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学习行书不能乱,要按一定的顺序临摹,三年即可参加行书国展

 羲皇上人同故人 2018-04-25

五体书法都有一个产生、鼎盛、传承的过程,才成为一整有序的历史书法史。

书法学习行书不能乱,要按一定的顺序临摹,三年即可参加行书国展

唐·颜真卿《让宪部尚书表》

行书的产生

行书约产生于东汉晚期,相传为刘德升所创。从出土资料来看,西汉早期隶书已流露出近似于行书的趣味。东汉中晚期《熹平元年陶瓶》和《公羊传砖》中的文字,带有章草的波挑,除部分笔意还掺杂隶意外,很接近魏晋时期较为成熟的行书。

书法学习行书不能乱,要按一定的顺序临摹,三年即可参加行书国展

北宋·米芾《苕溪诗卷》 小

行书的鼎盛

魏晋时期的行书笔法逐渐完善,表情达性的功能进一步强化,成为名士们寄情抒意的重要方式。魏晋时期是行书发展的成熟期,典型代表是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等琅琊王氏书家群体。王羲之创造了一种俊逸流便、秀润典雅的新书风。他的代表作《兰亭序》娟秀规矩,清隽明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姨母帖》遒劲朴茂,《快雪时晴帖》厚实又不失灵动,《丧乱帖》笔致流美,这些存世墨迹虽为唐人摹本,却又不失风神,乃学书者重要的临习范本。

书法学习行书不能乱,要按一定的顺序临摹,三年即可参加行书国展

王献之在王羲之的基础上趋时新变,变易草体,开创了婉转妍美的行草书风。他的代表作《鸭头丸帖》(传)笔意恣肆,墨趣横生,《地黄汤帖》法度谨严,萦带自然。王珣《伯远帖》方笔逸致,风雅灵秀,由此可远窥晋人遗韵。此外,在后人的一些刻帖如《淳化阁帖》《大观帖》中,收录了不少“二王”法帖,亦可取法。

行书传承历史

书法学习行书不能乱,要按一定的顺序临摹,三年即可参加行书国展

《行书名品》上册目录

晋·王羲之

《兰亭序》

《快雪时晴帖》

《姨母帖》

《大道帖》

《二谢帖、得示帖》

《丧乱帖》

《孔侍中帖》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

《集王圣教序》

晋·王献之

《廿九日帖》

《鸭头丸帖》

《中秋帖》

《东山松帖》

《鹅群帖》

《地黄汤帖》

《舍内帖》

晋·王珣

《伯远帖》

唐·欧阳询

《卜商读书帖》

《仲尼梦奠帖》

《张翰帖》

唐·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志》

唐·陆柬之

《文赋》

唐·李世民

《温泉铭》

唐·李邕

《麓山寺碑》

《云麾将军碑》

唐·李隆基

《鹡鸰颂》

唐·李白

《上阳台帖》

唐·颜真卿

《祭侄文稿》

《争座位帖》

《让宪部尚书表》

《祭伯父帖》

《湖州帖》

《刘中使帖》

唐·柳公权

《蒙诏帖》

《谢紫丝靸鞋帖》

《圣慈帖》

《伏审帖》

《奉荣帖》

《辱问帖》

唐·杜牧

《张好好诗》

五代·杨凝式

《韭花帖》

跋《卢鸿草堂十志》

北宋·李建中

《贵宅帖》

《土母帖》

《同年帖》

北宋·蔡襄

《山堂诗帖》

《澄心堂帖》

北宋·苏轼

《黄州寒食帖》

《赤壁赋卷》

《洞庭中山二赋》

《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帖》

《李白仙诗卷》

《渡海帖》

《致子厚帖》

《获见帖》

《东武帖》

《一夜帖》

北宋·黄庭坚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青衣江大字题名卷》

《松风阁诗帖》

跋《黄州寒食帖》

《经伏波神祠诗》

《赠张大同书卷》

《苦笋赋》

《致景道十七使君书》

《糟姜帖》

《山预帖》

《教审帖》

北宋·蔡京

跋《鹡鸰颂》

跋《千里江山图》

跋《雪江归棹图》

《宫使帖》

《节夫帖》

北宋·米芾

《吴江舟中诗卷》

《蜀素帖》

《苕溪诗卷》

《研山铭》

《拜中岳命帖》

《多景楼诗帖》

《临沂使君帖》

《留简帖》

《紫金研帖》

《行书三帖》(张季明帖)

《行书三帖》(李太师帖)

《行书三帖》(叔晦帖)

《向乱帖、盛制帖》

《春和帖》

《伯充帖》

《箧中帖》

《张都大帖》

《致希声尺牍并诗》

《值雨帖》

《彦和帖》

《珊瑚帖》

书法学习行书不能乱,要按一定的顺序临摹,三年即可参加行书国展

《行书名品》下册目录

南宋·张即之

《杜甫诗卷》

南宋·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题跋》

南宋·陆游

《自作诗卷》

《怀成都十韵诗卷》

南宋·吴琚

《急足帖》

《禀报帖》

《寿父帖》

《观李氏谱牒帖、焦山题名帖》

元·鲜于枢

《麻徵君透光古镜歌》

元·赵孟頫

《前后赤壁赋》

《行书归去来辞卷》

《洛神赋》

《心经》

《止斋记》

《兰亭序》十三跋

元·张雨

《独游龙井方圆庵卷》

元·柯九思

题《唐人临王右军帖》

《上京宫词》

元·康里巎巎

跋《赵松雪长清静经》

《奉记帖》

元·杨维桢

《竹西草堂记题卷》

《行书诗卷》

跋《张雨自书诗册》

跋《龚开骏骨图卷》

《梦游海棠城记》

《城南唱和诗卷》

《游仙唱和诗》

元·倪瓒

《行楷书淡室诗》

题《虞山林壑图》

《山水书画合璧卷》

《幽涧寒松图》

《容膝斋图》

明·祝允明

《归田赋》《乐志论》

跋《蜀素帖》

《行草书手札》

《洛神赋卷》

明·唐寅

《行书落花诗册》(节选)

《七律四首诗卷》

明·文徵明

跋《刘中使帖》

《赤壁赋》

明·王宠

《西苑诗》

《章简甫宿山斋二首册》

《雅宜山人诗翰卷》

《访王元肃虞山不值诗卷》

明·徐渭

《女芙馆十咏》

《雨中醉草诗册》

明·董其昌

《乐志论》

《东方朔答客难》

明·张瑞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册》

明·黄道周

《自书诗卷》

明·倪元璐

《书画合璧卷》

《郊行诗册》

清·王铎

《自书石湖等五首诗卷》

《王维五言诗卷》(节选)

《苏侍御颂》

《赠张抱一行书诗卷》

《奉龚孝升书卷》

《行书五言律诗卷》

清·傅山

《丹枫阁记》

清·八大山人

《临兴福寺半截碑》

清·何绍基

《金陵杂述四十绝句》

《山谷题跋语四条屏》

清·赵之谦

《致梦惺札》

《吴镇诗》



书法学习行书不能乱,要按一定的顺序临摹,三年即可参加行书国展

《行书名品》上下

以上是我国古代行书的发展轨迹。学习行书,应当以古代经典法帖为范本,选好与自己笔墨性情相适应的法帖,仔细揣摩,深入研究,“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务必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心手合一”才能“心手双畅”。既能专精一家,也要融合众长,“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书法学习行书不能乱,要按一定的顺序临摹,汲取众家之长,化为我用,下苦工三年参加行书国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