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绍兴王元章,国初名士,所居与一神庙近,炊缺薪,则(zhuó)斫神像炊之。一邻家事神惟谨。遇元章毁像,辄刻木补之。如是者三四。然元章家人岁无恙,而邻之妻子孥(nú)时病。一日,召巫降神,诘神云:"彼屡毁神,神不责;吾辄为新之,神反不我佑,何也?"巫者作怒曰:"汝无刻木补之,像何从而炊?"自是,其人不复补像,而庙遂废。 折叠 编辑本段 译文折叠 编辑本段 注释1.绍兴:今浙江绍兴市。 2.王元章:即王冕,他字元章。 3.国初:元朝初年。 4.切:靠。 5.辄:总是。 6.恙:伤害。 7.孥:儿女。 8.巫:装神弄鬼的巫婆。 9.诘:责问。 10.云:说。 11.彼:第三人称代词,他。 12.作:(脸色)改变。 13.斫:砍。 折叠 编辑本段 句子翻译
折叠 编辑本段 寓意这个笑话批判了迷信思想和讽刺神汉巫婆的荒谬;也指出有时把什么东西复原也是在帮助其他人继续犯错,为其创造了条件。相信迷信,等于把桎梏往自己身上套。 折叠 编辑本段 相关人物王冕 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放牛,家贫,但好学如痴,读书不倦。常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渐深。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当时会稽一个读书人韩信,韩收他为学生,教他读书、画画。王冕青年时期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考进士屡试不中,于是他满怀愤郁,烧毁了文章,流浪江湖,永绝士途。他曾到过杭州、金陵,又渡长江,过淮河,经徐州、济南到大都(今北京市),达居庸关。数千里的远游,使他扩大了视野,开宽了胸怀,同时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在北京,泰不华荐以学馆教职,他预感到元朝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没有接受,乃只身南归,以卖画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