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公益,不只复制也可合作共享

 玖玖家政 2018-04-25

好公益,不只复制也可合作共享

将优质公益产品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通过整合各界资源,加速公益项目产品化和公益产品规模化,高效、精准、大规模地解决社会问题,是今后公益行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公益组织发展越加繁荣,形形色色的公益项目也应运而生,其中不乏有一些好的公益项目,那么好的公益项目是怎么产生的呢?

研究发现,一个好的公益项目,通常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公益组织通过一边运作项目,一边探索项目的发展模式,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的社会的一些实际需求。在这过程中涉及到团队的专业化、项目运行水平、组织领导力和执行力以及技术和问题解决方案等。

那么从公益角度来说,好的公益项目是具有可复制性,原因就在于它之所以能成功,一定需要依靠自身的专业性,包括项目的模式,项目的技术等,而不能靠偶然的运气。所以,做好一个公益项目,前提是组织要具备内外条件和专业能力等。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好的公益项目,很快就能得到“复制”,各种组织会根据项目的开展方式进行跟进,但是往往只能复制其表面的东西,真正内在的思维模式却是无法复制的,加上团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公益理念的不足,也使得好的公益项目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和传播,还会导致活动的重复性和资源不协调等问题。

当前,“互联网+”已经进入公益行业,她带来公益行业的质变,也重新构建了人们对公益的认识和参与方式。传统公益遇到互联网,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传播载体,即向公众传播各类公益信息。而真正的“互联网+公益”,就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公益项目及服务的载体,吸引公众关注和参与。

在“互联网+”大势下,公益是一种互助的模式,这种互助不仅仅是“公益与人”的互助,还是“公益与公益”的互助。这也就是说,公益将不再停留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而是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公益也将变得更加得多元化,人们对公益的认识也逐渐从施舍转向为分享。

而且,当公益项目在消耗人力(志愿者的劳动),物力(爱心资源),精力(公益团队的运行)的时候,每个公益组织就要思考这个公益其实是需要成本的。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去实现最大最合理的公益价值,才是成功的公益项目。

所以一个好的公益项目,有时不一定非要去“复制”,也可以选择合作共享。发挥各方优势,整合资源,为好的公益项目提供更有效的资源联接、人才互动和多渠道项目扩展,形成更大的力量,让公益项目做得更好,做得更有影响力。(文/傅永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