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香炉,传世以宣德炉最为名贵,不过宣德炉除却用材考究,制作精细之外,外形并无惊艳之感。不过,同样是香炉,最近,南京博物院的一件清代【寿山芙蓉炉】,就惊艳了万千网友。 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南京博物院藏 来自乾隆年间的浓浓少女粉色系,相较于太上皇最为钟爱的“各种釉彩色大瓶子”。 不禁让人怀疑,这真的是皇阿玛的土豪审美风吗? 无独有偶,以下来自乾隆年间的粉色系小清新盖碗儿及香炉,就以她鲜明浓艳的绯红色和半透明的棉絮状包体,尽显其质地之美。 故宫博物院藏,芙蓉石盖碗 传世清朝玉炉有很多,不过用芙蓉石制作的炉却极少,这是因为做炉需要较大块的料,而芙蓉石偏偏裂纹就特别多,再加上我国芙蓉石的产量还很小,颜色与质地亦欠佳,所以制作一件,极为不易。 故宫博物院藏,芙蓉石双耳三足炉 而这两件芙蓉石炉色泽艳丽,采用整块石料雕琢而成,虽然还有天然形成的冰裂纹,但已实属为难得一见之物。 乾隆爷的土豪杯是必须要提一提的,杯子为纯金打造,浑身嵌满了珍珠及各色红、蓝宝石,这么拉风,才符合皇阿玛的审美嘛! 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金瓯永固杯 话说,这么金贵的杯子,土豪如乾隆爷,平日里可都舍不得用。 土豪如他老人家,也只有每年大年初一那天,才舍得把杯子里斟满了酒,用以祷祝大清国泰民安。 看细节!!! 这些一反平时古朴、厚重系的清新文物,放眼各大博物馆,还确实不少。 下面这件犹如海中精灵,发人幽情。又似浩渺宇宙,神秘空灵的宝贝,叫做【蓝色琉璃环】。来自我国西汉,现馆藏于长沙博物馆。 蓝色琉璃环,1975年长沙市咸嘉湖陡壁山1号墓出土 看细节!!! 同样,河北省博物院还藏有一件元代的【蓝釉金彩月影梅花杯】。釉上以金彩描绘纹饰,外壁绘折枝梅花,笔法简洁流畅,线条遒劲有力。 蓝釉金彩月影梅花杯,河北省博物院藏 口内沿勾出一条细弦纹,杯心绘折枝花朵,金彩在蓝釉的衬托下闪闪发光,耐人寻味。这般如梦幻般的诱惑蓝,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也有一件: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 公元1世纪,蓝色高脚玻璃杯 这件阿富汗国宝,虽已经残破不堪,但一想到她来自古老的公元一世纪,就不由得让我们感觉到,那深邃的幽蓝,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蓝色高脚玻璃杯 一把梳子,是每个爱美姑娘的最爱,2004年出土于南京江宁建中村的和田玉玉梳,让我们可以一窥遥远的南宋年代姑娘们的爱美气息。 南京市博物馆藏,南宋,缠枝牡丹纹玉梳 梳子为半月形,是一对,在当年并不是梳头用的,而是插在头发上做装饰品使用。 静心观看,梳子还自带渐变效果,可谓百看不腻… 缠枝牡丹纹玉梳 不论是中国古代还是国外,人类似乎都有一种共性,所以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种“眼睛崇拜”。人类信奉眼睛的力量,认为眼睛可上通神灵,下通神鬼。而战国的琉璃蜻蜓眼,就是一种眼睛文化的产物。那么蜻蜓眼到底是什么? '蜻蜓眼'的纹饰丰富多彩,以眼形纹为装饰,色彩基调大多以蓝色为主,辅以白色勾勒'眼睛'。而蜻蜓眼的主要材料,正是琉璃珠子。 一开始,人们只是在琉璃珠子上,用其他颜色的颜料画出各种眼睛,后来为了把眼睛表现得更突出,人们制作了塔式眼睛,就是将琉璃一圈圈堆上去,像塔一样。人们相信,这样的蜻蜓眼视线更广,可窥视灵魂,防止恶业流出,从而保护后代和未来。 七彩斑斓的蜻蜓眼珠,能在光亮下焕发七彩光芒,宛如梦幻般美丽。但是由于铅钡玻璃易碎、易氧化,蜻蜓眼珠的存世量相当少,特别好的品质和品相更是凤毛麟角。如今蜻蜓眼的价格正在走高,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正在被逐渐挖掘出来,不过一定要是古旧的蜻蜓眼,才具有收藏价值。 宝姐以前听过有人问,古代人近视了没有玻璃制作眼镜怎么办?确实,他们那时候没有玻璃,就算是琉璃,那么珍贵的东西很难获取。但是不要忘了,古代人可比我们想得开的多,没有玻璃但是他们有水晶啊! 古代大部分的透明器皿,都用的是水晶(近视眼镜也是)。这款水晶双耳十角杯,就是乾隆时期的。白水晶无色透明,杯身则是十角形的,两侧镂雕双螭耳,足底还刻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这款水晶带链花篮的制作就更精致了,水晶无色透明,而且无瑕无绺。雕成一个花篮的模样,椭圆形的海棠花式口、足,内部还浅浮雕梅花、水仙花、海棠花、竹及灵芝等植物。 最特别的,是上面那一对椭圆形环,其上各套6个活环为链,以铜钩穿孔将整个花篮挂于木架上。这花篮看起来零零碎碎很多小件,但其实所有部件都由一块整料制成,设计之精巧,真是叹为观止。 原来老祖宗也有一颗“少女心”啊~是不是颠覆了你对古董的看法呢? 你有在博物馆里看到过哪些颠覆你的有趣古董呢? |
|
来自: 红翡綠翠 > 《翡翠.玉器.各种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