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周古玉器的风格归纳

 信手摘 2018-04-25
   (1)新石器时代玉器风格
   新石器时代玉器穿孔多为两面对穿而成,孔外部直径大,越往里直径越小,孔不甚圆,两面对穿时,有些对得不准,因而孔中部的交接处,有时会出现梭谷。社会上 流传有一批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制造的仿古玉圭、玉铲。这类仿古玉器上的孔也为两端对穿,但由于是机械旋制,孔较圆,孔壁坡度较直,似术螺丝的丝帽。其实,除 良渚文化玉琮、玉璧外,其他各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虽然片状为多,但磨得很平的平面极少,凡平面之处,中部皆微微隆起,边缘较薄或有坡。因此,假如玉 器的主平面平如刨板,就应考虑这件器物可能为仿制品了。玉器工艺品纹饰有两种,一种是纤细的细线纹,由于是手工刻出,刻纹不太规整、转折处不方正、线与线之问距 离误差较大。第二种是粗阴线,线较浅。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粗阴线非常直,似用直尺比着划出或用有线拉磨而成。红山文化玉嚣所饰粗阴线多为弧线,似用手工不断 修正而成。另外,龙山文化和渚文化玉器上还有起凸较浅的凸起线。
   2)商代玉器风格
商周玉匝
   商代玉器在玉质、沁色、钻孔、装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色 在一整玉器上表现得较突出,有的则不甚明显。沁色:商代玉的沁色多种多样,其中最明显的是鸡骨白色,玉器受沁处纯白无光,玉质变软,如水煮之骨,故而称鸡 骨白色。曾有人把商代沁色的鸡骨白玉误认为象牙。有的玉器仅在边缘处局部有沁色,有的是整体沁色,另外有些商代玉石器 具上有较重的褐色沁。钻孔:有两种,一种是一面钻孔,孔眼截面呈梯形或平行四边形;另一种是两面钻孔,孔眼两端大,中部细,星蜂腰状。许多商代玉器孔内留 有螺旋形琢磨痕。装饰:一些商代片状玉器,带有双重齿牙,这一特色为商代玉器仅有,商以后,带有这类齿牙的玉器是极罕见、极个别的现象。齿牙多为方形,牙 上有小凸齿,如“凹凹”形状,连续排列,主要装饰在玉钺、玉璜、玉鸟等片状玉嚣边缘部位。有些商代早期玉戈,“援”与“内”相接处,带有非常复杂的凸齿, 齿形近似鸟头。商代玉佩饰及柄形器上经常饰有重环纹,连续方格纹及花瓣纹。玉环、玉璧等圆形器饰有凸起或凹下的同心圆弦纹。商代中晚期玉器的纹饰,一般为 阴刻线构成的龙形、兽形、人形,或分别为各种抽象的折线,封闭线。以双阴线为多,其中的一条,采用“勾撤”法雕成,线条多为直线,转弯处角度很大,似方 折,刚劲有力,许多学者曾誉其为“折铁线”,意思是说似用铁线弯折而成。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阴刻线雕刻得非常粗糙,带有许多毛刺,而这种毛 刺不是高转速的现代工具能制造出来的,对那些在放大镜下线条边缘非常整齐的商代风格玉器,鉴别时就要认真考虑真伪。社会上流传一种仿商代玉,纹饰结构非常 符合商代特点,但双阴线中间部分凸起较高,因而只是形似,经不起推敲。商代玉兽角部及眼部特点也很明显,兽角顶端都带有一个槌,呈蘑菇形。兽眼为双阴线 “臣”字形,或阴刻直线切割出的圆形或双阴线圆形,或近似平行四边形等多种形式。
   3)用代玉器风格
西周玉鹿
   周初玉器,数量明显减少,玉戈、玉琮趋于小型化。圭呈细长形。陕西出上过周代玉鹿,鹿角极大,似树权,为周代玉鹿之代表作。周代玉器纹饰同商代区别较大, 一般也由双阴线“勾撒”法雕成,但无商代玉纹饰的刚劲之风,线条多呈弧形,且勾撒的坡度也较大。周代玉器上最常见的是鸟纹和夔纹,周代的鸟纹很有特色:长 颈、勾喙、后尾上冲。
阅读原文http://www./news/show-1073.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