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溺爱子女,不是爱他,而是害他 转载

 善惠书馆 2018-04-25




父母溺爱子女,不是爱他,这是害他



 1.在现代社会里面,一般家庭忽略了伦理的关系——不知道父子的关系,不知道夫妇的关系,不知道兄弟的关系,伦常道德没有了,古人所讲的“父不父,子不子”,到这种地步,天下焉能不乱?


  2.现在许多做父母的溺爱子女,一味随顺子女,把子女养娇了,变成父母、家里一家人要看小孩的脸色过日子,这成什么话?给诸位说,溺爱子女,不是爱他,这是害他。


  3.父母爱护子女,要好好地教导他,不可以溺爱,要教他明理、教他懂事。我们看看现代这个社会,几个做父母的,能好好地、如理如法地教导他的儿女?这个问题严重!


  4.小孩做错事情,父母不惩罚他,爱他,将来会干更大的坏事;如果做错事情,小孩狠狠的教训他一顿,以后他不敢做坏事。你说这个处罚是慈悲还是狠毒?这个道理要懂。不能溺爱,溺爱的罪非常重,他将来要堕到阿鼻地狱永不翻身,他会怪你。你当时为什么不惩罚我,不把我带回头?你让我做这么重的罪业。他能饶过你吗?学生小时候不懂事,他长大会开悟,他会明白这个道理。






  


学才艺的目的

    现在的孩子学那么多才艺,目的何在?假如是为了好面子跟别人攀比而学,那孩子学了这些才艺之后,不但没有什么好处,还会因为学杂了不扎实,还常想着向别人炫耀,就沾染了虚华的习气。所以,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


  假如孩子学艺术,家长应引导他要有志向。有了艺术才华要能造福人群,所谓社会国家者,应是互助之体也,每个人奉献自己的能力与才华来利益团体。比如李叔同先生作的曲子,现在还不断陶冶人的性情。孩子要学音乐,也要像李叔同先生这样,立定高的志向,要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用音乐来改善社会风气。当我们这样引导,孩子又有志向,相信他的学习一定会与他人有所不同。当孩子只是为了炫耀,那他所学的这一门才艺,绝对会遇到瓶颈而不能突破。因为当他喜欢与人相比的时候,他就会患得患失,很情绪化,就不能向前突破。但如果孩子有志向,他会不断鼓励自己向前,所以志向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


  《朱子治家格言》提到,读书志在圣贤,我们要抓到根本。现代人读书都志在什么?赚钱。目标错误了,所以现代读书的人都读得又气又苦,因为考不好。相同的,很多学艺术的人也一样,所以功夫就不能提升。


  范仲淹读书的目的何在?要找到一个可以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所以他的心境与只为了功名读书的人相比,效果绝对不一样。教育在「慎于始」,我们引导孩子学习才华、技能,也要有正确的观念。


德与才孰为重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中国有句成语:「德才兼备」。这句成语告诉我们,德与才孰为重?德在前,才在后,所以德比才还更重要。


  近代有一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被尊为当代的草圣,日本人对他的书法非常尊重,日本书法家到中国来,都会去他的家给他行礼,非常佩服他的书法,也佩服他的为人。林散之先生曾经说过:有德有才会爱才,无德有才会嫉才(会嫉妒人家),有德无才会用才,无德又无才会毁才。所以,假如我们要请员工,怎么挑?要挑有德有才的,最起码也要挑有德无才的员工。因为有德行的人懂得包容,就会欣赏别人的才华,知道「见人善,即思齐」,懂得珍惜人才。


  但是,假如无德而只有才华,那必然会嫉妒他人;假如连才都没有,那就会毁才。在春秋战国,秦国的宰相李斯无德有才,所以他看到有才华的人就很嫉妒,他非常的嫉妒他的师弟韩非子,陷害韩非子致死。不止陷害韩非子,还陷害读书人,所以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把历代很多圣贤的教诲一并都烧了,这个罪业太大了。后来李斯与他的孩子都没有好下场,都受到腰斩东市的刑法致死。这是无德有才会嫉才。所以我们培养孩子绝对要先重德行,假如不重德行,孩子的才华培养得再高,他的人生也绝对不会幸福。因为嫉妒别人,内心一定很痛苦,而且嫉妒别人也会形成人生很多的障碍,别人也同样会嫉妒他,这是必须谨慎的地方。


  我认识一位叫李传军的书法家,他曾经担任书法的评审,在一次书法的评审中,发现有些学生的作品是老师代笔的。这个现象好不好?假如父母与老师做出这样的行为,事实上并非教育孩子,而是在误导小孩,让孩子觉得只要能够达到目的都可以不守规矩,不择手段。这已在孩子的心灵种下很不好的恶因,往后就可能因为违犯规则而触犯法律,人生有可能因此而毁了。所以「德」才是人一生事业的根基,不扎好很危险。就好像一棵大树,根不扎好,树干长得愈高,树荫长得愈大,愈容易被风连根拔起,这样的情况很多。所以一个人的罪业都是盛时所造,没有德行的人,愈飞黄腾达,就会做出愈多错误的事情。后来这位书法家坚持把这些老师代笔的剔除在外,让亲笔写的孩子真正能够受到肯定。


  这位书法家曾经跟我说过,他曾经找过非常多的书法老师,也花了很多钱向他们求教,结果都没有学到真本事,他绕了一大圈,穷困潦倒都没什么钱了。因为他有这一分要传承中国艺术的使命感,所以皇天不负苦心人,最后遇到了他的书法恩师。他的书法老师不仅没有收取他的学费,还让他住在家里跟着他学习。所以,要让孩子学到真本事,绝对不是花大把大把的钞票,假如这些艺术家都要收这么多的钱,其实已经透露出来他是德多还是只有才华?当一个人无德有才,他的才华、艺术境界绝对会遇到瓶颈而无法提升,因为艺术也是人心性的一种展现。为什么很多艺术作品能够感人至深,都与他的心境、仁慈的修养有直接的关系。


  当他的书法老师把很多非常重要的心法技巧都教给他之后,就对他说:假如你没有真正的德行,我把这些才能教给你,我是害了你一辈子。因为这些才华很可能让你在短时间之内名利双收,而此时将是你人生出现危险情况的时候。如果这时你不知谦卑,就会招来很多的嫉妒;不知节约、勤俭自己的生活,可能就会养成挥霍的习惯。所以很多艺术界的人,也都是曾红极一时,结果很多晚年却非常潦倒,那都是养成了奢华的习性。所以他非常深刻的领受他老师讲的这段话,谨遵老师的教诲处处谦卑。他才三十三岁,已经得到好几次的大奖,而且常常义务教学。我曾经也请他到海口帮我们指导写书法,去了整整一个礼拜,他是分毫不取,还带来很多毛笔送给我们海口的老师。所以德重要,德行是万福的根基,有这个根基,福才能立得安稳。


  有一个官员问老子:「我有两个儿子,不知道以后应依靠哪一个?」老子就拿了一把钱放在桌上。然后先对这个官员的大儿子说:「你只要打你爸爸一下,这些钱都是你的。」大儿子比较憨,低下头说:「不行,怎么可以打父亲。」他宁死不从。接着老子又对这个官员的小儿子说:「你只要轻轻打一下你爸爸,这些钱都是你的。」这个小儿子聪明伶俐,脑筋转得特别快,马上过去打一下,赶快把钱收到口袋里。老子就对这个官员说:现在你知道晚年应该靠谁了。


  后来这位官员在晚年,确实是他的大儿子照顾他,小儿子到其它地方做生意。最后这位官员去世了,死讯传到了小儿子的耳里,小儿子说:「我来回要一段时间,不知又要少赚多少钱。」结果他连父亲的丧礼都没有参加。所以老子很有智慧,可以从行为推出存心,因为「重利者必轻义」,只要与他的利益有冲突的人事,他一定不关心,一定把利摆在第一位。所以一般人对小孩,可能都特别欣赏那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但是往往晚年都是那些比较老实的孩子在照顾。


  曾有一位母亲生了三个孩子,老大、老二都大学毕业,老三高中毕业。结果是哪个儿子照顾她?反而书读愈多愈自私,只为自己着想。我们也看到很多的父母把孩子栽培到国外去念书,念到最后也没有回来照顾父母终老,往往一去不回了。有的在国外娶了太太,父母还要打老远去探望,甚至于住了一段时间准备离开了,媳妇还会拿出账单来,那真是让父母心痛,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如不生好了。所以孩子不长德行,真正会气死父母,真正会贻害家庭、贻害社会。因此,我们教育孩子要高瞻远瞩,要以德为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