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做改善之道三步曲之二-改善(IE)七大手法之现场应用 【精益品质三七基础工程建设】 序:古代剑客有云:人剑合一,天下无敌。那么人机合一,不也是威力无比,效率无限吧。这不得不让我想起来《改变世界的机器》这本书,当人类的智慧赋予机器后,当人机的配合与默契达到天人合一的时候,我们的效率,品质自然会提升,成本自然会降低。所以把机器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人机工程是我们IE所追求的目标。 一.什么是人机法: 我们先上一个案例,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机法。 问题: 凳子高度不适合机台操作员作业,人员需要弯腰操作。不舒适也无法保证作业质量,人机配合极差。 经过分析,讨论出使用可调节式凳子,提升效率减轻作业疲劳度。实施后效果良好,效率及不良品明显降低。人机协调配合的改善成功! 不用花太多的解释,这样的举例说明。大家应该就明白什么是人机法,其实就是找到让人机配合把效率,品质发挥到最佳状态的方式而已。 简单讲:人机配合法(Man-MachineChart);简称为“人机法”. 二.人机法应用: 以图表方式,记录操作人员与一部或多部机器之操作关系,并借此记录来做进一步分析与改善。 分析对象包括: l 一人操作一部或多部机器; l 多人操作一部或多部机器。 可以得出: l 人的工作时间以及机器的工作时间所占之比例有多少; l 一个人最多可操作几部机器或几个人操作一部机台。 人机分析步骤: 1. 周程:我们在分析过程中,主要采取确定,也叫实际工作时间,主要是针对加工完一个零件的整个过程。 2. 仔细观察操作步骤和过程并启记录。 3. 测定时间及统计。 4. 绘制操作分析表 5. 分析改善 绘制新的操作分析表确认有无有效改善。 我们在实际绘制操作分析表时可以使用以上人机分析符号,简化辅助我们的绘制操作。 人机作业分析图的应用: 如上图所例,四线上袖作业流程中,人的操作步骤为拿货,上袖,放下,共计整个加工完成整个过程为36分钟,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周程。当机器是在人员拿货及放下时是空闲的,所以经过观察发现机器有闲置时间可以利用,这就是我们人机法改善的方向。 解决方案: 这样我们的可以思考否可以从一个操作员来看5-6台上袖机,并且解决上袖自动化操作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利用机器自动上袖的空闲来处理拿货,放下的操作了。 闲余时间的检讨原则: 分析操作分析表之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工人及机器之闲余所在,并设法加以减少。 此种分析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着眼: l 机器闲余 l 工人闲余 l 工人与机器之配合 1. 机器闲余: 典型人—机操作通常有下列四类工作: a、将材料放置在机器上,使该材料得以加工(装料) . b、机器加工. c、将加工后之半制品或制成品由机器上移出 (卸料) . d、整个操作周期中有空闲存在 .
2. 以上四项中二项有闲余时间即装料、卸料.装料与卸料的检讨,可运用动作改善法. 而机器空闲的分析,则应注意其空闲发生的原因,而设法使其减少,通常机器之空闲可分析如下: 2. 工人闲余: 在某一操作周期中,工人所可能发生之状况只有 ( a )操作 ( b )空闲 空闲的分析当然显而易见 , 惟将此等空闲加以利用即可。 例:工序简单,可安排工人操作两台机器或者增加工序。就像我们上面所举的上袖的工序一样的状况,一人多机就是处理闲余时间的最好方式。 3.工人与机器的配合: 4.计算工人数与机器数 , 通过简单的工式可获得: 而当计算工人与机器同时配合进行时,一位工人应操作几部机器有点复杂以下工式可以参考。 假定一位工人操作一部机器所需时间( O )为5分钟,而机器完成一操作周期( M )需时10分, N=(5+10)/5=3 则工人理论上可操作3部机器同时。
最后再举一个实战案例来加深印象吧, 现状:EOL Image测试站,测试时等待时间长,效率仅为26.9%。
分析:机器的工作时间为26S,人的工作时间为7S,空闲时间竟然达到19S,巨大的浪费。 所以此人机配合问题是在如何解决人的闲余问题上。(可参考上面和大家讨论的原则来处理) 改善方案: 工序简单,可安排工人操作两台机器或者增加工序。 增加一台EOL image的测试机器,改善成一人操作两台机器。时间绰绰有余,并且效率提升到78.5%。浪费减少,人机配合增加。 三、总结: 真正的人机法,仍然没有什么秘诀。只有现场认真观察,通过实际地了解与对人员机器运作的充分掌握之后,从解决人和机器等待,作业不平衡的问题。让人机配合达到如跳探戈般的和谐与一致,从而可以达到人机合一,效能充分发挥的效果。 这也就从IE的角度回答了,为什么日本人可以用老旧的机器做出新式机器的效率和品质。最终再好的机器也是要靠人去发掘和优化出最佳的状态和运作模式来,这个时候IE就可以被应用来让人机共舞,共创QCD效能最大化的奇迹了。 到这里,大白为精益品质爱好者打造的《脚踏实地做改善之道三步曲之二-改善(IE)七大手法之现场应用》系列文章就全部完成了。在这里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爱护,接下来会在为大家奉献7大浪费在现场的应用及实战文章。从而为精益品质爱好者的【精益品质三七基础工程建设】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好本领后,再积极投身与现场改善的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成长。 愿大白的这些小小文章,能帮助到诸多致力于现场改善,精益品质推行实践的一线工作者们。我们不做专家,我们一起来做实干家。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