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认识中医药临床价值

 翠竹明月 2018-04-26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认为,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学中理论最系统、内涵最丰富、应用最广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中医药的临床治疗地位并未充分体现,他建议科学认识中医药临床价值,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肖伟代表的建议全文如下:

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学中理论最系统、内涵最丰富、应用最广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2017年开始实施的《中医药法》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关怀和期望。然而,在中药产业发展的'春天'里,中医药却遇到了'寒冬',中医药的临床治疗地位并未充分体现,歧视中医药、歪曲中医药、排斥中医药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中医药'被质疑、被辅助、被限制、被停用、被淘汰'等寒流阵阵来袭,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方针在现实中形成鲜明反差。

误区一: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尤其是中药注射剂。据CFDA发布的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结果显示,中药不良反应数量占整个不良反应报告总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7%上下,仅为化学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四分之一,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中成药;而且许多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并非药物本身所致,而是在临床使用中缺少临床用药指导原则,以及各种不合理用药,如中西药配伍、西医在不熟悉中医辨证论治的情况下处方中药等。

误区二:中药在临床治疗中主要做为辅助用药。2015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10月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省市陆续出台地方政策与目录。迄今为止,已有19个省和15个城市出台了重点监控药品和辅助用药政策及目录,其中中药占比接近40%,且90%是中药注射剂。

误区三:临床实践中以现代医学的思维模式使用中药。西医诊疗是以病诊断,按病进行分型、分期、分症用药的临床思维模式为指导,中医药治病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二者属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在临床运用中,中成药的适应症绝大多数以证候或病症结合为主,使用者以综合医院医生为主体,现代医学的临床医生在处方中药时,往往忽略中药理论指导下的用药原则,普遍存在按病种选药和辨证施治经验不足的问题,不仅给中成药临床应用带来一定风险,而且存在降低中成药临床应用价值的隐忧。

基于上述问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纠正有关轻视、歧视和排斥中医药的做法,真正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让中医药更好的惠及人民群众健康。

1、建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尽快制订中药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加快西医使用中成药指南的编制与执行工作,丰富疾病诊疗路径中中医药诊疗方法,加强西医的中医药培训,着力建设完善西医正确、合理、对症使用和联合使用中成药的相关机制,重视对西医在使用中药诊疗时的指导和培训,确保中成药有效发挥作用又不被错用和滥用,更好的推动中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

2、当前部分医疗机构过度曲解国家《医保目录》,对中成药进行过度的限制或停用,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中西药并重'的基本原则,不利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损害的是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权益和治疗需求。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在遵循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医保控费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政策监管体系,强化中药的作用与定位,包括临床路径、药物经济学评价、循证医学研究、重点药品监控、用药目录管理等等,强化相关监管制度,监督管理各地编制与发布辅助用药目录行为规范,谨慎出台辅助用药目录,确保合理合法。同时,建议以发挥中医药优势为引领,建立《中药治疗重大疾病的协同用药目录》,《中药治未病的主导用药目录》和《中药康复保健的核心用药目录》,用上述三个目录替代'辅助用药目录'。

3、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建立以中成药疗效为依据的临床评价体系,对于中成药有效性、安全性要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把确有疗效的的优质中成药尽快从各种歧视性政策条款中释放出来,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给予重视,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让疗效主导医生的处方权而不是非理性型的政策歧视。在临床医疗机构中真正体现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提高中成药使用数量和金额的比重,逐步改变中医药边缘化的现状。

4、建议国家鼓励领军型中药企业加大对独家品种及创新中药研究力度,进一步提高标准,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规范的原料基地,形成从原料到生产过程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均一性。鼓励企业先进的中药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生产,支持健全药品安全性评价和产品质量追溯,提高中成药用药的质量安全,结合国家对中医药的政策扶植和鼓励,带动行业做大做强。

5、加大对龙头中药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中药'航母'企业,提升竞争实力。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面临很多困境,近三年整个工业行业的增长明显放慢。这样的发展现状,对于完成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的'到2020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的任务相当艰巨。建议国家加大对龙头中药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于规模大、质量优、科技实力强的优势企业,要给予重点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对那些技术水平低、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的重组并购力度,提升行业整体运行质量,实现中药产业高质量快速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