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用药应“岁加量减”

 yygltj 2018-04-25

近日,一则“南京27岁的小伙子因混吃了多种感冒药而不幸离世”的新闻引发关注。药可治病,也能致命。专家指出,生活中,老年人不合理用药问题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比成年人高出3倍。作为《自我药疗指南》策划的最后一期,我们来谈谈老年朋友用药的误区和原则。(整理/本报记者曹虹)

    混合用药很危险

    王大爷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病,每次要服用多种药物。最近他总头昏,且频频跌倒,检查后发现是由于药物的联合副作用引起。这样的老年患者在临床上很常见,大多是3种疾病以上的心脑疾病患者。

    北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介绍,导致重复用药的原因有很多,所表现出的主要问题一是患者有多种疾病,症状多,病因复杂,加之求治心切,常在多家医院或不同科室就诊,出现处方药物相同或相似,而患者又不懂,结果会重复用药;二是目前治疗常见病的合成药物不少,其中治同一种或同一类疾病的合成药中的主要成分大同小异,但药名不同,患者自行购药,结果将几种药名不同但成分相近的药物同服。

    重复用药最大的危害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致生命危险。因此,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应和医师或药师充分沟通,在医生指导下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用药所带来的危害。

    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我们常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的规则同样适用于老人。

    张亚同解释,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

    大部分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与青壮年人几乎没区别,这很容易出问题。《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药剂量。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给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降,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另外,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在用药时,应先服用治疗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兼顾其他病症的治疗而服用其他药物,不要多种药物一起用。“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

    同时用药不能超5种

    调查显示,目前老年人日常用药少则3-5种,多则7-9种。资料表明,使用1-5种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使用6种以上药物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张亚同强调,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用。如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如果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黄疸和贫血等症状,要想到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的可能,要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遵医嘱用药是关键

    老年患者对待慢性病,必须遵守医嘱用药,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疗效,而且能减少不良反应。”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药剂科张艳秋解释,最好在家属、亲友的协助和监护下用药。另外,老年人应选择简便、有效的给药途径。首先,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其次,急性疾患可选择注射、舌下含服、雾化吸入等给药途径。“一切都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适当选择剂型与包装,必要时给予指导。”

    了解药物配伍禁忌

    北京朝阳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谷清认为,针对老年人用药,有必要掌握和了解一些用药配伍禁忌。

    中枢神经系统药: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比其它系统更易发生功能障碍,不鼓励常规服用镇静催眠药。心血管系统药:地高辛中毒的发生率、死亡率均较年轻人高,建议给予成人常规剂量的1/2或1/4,在肾衰竭时更应减量。降糖药:慎用“受体阻滞剂”,因其可掩盖低血糖症状,使低血糖难察觉。利尿药:呋塞米和依他尼酸所致的听力与前庭功能损害,可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而加重。抗生素:用抗生素治感染性疾病时易出现二重感染,特别是体质衰弱的老年人。

    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液状况等,及时调整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