帮助。


下面,开始我们的佛寺艺术之旅。



一路前行,目的地终于到了,下车伊始,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对了,是山。所谓深山藏古寺,寺为什么大都在山里,为什么要在山里藏起来呢?这就是我们要解读与感受的第一层佛寺艺术之美。用现在的话说,这叫环境景观学,古人称之为风水,也就是选址与布局的艺术。


 

将目光收回,视野缩小一步,比山更小的什么?佛寺。欧阳修有句词说:'庭院深深深几许',不同院落会组合出不同的空间氛围,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这是什么?庭院空间的布局艺术。


目光再近一点,眼界再收一步,比寺更小的单元是什么?殿堂,佛殿圣堂。好,我们再来共同解读中国木结构建筑之美,砖石佛塔之美,感受一下传统建筑艺术的无限魅力。


 

目光再往下聚一聚,比殿堂更小的是什么?当然是殿堂里供着的神佛菩萨造像了。所以接下来我们再来谈一谈雕塑艺术、壁画艺术。


 

最后将目光完全收回到眼前,比像更小的是什么?您说好像没有了吧。错,怎么会没有了呢?所有的艺术皆因为人的存在而美,所有的美皆因为人而变得生动鲜活。所以,佛寺里的人才是这一切美的核心

 



那么佛寺里最重要的人是什么?和尚。什么是和尚?《西游记》里说:'以和为尚,是为和尚'。就是教导你放下内心烦恼、分别、执著、妄想等等负面情绪,达到内心和谐的人生导师。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艺术,也就是最后请高僧讲法开示,让您感受感受生命之美。

 

您看,整个解读欣赏的过程:山要比寺大,佛寺要比殿堂大,殿堂要比佛像大,佛像通常情况下要比僧人、要比和尚大。这就叫'由大至小'欣赏法。

 

文物无法留存下来,可是文物后面的精神是千万不能遗失的。我做讲解工作,有时候也希望通过一己之力,既然物无可挽回地逝去,希望把物背后的精神、把作品背后的思想传承下去。

 

真正唤醒我们的不是物质和浮名,是文化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生命中信仰的力量,因为信仰的力量才是真正地照耀人生的力量。


逛寺庙,不仅仅在于烧香拜佛,更是一场提高审美的艺术之旅。



 如何开启正确的参观寺庙姿势,请收听张宇飞老师【佛寺艺术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