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态血压较诊室血压,更能预测死亡风险!

 昵称11898194 2018-04-25


'仅通过诊室血压值来诊断高血压,已经不可取了。”Banegas教授认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使用动态血压来进行评估和随访。”


作者 | Ivy.K

来源 |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血压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而血压测量是了解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指导治疗、评估降压疗效以及观察病情变化的主要手段。


近来,有研究认为动态血压可作为一项死亡预测指标,但因数据少致预测能力有限。为此,西班牙开展了一项大型队列研究,将诊室血压、平均动态血压(夜晚、白天或24小时)以及特殊类型高血压对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率的预测作用进行了全面评估,其研究结果于4月19号在线发布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图1:NEJM发表最新研究



首先,何为诊室血压与24小时动态血压?



在临床诊疗人群防治和科学研究中有3种方法测量血压:即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其中诊室血压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 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诊室按标准规范进行测量,目前尚是评估血压水平、临床诊疗及对高血压进行分级的常用的较为客观传统的标准方法和主要依据。


  • 动态血压由自动的血压测量仪器完成,24小时内测量次数较多,无测量者误差,可避免白大衣效应,并可测量夜间睡眠期间的血压。因此,动态血压既可更客观地测量血压,还可评估血压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


与诊室相比,动态血压监测能获得更全面的血压信息,并具有识别特殊类型高血压(如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的优势从而减少漏诊、误诊。



研究表明,动态血压与全因死亡显著相关



“仅通过诊室血压值来诊断高血压,已经不可取了。”Banegas教授认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来进行评估和随访。”


该研究纳入6万余名成人,经测量诊室血压与24小时动态血压后分为4类:持续高血压(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均升高)、白大衣高血压(诊室血压升高而动态血压正常)、隐匿性高血压(诊室血压正常而动态血压升高)和正常血压(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均正常)。中位随访4.7年,期间有3808人死亡,其中1295人死于心血管病因。


结果显示,与诊室收缩压相比,24小时动态收缩压与全因死亡率关系更密切(HR:1.58 vs 1.02),其中夜间与日间动态收缩压影响差别不大(HR:1.55 vs 1.54)。在按照年龄、性别、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抗高血压治疗等区分的亚组间也是一致的。此外,与与持续高血压或白大衣高血压相比,隐匿性高血压与全因死亡率关系更密切(HR:2.83 vs 1.80 vs 1.79),且心血管死亡率与全因死亡率的结果相似。


图2:结果显示,24小时动态收缩压与全因死亡率关系更密切;夜间与日间动态收缩压影响差别不大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诊室血压相比,动态血压预测作用更显著价。”Banegas教授补充道,“此前有研究表明,夜间血压预测心血管风险比日间血压更重要,但我们的数据表明,夜间血压与白天血压、24小时平均血压的预测价值是相似的。”


此外,这项研究的另一个结果就是,隐匿性高血压的风险最高。“数据显示,在人群研究中隐匿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是4%,当我们把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诊室血压正常但24小小时动态血压升高接受药物治疗者)考虑进去时,发现患病率上升至10%”Ruilop补充道:“因为很多的患者在诊室血压测量的时候没有被及时诊断。”


“这些数据非常引人注目,不容忽视。”ESC高血压协会主席Williams 教授说:“24小时动态血压可以更好地预测结局,也可以更好地识别那些真正需要治疗的人,以及那些不需要治疗的人。诊断高血压的方式已经100年未曾改变了,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那么,该如何做好动态血压监测?



早在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建议,所有诊室血压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


动态血压监测是一项专门的技术,需要一定的训练、技能和经验。下面介绍下英国高血压指南中动态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


  • 健康教育:首先,要使患者能够理解动态血压的使用过程和了解其装置,以适应全天的监测;最好是在一个常规的工作日进行监测(在日常生活环境下活动 )。此外,还应对自动测量的频率、袖带的佩戴、测量效果的预先检查。


  • 日记卡记录:向患者讲解日记卡上的说明,包括记录服药时间、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发生任何症状的时间。要求患者不要洗澡,建议不要开车,需要告知的其它注意事项还包括仪器发生故障时的处理等。


  • 核对监测数据:对获得监测数据的要求最好是利用患者日记卡报告的睡眠和觉醒时间,来确定白天和夜间的时间定义。此外,若预期的 24小时测量数据、睡眠和觉醒时间内有效的测量数据、白天和夜间每小时有效的测量数据等,如不符合最低限度规定,则需要重做动态血压监测。


参考文献:

[1]J.R. Banegas, L.M. Ruilope, A. de la Sierra,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 and Ambulatory

Blood-Pressure Measurements and Mortality[J] N Engl J Med. Published  April 19, 2018.

[2]王文,张维忠,孙宁玲, 等.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2):1101-1115,1100.

[3]Krause T, Lovibond K, Caulfield M, et al.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summary of NICE guidance. BMJ, 2011, 343: d48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