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这些小技巧,不怕上演讲台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大宝

本书作者下地宽也是日本百年品牌企业的高级培训师,十分擅长“创造性交流”,他以自己在思维方式、逻辑技巧和沟通交流方面的独特造诣,在日本业界享受盛誉。在这本书里,他提供了几个妙招,帮助读者快速进入不同的沟通情境,迅速掌握说服的技巧,被读者奉为说话的宝典。

演讲是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情境,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演讲当中那不为人知的法则,以及如何才能让演讲变得有趣、有料。

法则

当我们站在演讲台上,面对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群背景各异的人。他们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喜好,所以面对同一场演讲,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一个“秘密”,一般情况下,在10个听众中,思维敏捷、反应快的有2个人,反应一般的有6个人,反应慢的有2个人,这被称为“二六二”法则。也就是说,当我们说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时,台下一般会有两个人积极倾听、有六个人中立、有两个人满怀质疑。

有人看了这个听众比例可能会担心,“只有两个人积极倾听,我还有讲下去的必要吗?”其实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有60%的人持中立态度,我们就可以想办法把他们变成支持的那一派,再加上原来积极的那20%,我们就有了80%的“忠实”听众。这也是演讲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即努力成为一个能说服“八成听众”的人,我们不可能让所有多人都感动,但至少可以想办法感动更多人。

另外,“二六二”法则还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评价自己的演讲。一场演讲并不是非好即坏,虽然我们平时会说“讲得很好”或者“讲得不怎么样”,但事实上我们衡量的时候不必那么极端,比如可以说“今天至少80%的人都听明白了”,或者是“今天可能只有20%的人听懂了啊”。尝试用这种方式去对待自己的演讲,就可以从很多不必要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为了让自己的演讲获得更多听众的支持,可以试着采用一些小技巧,让它变得更加有趣、有料。

有趣

去听过演讲的人,或多或少会见过台下有人呼呼大睡,或者低头玩手机的情景,当演讲枯燥乏味时,就失去了吸引力,对听众来说不再是享受,而是折磨。

那么,当我们站在台上的时候,如何才能给听众带来一场趣味十足的听觉盛宴呢?有三个小技巧。

001 故意“否定”,引起大家的兴趣。先来看看下面两句话:

“想要瘦下来,并不是只要减少饭量就可以了。”

“其实做销售最重要的不是口才。”

它们都提到了跟听众预期相反的事情,使得问题不是由演讲者提出,而是让听众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个“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的疑问。我们也可以通过否定某个理论或者方法,引起听众的兴趣。

002 用提问来激发对方“想知道”的好奇心。作者在多年的实战中发现,能成功说服或者打动别人的人,几乎都是提问高手,因为他们能恰到好处地勾起听众的兴趣。人的本性就是,当自己遇到未知的东西时,忍不住马上想寻求答案。另外,提问也可以让听众明确“现在应该思考什么问题”,让他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关心的内容。在非互动环节,可以穿插自问自答的方式,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停顿10秒,再给大家答案。

003 用一句话,给听众画面感。在讲解或者介绍某个东西之前,可以加一句“请大家想象一下”或者“大家可以稍微想象一下吗”,让听众进入想象模式之后再接着演讲,就不会那么枯燥。

有料

演讲光有趣还不够,毕竟大家来听一场演讲不只是图个乐趣,还希望能学到、用到更多东西。下面介绍两个表达方式,可以让听众接收和消化掉更多有料的内容。

001 引入对比内容。有了可对照的东西后,人们才会对事物的位置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演讲者说“通过控制卡路里摄入量减肥效果好”,听众可能不会明白它到底有多好,但如果换个表达方式,变成“与运动瘦身比起来,控制卡路里摄入量减肥的效果更好”,这样听众心里就有谱了,因为大家对运动瘦身更加熟悉。

除了和大家熟悉的东西作对比,还可以与竞争对手,也就是同类相比,比如你要介绍的时间管理法和别人的不一样,那就把它们进行对比,讲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

002 加入具体的场景或者事例。假如你演讲的内容是推广某个方法论,或者是推销某个产品,那最好想象一个对方下次可以使用它的场景。比如有个开花店的演讲者趁机宣传自己的鲜花服务,如果她说“只要你在下午6点前订购,就可以在1个小时内配送到指定地点”,这只是在简单地传达事实。

如果加入场景“比如你有朋友过生日,因为工作很忙可能会迟到,这时候你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先把花送过去。虽然人会晚到,但至少心意可以先送达。”这样听众就会知道怎么做可以完美地解决问题,对演讲内容印象更深刻。

总结一下,我们不能说服所有的听众,但至少可以努力成为一个能说服“八成听众”的人。利用否定、提问、对比等表达技巧,勾起听众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我们所说的内容,演讲就会变得更加有趣、有料。你有哪些演讲小技巧?期待你的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