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统治者从入关那天起,就在考虑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大清延续亿万斯年,前几代皇帝认为杀掉那些不听话的,用高压政策和恐怖屠杀来震慑民间。起初收获不错,但越来越发现,杀是杀不完的,吓唬呢,也只是吓唬住大部分,总有些人似乎从生下来就是反清的,这就让清政府很头疼。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这么多人听话服从朝廷的管理呢? 这个问题在乾隆时期得到了突破,乾隆皇帝总结了先辈们的做法,终于发现,想要控制天下的亿兆生民,镇压虽不可少,但终有一些不怕死的要造反到底。要想彻底控制人民,最重要的是控制他们的思想。于是,乾隆开始了他的一系列操作: 一是继续加压,大兴文字狱,凡是影射大清不好的文化产物一律封禁销毁,凡是这类文化产物的作者宁可枉杀一千不可错过一个。 二是,加大宣传,无论是上层人士所读之书,还是下层人民所听之戏,都是经过官方修改或是重造,不仅将大清的负面评价消除,还要树立大清的光辉形象,让天下人都觉得大清是正统江山,大清的统治是最优秀的。谁要造反就是要破坏你们的好日子,谁要造反就是去抢你们的饭碗子。大量的愚民政策,培养出了大量鲁迅先生笔下所谓的精神麻木之徒,几代人的意识中深深地刻着,热爱大清就是热爱生活,谁反大清,谁就是逆贼。 经过将近一百年的坚持,愚民政策终于起到了作用。 戊戌六君子被大清官方渲染成了十恶不赦,意图颠覆国家政权,陷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逆贼,这些麻木不仁的顺民们看到逆贼被抓,心中被大清树立的所谓的正义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那么他们能表达这种正义的方式,就是唾骂,在极度愤恨中说出一些臣等恨不得生食诸贼之肉的“豪言壮语”来表达一片所谓的“忠君爱国”之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