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吴江日报│ 作者:吴江日报
│ 时间:2013/1/22 8:53:17]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届时,无论人们在外工作或经商,一般都要赶回家中团聚,以叙天伦之乐。节前,自农历腊月廿三开始,过年气氛渐浓。年廿三称为小年夜,第一件事情就是“送灶”,即是送灶君老爷上天庭。 相传灶君(也称灶神),保佑各家平安,掌管各家祸福,每年此日灶君上天,向天庭汇报各家情况:例如和睦、孝悌、奢俭、善恶等,所以各家常以隆重的礼仪来对待。灶君神像从灶头上面的灶堂内请下,准备点心、水果、糖塌饼、寸金糖,虔诚地祷告一番,并用饴糖之类涂抹灶君嘴巴,让他在天庭尽说人家的好话,不说坏话,所谓“上天言好事,在家保平安”是也。大户人家还选购上好纸轿,请来神像,并备上纸马,一起火化,送他上天。 送灶后,年廿四,家家“掸悬尘”,大做清洁卫生,同时,也寓有“除掉晦气”、“敬神迎新”的意思。据说,诸神听了灶君的汇报,年廿五这一天,下界察看民情。当天,老百姓大多数吃素,间有吃豆腐渣者,祈求上苍怜悯、照拂,希望保佑来年能够更兴旺发达,财源广进,吉祥平安,万事如意。 除夕之夜,迎接灶君回来,供奉到年初四,把灶君神像放在灶堂上,送、接灶才算结束。 “热昏颠倒,廿四送灶(君)”。实际上是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廿四送灶(君)的地方也有。 新社会、新气象,送灶之仪,解放后逐渐淡化,现在住房条件普遍得到改善,厨房都用上了燃气,方便、清洁。灶头,只有在退思园、师俭堂那些古宅旧院中才能见到。“送灶”,这些陈年旧习,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国人开拓进取,崇奉节俭,与人为善的优良传统将会保留下去,发扬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