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年前曾经风光无限的苏州“豪宅”荣耀不再,老城区时代也已渐渐远去

 peterchiu60 2018-04-25


一栋经历了三十年的公寓楼

曾是三香路的地标性建筑

90年代人人都羡慕的“豪宅”

现如今,它……


你们眼里的豪宅是什么样的?市中心传统大户的私密院落?郊区宫廷风金碧辉煌的华贵公馆?或是依山傍水自带游泳池的私家别墅?


然而,你可知道,在八九十年代的苏州,三香路的地标性建筑东吴公寓却是当时苏城真正意义上的“豪宅”。高达17层,还配备两部电梯


它的出现轰动一时,甚至让人匪夷所思。




90年代苏州城西的“豪宅”,一套4万


01    轰动全苏州的“豪宅”


30年前,苏州这栋17层的大楼正式竣工,高55.6米,作为全苏州罕见的高楼并配有电梯,在当时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全城轰动。据说当时路过的苏州人都会抬头看,眼红得很,谁都想搬进去住。


用现在房地产文案的话,算得上是老派姑苏标杆之作,新式豪宅里程碑啊,抢到就是赚到!


▲ 图片来源于社会经济频道


大楼造价不菲,用的是当年上海最新的图纸,建筑成本折算下来每平方近650块,一幢60多平的三室一厅要四万块,还只是建筑成本。这在80年代末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 图片来源于社会经济频道


然而,那时候大家工资都低,一年不吃不喝也就攒四百块,买个小户型要干100年,和现在的买房难度也没差到哪里。


02    东吴丝织厂一口气买下“豪宅”里的136套房


谁知道,正在大家都憧憬这栋“豪宅”的时候,东吴丝织厂一口气买走了这楼里的136套房,悉数分给员工,张叔就是其中之一。那个年代,能搬进去没那么简单,还要考虑家里的人口,自己的工作职位,并参与评房等等。而员工自己的老房子,则被厂里留给其他人居住。



1991年的一天,满心欢喜的张叔带着家人住进了万人瞩目的“豪宅”,墙上“东吴公寓”四个铜字极为耀眼,至今回想起来那场景,都还激动万分。按老张的话说,职工老百姓能住上这样的高楼,在苏州是第一次。


▲ 张叔于1993年摄于东吴公寓家中


03    算得上当年最值得炫耀的事


住进东吴公寓的一百多户人家,搬进去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神采奕奕,言语中透露着止不住的自豪感,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



毕竟,90年代初,东吴公寓作为苏州最早一批有电梯的居民楼,那真是不得了的事情。好些外面的人都特地跑过来乘坐电梯,凑热闹。告别灰白的水泥台阶,自动化的电梯简直打开了新时代,上上下下来来回回,17层触手可及,站在天台的感觉,简直酷毙了。


若是90年代初也有朋友圈,值得炫耀的事情莫过于此了吧。



据同住在公寓里的奶奶回忆,自己老公是东吴丝织厂的员工,当时有幸一起搬了进来。


那时候,我在人民商场工作,同事们听说后,激动得不得了,隔三差五就跑来家里参观。女儿的同学们也是,时常来家中做客。”回忆起二十几年前的这段过往,当时的骄傲和荣耀恍如昨日。



04    “豪宅”下张叔的幸福生活


由于邻里住的都是同事,那个年代大家也彼此容易熟络,串门、做客、搓搓麻将,也是常有的事,氛围相当好,处处充满着人情味。


张叔每天骑着二八大杠上下班,周末便带着闺女出去溜达。特别是1997年苏州乐园开了之后,他跟闺女跑去玩了好几次。



厂里还常常组织着一起旅游。



每每现在翻到老照片,心情还是止不住地激动,90年代那些人那些事慢慢被勾勒出来,带着岁月的印记,虽然回不去,却也值得怀念。




而现在,一代“豪宅”早已“没落”


如今,深度君再去的时候,东吴公寓的大楼在三香路上依旧高到引人注目,只是显得多少有些破旧了,墙体的破败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年岁。




01    27年过去,这栋楼已经老了


不知不觉,张叔为这栋公寓效力已经27年了,由于以前就在厂里做行政,如今公寓的事情也就由他在打点。哪户住进了新人,电梯哪里出了问题,张叔都会跑过去登记和解决。这些年,张叔不知道跟多少人打了照面,又不知道跟多少人说了告别。



平日里没事,张叔坐在传达室里,守候着这幢曾经象征辉煌的公寓,看着人来人往。大家买菜出门,接孩子回来,就像看着一个个老朋友,特别亲切。



一同住在楼里的阿婆,如今女儿出嫁了,外孙也有了,小家庭早已在园区落户买房,只有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外孙过来一起吃晚饭。



也是,这栋楼老了,住在这栋楼里的人也老了,年轻的下一代看不上这里的老房子基本都离开了,只有老一辈人还守在这里。


02    04年东吴公寓变成了彩虹新村


2004年,苏州东吴丝织厂因经营不善,宣布倒闭。它始建于1919年,织造过宋锦,也曾是丝绸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企业。这个曾经在80年代就率先建造了17 层的高层公寓楼的企业,这个曾经最早有进出口自主权的老牌丝绸企业,黯然消失于江湖。


▲ 图片来源于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时代变迁里,它终归跟不上了,象征它辉煌的“东吴公寓”四个铜字也出于安全考虑被撤了下来,跟其他楼一起,被命名为彩虹新村



03    楼里的电梯也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


当年那么惹人眼红的电梯,也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运作了二十几年,载满了岁月的划痕,唯一的好处是,老电梯质量特别好。




一毛钱乘坐一次,大家兜儿里随时都会揣上个几毛的硬币,进来就丢上一个。电梯里还有一个电梯阿姨,每天监督大家投币和管理电梯。



阿姨说,自己坐在这只有一平大小的电梯里干活已经有七八年了,在这之前,也有两任电梯人,三任电梯人,每天窝在电梯里,跟着电梯上上下下,一坐二十几年的光阴。看哪家搬离,哪家又新住进来,哪家老人渐渐老去,哪家又喜得子孙。



可以说,东吴公寓里的每家住户,每个人都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当年搬进去时候的喜悦和荣耀,仿佛还在眼前。但如今的这里,早已算不上“豪宅”了。


老的东吴公寓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除了上一代人,茶余饭后谁还会谈论到它呢。



三十年,属于老城区的时代渐渐远去


东吴公寓作为三香路的地标,三十年内它像是一个高高站立的巨人,淡定从容地看着周围的变化,也见证着苏州从福利分房时代到商品房时代,房价从几百几千一平到三四万一平的变化。


01    90年代初苏州还没有什么高楼


90年代初的苏州,没那么多高楼,也没那么拥挤。爬上东吴公寓最顶楼的天台,周边低矮的楼房、农田、不远处的市中心、狮子山虎丘山……整个苏城尽收眼底。


也只有当时住在东吴公寓里的人,才知道什么是一览众山小吧



92年,东吴公寓对面建起雅都大酒店,29层的旋转餐厅很是拉风。张叔站在对面的豪宅里,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着三香路不断修缮,眼看着医院电信邮政都跟着市政府搬来了附近。在当时,这里多少也算是一个城市中心了。



在那个福利分房的年代,大家没有买房的意识,也没有钱买房。有买房资格或者买得起房的,基本都是机关或者企业,然后单位再把房子分给职工居住。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单元房,农村人也有自己造的房子。


就算年轻人结婚买房,看的也是地理位置和刚需,地理位置更是重要的很,俗话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新区和园区那块儿,在那时买房子是压根儿不会考虑的。



到九十年代末的时候,楼里陆陆续续有老同事搬出去住了。有些是在别处买了房,有些是子女接去一起住。也有一些苏北人来苏,买了东吴公寓的房子。据张叔回忆,97年的时候,东吴公寓一间三室一厅也就十万上下。


那时候他们也会提起买房,但那时候买房也有压力的,有房子住干嘛要背房贷呢。更何况,那时候房子也不是投资的热门选项,有点钱大家都去做生意了。



02    98年福利分房时代的结束


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宣告终结,新的住房时代开始。市区1998年12月1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一夜之间,房子变成了香饽饽,再也不能靠工作分配房子了。


▲ 图片来源于永诚桑桑


同年,房地产广告陆陆续续出现,这张港澳桂苑的房产广告,1530元/㎡起售,买房还赠车,不是抽奖,是买就送,真的是划算。


▲ 图片来源于永诚桑桑


1999年,房子的价格还有三位数的,太湖新世纪花园:700元/平方米,跟今日苏州的房价不可同日而语。



2002年,相城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的第一年,相城区首个启动的大型住宅楼盘开卖。华美家园:2000元/平方米。



其实,福利分房刚结束的那几年,很多人被逼买房,就算单位有补贴,心里也不大乐意。张叔那会儿未免有些庆幸,曾经不用花钱就可以住得这样好的房子。可他也完全没有意识到,正是那个福利分得的房子,让他错过了买房的节点。事实证明,买房的人后来才发现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03    苏州的城市中心开始慢慢转向城市东边


在“东吴公寓”被命名为彩虹新村的那一年,也就是2004年,恰好是园区建设第十年,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大批村庄被征用,外来人口也大批涌进苏州,城市中心慢慢转向了古城东边。园区高档楼盘不断涌现,如今四五万一平的房子在那会儿,只有几千一平。


2004年,天域开盘是预计均价是7200元/平。


2006年,苏州整体房屋均价还是4500元/平方米,俗称“够得着的价格”!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够着了。



2008年,大盘中海国际社区来了:4580元/平方米,总价45-55万。在当时,憋一股子劲儿,省吃省喝还是买得起的。



这几年园区的房价越来越高,同时去园区买房子的人也越来越多,金鸡湖边的双湖湾和仁恒海合院现在价格5-7万了都,远的中环边上的太阳城也快3万了。


▲ 数据来源于链家网,挂牌价仅供参考


▲ 数据来源于苏州房天下


而三香路的这套“豪宅”,当年一套4万的“天价”,虽然现在涨到了1万6一平,但比起园区动辄三四万的价格来说,还是差远了。


▲ 数据来源于苏州房天下


我们讶异于房价之低,没能未雨绸缪抢占先机,恨不能抱着一袋子钱穿越到十年前买房,再咬咬牙,透支信用卡付个两套首付。



时间继续往前走,苏州也继续向前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激增,新的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苏州上演,再也不是我们印象中那个粉墙黛瓦的小苏州了。



好的商业资源慢慢出现,但大都在园区新区,巨无霸苏州中心、大部分星级酒店,大部分人气商场,比如印象城、久光、圆融…都在园区。


▲ 来源于摄影师维生素


2018年初,苏州第一高楼国金中心的外墙玻璃幕墙封顶,这个高达450米并创造江苏高楼新记录的庞然大物成为了金鸡湖畔的苏州新地标,再一次改写了苏州2500年来的历史。


苏州的变化之快,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属于老城区的时代也随之落幕。



一代人的青春,一个时代的终结


我们诧异于过去二十年的房价,也羡慕着福利分房的时代,但这些,终究已经成为过去。


张叔毕竟是过了知天命的岁数,同他聊起来这些年苏州的发展和房价,他都很淡定。人都退休了,就在家歇着好了,女儿大了,工作在吴江,干脆就在那买了一套房,张叔也不多过问,“管他们怎么选呢,这是他们的时代”



就像东吴公寓看着园区和新区,城市的匆匆发展历程里,他们已不在风口浪尖。他们能做的,就是惬意地躺在老藤椅上,不去过问太多关心太多。只是有时候他会感慨一下,高楼多了,视野没以前那么好了。



他同这栋楼一样,已经过了最辉煌的年纪。


如今的东吴公寓,在历经了30年的风雨后,失去了原来的容貌,现在里面住着也大多是老人和小孩。90年代被追捧的那般模样,很少有人再提起。



三香路依旧车水马龙,但饱含这代人深情的老房子光辉不再,一个时代就这么悄无声息过去了。



关于深度苏州(sdsz0512)


热忱的苏州生活家

人文记录|苏州的过往,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商务合作


微信ablady1 | 手机18168977750

内容来源:深度君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