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游杂记——罗马假日

 沧浪老鳅 2018-04-26
       ROMA PASS

 来罗马后,除了去超市我们几乎就没用过自己的车,公交十分方便。

 有一种 20 欧元的卡(罗马人管它叫“ROMA PASS”),凭此卡可在市区范围内任意乘坐各种车辆游览三天,这种联票别的国家也有,而这张罗马Pass的作用却不只限于乘车,还可以参观一些博物馆和历史遗迹

 110路游览车

     110路游览车驮着我们环游罗马,车的每个座位上都有解说机的插口(耳机自备),插上耳机插头,调几下旋钮就可找到自己需要的解说语言,极是便当。罗马人考虑得周详,很够意思! 

耳机里的汉语解说口齿清楚,发音标准。

就这样消消停停地看街景,听故事,走马看花兼下马看花 ...... 

 
                                                  罗马的威尼斯广场
 
 

 对基督徒朋友和热爱艺术的朋友来说,罗马最有价值的地方应该是梵蒂冈宫; 

 对有考古癖的朋友来说,罗马最该去的地方在帕拉蒂尼山与卡匹托尔山之间;

 而对于小资朋友来说,罗马最让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是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广场

     看来还是小资们人多势众啊,西班牙广场上乌央乌央的,游人的稠密程度简直跟中国的旅游景点差不多了。 
     一到这儿大家都来了精神——自然是因为《罗马假日》,这部黑白老片子,这篇好莱坞式的爱情童话,征服了多少代地球人啊!你看广场上,男女老少,什么年纪的都有;黑白棕黄,什么肤色的都有。


 
                         《罗马假日》剧照

有的朋友会说:《罗马假日》情节简单,是老套的好莱坞程式。

是的,老鳅也知道好莱坞就这一套,所以每次都提醒自己:可别让丫得逞了,老娘们家才被剧情牵着鼻子走呢。但老鳅必须老实承认,承认自己每回都撑不到底,临了儿还是沦为“老娘们”了。 

好莱坞的东西有点程式化不假,但这程式是按照人性设置的,你只要还有些人性,自然就会有感应。 

   

 
                                 《罗马假日》剧照

当年《罗马假日》剧组选定此处拍外景很有道理,这个三角形的小广场确实很浪漫——石块路面被古往今来的不知多少只鞋底打磨得乌光油亮,都能照得见人影。几棵高挑的棕榈姿姿媚媚地立在广场上,犹如几个舞女婷婷袅袅地立在舞池中。  

 

广场东侧的山坡上是雕刻圣手贝尼尼的杰作——西班牙台阶,这优雅的巴洛克式的台阶托举着圣三一教堂的两座塔楼,使其更形轩秀高洁。

这富有诗意的台阶还曾托举过派克与赫本这两颗好莱坞巨星,这正是小资们要“朝拜”的地方。

小资们走进了《罗马假日》的经典画面,呼吸着派克和赫本曾经呼吸过的空气,沐浴着派克和赫本曾经沐浴过的阳光,在似梦非梦的情境中陶醉着。他们目光痴迷地到处寻找,寻找赫本曾坐在上面吃冰激淋的那个台阶...... 

 
 

 儿子和儿媳不在小资之列,他们似乎没多谈论什么派克、赫本,他们商讨的内容好像更实际一些,好像是与吃有关,(是的,他们对吃总是有着无穷无尽的兴趣),他们对广场附近没有冷饮店,因而不能像赫本一样的坐在台阶上吃冰激淋感到郁闷 ……
     冷饮吃不到,但可供饮用的水是大大的有。罗马没有一个广场没有一个到多个符合卫生标准的砂滤喷泉。西班牙广场喷泉的造型是一艘石船——是贝尼尼的父亲老贝尼尼的作品,也是巴洛克风格的。我说不清是这条石船给广场增添了浪漫情调,还是受到广场情调的影响使得这条石船看上去很浪漫?
 

                老伴儿在“石船喷泉”洗手
 
                                            赫本当年曾在此濯足

 

英国的浪漫派天才诗人济慈对这条船一见钟情,于是,他卜居于此,在喷泉旁边安家了,西班牙台阶右侧那座黄白相间的建筑就是他的住所。在这儿没住多久,他就搁下了五彩诗笔,身归那世去了。

说起来令人唏嘘,英国浪漫派的几个挑大梁的人物都是早夭——拜伦 36 岁,雪莱 30 岁,济慈才 26 岁!

生命这东西确实是宝贵的财富,你可以用它做成许多事情,当然,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坐吃等死!没错,这条命是你自己的,但你会使用它吗?或者说会消费它吗?在这个世界上,会用钱者芸芸,会用命者寥寥啊!

有句话忘了谁说的了——生命不在长短,在于活得精彩。拜伦、雪莱、济慈,他们都活得精彩,活得有境界!所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就是说的这哥儿仨吧?

拜伦豪隽,雪莱深沉,济慈凄美。

老鳅节录济慈《致秋天》中的一段,以致缅怀吧:

......春天的歌在哪里?在哪里?

且别把它们惦记,你有你自己的歌曲

当波纹般的云朵在傍晚的天幕上绽放斜倚

收割后的秋原,被玫瑰色的晚霞涂抹得分外绮丽

飞虫合唱队的哀歌随着微风高飞低旋、时灭时起

丘陵上的羊儿在咩咩的叫

篱笆丛中的蟋蟀长吟着霜露的歌谣  

红胸脯的知更鸟吹着口哨

群燕在半空中絮絮叨叨......

人民广场

从西班牙广场到'人民广场’没几步路,不用乘车,顺着狒狒街走过去就是。

儿子指着街尽头说:“看见没有,罗马城最高的一座方尖碑!那是屋大维打败了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以后,从埃及带回来的战利品。” 

 
                                  狒狒街


 果然,人民广场的方尖碑正对着狒狒街口,这条狒狒街(因为这条街上有一尊巨丑的人物雕像,罗马人不承认它是人,管他叫狒狒,此街便由此得名)直得跟枪管儿似的,老鳅不由自主地闭起了左眼,把那方尖碑当准星了。

 
                             罗马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到了,在欧洲城市广场中,这算大的了,目测有两万平方米大小。广场周围有三个圣母教堂——广场的东北角是人民圣母教堂,广场南端肩并肩站在一块儿的是奇迹圣母教堂圣山圣母教堂,这两个教堂长得好似双胞胎,看上去挺可乐。

 

 教堂外立面上的圣徒雕像也是出自贝尼尼之手,这位巴洛克大师的作品可以说遍布全罗马。可能是因为技艺太过娴熟、太过完美的缘故吧,看他的东西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我们中国人写书法,讲究“巧拙互用”,一味的巧,反倒可能近“俗”了。


 小两口提出到广场东边的山上看看,那儿有个平丘公园。 

 老伴儿说:“你们去吧,我有点累,想找个地方歇歇。”

 老鳅也连忙说:“你们去吧,我陪妈妈。” 

 孩子走后,老伴儿问:“你怎么不去?”

 我说:“咱俩是一个意思。刚才在西班牙广场时就想让他们单独行动,找找浪漫感觉。”

……

其实,所谓的浪漫无非就是诗意,而诗意就是远离功利的、梦幻般的情调,往往是种不切实际的、傻傻的、二二的生活态度,我们中国人一般都把此种精神状态看作是“不成熟”。

在职场上混的朋友,自觉不自觉地要把自己塑造为领导需要的样子。他们憋住真话不讲,藏住真情不露,在权力面前永远依头顺脑,永远乖巧得象一只猫。就这样压抑了自己一辈子,一任心境老去,一任神情猥琐,一任人格扭曲......



奥古斯丁的故事


“这个教堂没那边的两个漂亮。”老伴儿指的是广场的东北角的人民圣母教堂。

“噢,这个教堂比那两个年长500多岁呢。”老鳅感叹道“在别的地方,岁月是种无从表达的东西,可在罗马,每一段历史都是清晰可见的......” 

 
              《罗马假日》片头给了好几秒特写的喷水石狮这会儿成了老鳅的座骑

  就这么着,老伴儿坐在高高的方尖碑旁边,听她老公讲那过去的事情。

  老鳅开始说书了:“这几天在网上查了些资料,你且听我慢慢道来——这座教堂啊,是公元1099年开工建造的,那年,东征的十字军攻下了圣城耶路撒冷,基督教世界万众欢腾,罗马教廷成功地利用信众的狂热,将自己的权威抬升到了世俗王权之上。

 那个时期的欧洲人亢奋的一塌糊涂,施财献物,踊跃义捐,遍布各地的大小教堂大多都是群众凑份子盖起来的。

 这座圣母教堂何以冠之以'人民’二字呢?对,它是罗马人民响应'奥古斯丁会’的倡议,捐款建成的。顺便说一句,敛财的花招千千万万,'摊派’呢,是最笨最不要脸的一种......”

“哎哎哎,别说着说着又说到中国去了,这个这个'奥古斯丁会’是怎么回事?说说,我想听。”老伴儿装出一付求知欲很强的样子。

“少来啦,我记得曾经给你说过的......也罢,就对你再弹一遍琴吧——奥古斯丁会呢,是奥古斯丁创建的修会。奥古斯丁呢,是个摩尔人,生活在公元4到5世纪,这位先生在宗教界享有崇高的威望,正如他的老乡齐达内在足球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一样。

初期的基督教理论朴拙粗糙,漏洞百出,是这位心怀锦绣的奥古斯丁先生化'一片麻’为'八段锦’,他把基督教的枝条嫁接到了新柏拉图主义的砧木之上,长成了一株完整的神学体系。

 
 

 公元410年,西哥特蛮子攻陷了煌煌大都罗马,时人多将此劫归咎于基督徒众背离罗马多神教的传统。奥古斯丁著《上帝之城》予以回驳,他说 :是人们自己在瞬息万变的物质之善和永恒不变的属灵之善之间选择了前者,既如此,人们就该为由此产生的种种后果负责。

 他声言,基督徒所归属的不是任何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像罗马这样的人间之城无论如何荣华,终必灭亡,只有上帝之城是永恒的。而教会,即是'上帝之城’在地上的化身。

  你看,奥古斯丁厉害吧!不愧是基督的卫士,教会的干城啊。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位基督教的“圣师”,年轻时却是个不着调的家伙。他曾伤透了他老妈的心,他不但胡天胡地,淫乐放纵,还与摩尼教(就是金庸笔下的“魔教”)搅到了一块。而奥古斯丁的母亲莫妮卡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可是“虔诚”并不能帮助她说服儿子,这可不赖她,恐怕全世界也找不着一个能够说动他儿子的人——别忘了,奥古斯丁是“雄辩术”教师,他那张悬河之口,叭叭叭叭的,谁说得过他?

 莫妮卡曾哀哀求告过一位硕望宿德的牧师,得到的回答是:“哦,由他去吧,你为他流了这么多的泪,而泪水浇灌的孩子是不会枯萎的。”

 
                                  Ary Scheffer的油画《奥古斯丁和他的母亲》

 奥古斯丁后来回忆说:不论哪个孩子离家之时,妈妈都好像在承受一次分娩之痛,以致分别之时他都不敢面对身后的娘亲。

 为了让浪子回头,五十多岁的莫尼卡独自一人远涉重洋,从非洲追到罗马,又从罗马追到米兰。当母子相逢时,莫尼卡疲惫而又慈祥的面容令奥古斯丁那颗顽劣的心受到了重创:“妈妈的爱一点都没变,是我越变越荒唐了。”

 莫尼卡临终前安慰儿子,让他别为母亲客死异乡而伤悲,她说:'基督徒埋葬在任何地方都离神不远。’

 奥古斯丁悔悟了,奥古斯丁获得了重生。

 他为母亲送葬后在日记里写道: 母亲为我天天痛哭,哭了一辈子,今天我只哭了一场,两者相较,我似乎太薄情了。可我更该为自己的罪,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

 听完奥古斯丁的故事后,老鳅唯一的听众流泪了,她在费力地吞咽唾沫。

老伴儿是我接触过的人中心眼儿最实的一个,在当今的中国,做个坏人很容易,做好人反倒难度大得多,许多朋友做了半截儿好人,最终还是随大流当坏蛋去了。我虽然不是啥善男信女,还不至于坏到与撒旦沆瀣一气。

撒旦们对不是其“圈子”里的人是极凶狠的,故不识时务、不肯与之为伍者往往活得很紧张,得时刻提防被害,天长日久,没有不闹疑心病的。我总是不能确定这个世界上究竟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只有跟老伴儿在一起时,我才放松,才踏实,睡觉才不失眠,吃饭才消化得动,肠胃才不会生毛病...... 


“去许愿池吧”儿子从平丘公园下来了“到罗马的人都会去那儿许个愿的。”、


许愿池

许愿池喷泉不光是全罗马,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喷泉;不光是全罗马,也是全世界最后一个巴洛克风格的杰作(时在1762年)——从此以后巴洛克风格就成了历史。

 
 

这座喷泉借用了波里宫的一面墙做背景,讨巧!宫墙下堆满了纵横的礁石,石隙间涌出的泉水汇成三叠瀑布,水声哗噪,回荡在乱石之间,把游客们的沸喧都压制住了。

这也是个海神主题的雕塑,在那堆峭劲的大石之上,气象雄迈的波塞冬驾着飞马海贝战车破壁而出。但实话说 ,波塞冬的威风,大理石雕的壮丽气场都让派克给破坏了,眼前老是出现这位长腿帅哥在许愿池边花言巧语骗小学生的相机未果,反倒饱尝女教师“卫生眼球”的那个情景......

许愿池边的大理石栏杆上坐满了人,像电线上的麻雀,他们或者用各自的语言交谈,或者吃冰激淋、喝水,或者摆P留影,更多的人背对着池水抛币许愿。

许愿池又叫幸福喷泉,据说只要背对池子抛一枚硬币到水中,你的祈求便会得遂所愿。操作要领是这样的:一、右手持硬币;二、默念愿望;三、朝左肩的后方将硬币抛将出去。

老鳅不知道别人都祈求了些什么,他将自己的祈求郑重地记在这儿——但愿他那本浅薄的读史笔记会有人看并从中受益。

同时我感谢了罗马给予我许许多多的启发,衷心的感谢。  

 

该收笔了,老鳅想把《罗马假日》的片尾(安娜公主离开罗马前召开新闻发布会的那一段)剪贴于此,以期能得到余霞散绮的效果——

一记者向安娜公主提问:“在殿下访问的欧洲各城市当中,您最喜欢哪一个?”

这时公主的目光与她欲爱不能、欲舍不忍的穷记者的目光正两相缠绕着,那些四平八稳的外交辞令变得像胶水一样粘住了口齿,难以吐出......

随行官员悄悄提示:“各有千秋......”

安娜公主机械地背起书来,用那种没有体温的官方语气说:“可以说,各有千秋,都难以忘怀,这很难说 …… ”

忽然,她的语气坚定了起来,她的血液沸腾了起来:“罗马!不管怎么说,就是罗马!我将把这次访问珍藏在心里,只要我还活着”......

  

 
<罗马假日>剧照
 
                            途经科斯美汀圣母堂时还没开门,把相机伸入铁栏内拍了一张“真理之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