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彭俊松博士 近年来,随着工业4.0热潮的兴起,汉诺威工博会成为工业4.0最权威的展会,引领了全球工业数字化的风向标。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汉诺威工博会一共吸引了22.5万名观众,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国外。其中,外国观众人数最多的是中国人(9千人),足以说明汉诺威工博会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以及国内企业对于德国工业4.0的高度认可。 今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即将在4月23日~27日举行。因为前三届我都有陪同中国客户组团参观的经验,对会场算得上是熟门熟路。在朋友们的鼓励下,今年打算提前写三篇系列文章,供一同前往的客户和其他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这三篇文章分别是:
按照目前的计划,在陪客户参观完奔驰汽车工厂之后,我将会在4月24日~26日三天前往会场,欢迎与来自中国的朋友们进行切磋和交流。 汉诺威工博会的由来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语:Hannover Messe,英文:Hanover Fair)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技术博览会,每年在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的展览中心举行。
第一届汉诺威工博会举办于1947年8月18日。这一大胆的尝试是占领区的英军在咨询了美军之后的结果,其目的是试图通过展会拉动出口,恢复西德经济,因此展会的名字就叫做「Hannover Export Fair」。
今天的汉诺威工博会,展期一般都是5天。但70多年前的第一次届的举办时间竟长达21天,被通俗地称作“鱼和面包博览会”。这是由于战后的西德尚处于食物配给状态,为了让博览会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在博览会上沒有对食物配给进行限制,时间也设置得比较长。在整个展会上,一共产生了1934张出口合同,价值3160万美元,预示了西德经济的快速复苏,以及汉诺威工博会未来的辉煌。
在一开始,人们对于汉诺威能否超过被誉为“展会之都”的莱比锡深感怀疑。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西德经济的快速复苏,汉诺威工博会逐渐成为西德经济成功的象征。在1948年,负责汉诺威展会的公司就和纽约之间架起了电话。从1950年起,就开始有国外的厂商参展,当时的展会名称叫做「德国工业展」(German Industrial Fair)。到了1961年,「Hannover Messe」的名称被正式采用,很快就变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在技术和工业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著名活动。 图:1947年第一届汉诺威工博会
与此同时,汉诺威工博会的规模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甚至到了人满为患的程度,整个城市难以应对高峰时段的接待能力。为此,汉诺威工博会也进行了一些分拆。其中最著名的是在1986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诺威工博会将部分展览进行了分拆。在2013年首次提出“工业4.0”的CeBIT(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就是当时分拆出来的一个分支。 目前汉诺威工博会展区的主要建筑是在1990~2000年之间,为了迎接千禧年的世博会而兴建的。可能有人对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的国家会展中心有些印象,它号称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但是从室内展览面积来看,它与汉诺威展览中心相比它依旧是个小弟弟——前者的面积为40万平方米,后者为50万平方米。 图:汉诺威工博会展区的发展变化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和学习汉诺威工博会? 总地来说,汉诺威工博会有四大特点,使得它成为学习和了解工业4.0的最佳途径。
汉诺威工博会的展出主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汉诺威工博会的展出主题基本上已经比较稳定,每年会根据当年的情况进行一些调整。下图所示是2018年的五大展出主题,分别是:
图:2018年汉诺威工博会的展出主题 在这五大展中,与工业4.0最为相关的就是数字化工厂展和集成自动化与动力传动展。如下图所示,前者以IT软件为主,后者以工业硬件为主,非常好地诠释了工业4.0的软硬结合的特点。 图:与工业4.0相关的两大展区的主要内容 在下一篇《全球工业4.0的顶级盛会——2018汉诺威工博会攻略之二:不能错过的三大趋势和五大技术》中,将重点介绍2018年汉诺威工博会上即将展现的热点趋势和核心技术,便于参访的观众有重点地选择展位参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