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qīng lěng yuān 2 英文参考Qīnglěngyuān TE11[中国针灸学词典] qīnglěngyuā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1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1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清冷渊为经穴名(Qīnglěngyuān TE11)[1]。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清冷泉[2]。“清冷渊”又作“清泠渊”,冷与泠通,冷仍读泠音[3]。《针灸全书》收录为清泠渊(Qīnglíngyuān TE11)。属手少阳三焦经[1]。清即清凉,冷即寒冷,渊即深潭,此穴能解三焦之热,如入清凉之深水,故名清冷渊[1]。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肩臂痛,上肢痹痛,癫痫,目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头晕头痛,目痛目赤等。 5 出处《针灸甲乙经》:清冷渊在肘上一寸,伸肘举臂取之。 6 穴名解清即清凉,冷即寒冷,渊即深潭,此穴能解三焦之热,如入清凉之深水,故名清冷渊[1]。 清,有去浊远秽,其色如青之义。《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论语·微子》:“身中清。”冷,清凉貌。《楚辞·七谏·初放》:“下冷冷而来风。”清冷,水名。“泠“与“清泠”均为水名。泠水有四,分别在宣城、关中、零陵、桂阳。《文选·西京赋》:“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注:“清泠水在南阳西鄂山上。”按“清泠渊”一作“清冷渊”。冷与泠通,冷仍读泠音。此穴在肘后,天井穴上1寸陷凹中,此穴名形容寒泉凛冽,凡诸毒热之病,均可选此穴。主治水液清冷、三焦火热之疾。[3] 7 所属部位上臂[5] 8 清冷渊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清冷渊穴在臂外侧,屈肘,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6]。 清冷渊穴位于臂后区,肘尖(EX-UE1)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EX-UE1)上2寸。屈肘取穴[1]。 清冷渊穴位于肘尖(尺骨鹰咀)上方2寸处;或于天井穴直上1寸取穴[2]。 一说“肘上三寸”(《备急千金要方》)。 清冷渊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清冷渊穴在上臂的位置 清冷渊穴在上臂的位置 清冷渊穴在上臂的位置(肌肉) 清冷渊穴在上臂的位置(骨骼) 9 清冷渊穴的取法清冷渊穴位于臂后区,肘尖(EX-UE1)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EX-UE1)上2寸。屈肘取穴[1]。 以手插腰,于肘尖(尺骨鹰嘴)后上方2寸,与天井穴相直处取穴。 以手叉腰,于肘尖后上方2寸,与天井穴相直处取穴[7]。 10 清冷渊穴穴位解剖清冷渊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分布着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臂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中副动、静脉,桡神经肌支等。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1]。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臂背侧皮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肱深动脉分布[8]。 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和中侧副动、静脉末支[2]。 12 清冷渊穴主治病证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肩臂痛,上肢痹痛,癫痫,目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头晕头痛,目痛目赤等。 清冷渊穴主要治疗头目疾患:如头痛、项强、目黄及肩臂疼痛不举、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胁痛等[1]。 清冷渊穴主治头痛,项强,目黄,肩臂痛等[2]。 清冷渊穴主治头痛、目黄、上肢痹痛[8]。 清冷渊穴主治癫痫,头痛,目痛,目黄;胁痛,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颈项强急肿痛[7]。 头晕头痛,目痛目赤,肩臂痛不能举,肘痛不能屈伸等。 14 清冷渊穴的配伍清冷渊配肩髃、曲池,有行气通络的作用,主治肩臂痛。 下载医学百科App,马上测试!
15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头痛振寒,清冷渊主之。肩不可举,不能带农,清冷渊主之。 《针灸大成》:主肩痹痛,臂臑不能举,不能带衣。 《胜玉歌》:眼痛须觅清冷渊。 《类经图翼》:主治诸痹痛,肩臂肘臑不能举。 16 参考资料
|
|
来自: steventwotwo > 《穴位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