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往投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联合孙权,与周瑜率领联军大败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荆州四郡。刘备从孙权手中借的荆州江陵(南郡),占据荆州五郡。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张松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襄助自己对付张鲁,法正、庞统在此时劝刘备图取益州。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期间张松、法正、庞统皆劝刘备袭杀刘璋,刘备以初来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轻举妄动为由拒绝。 刘璋上表推荐刘备代理大司马,兼领司隶校尉,配给刘备士兵,督白水军,令他攻击张鲁。刘备北至葭萌,驻军不前,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反目。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乃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共围成都。时刘备派建宁督邮李恢说降马超。马超来到成都,刘备命他率军屯城北,一时城中震怖。刘备于是派简雍劝降了刘璋,遂领益州牧,启用蜀中诸多人才。 刘备在四川建立了蜀汉政权,以刘备一向以仁义之君对待世人的态度来看,蜀中人民在刘备的统治下一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那里一定也是一个和谐的地方。但是事实上是什么样子呢?刘备到达益州后真的给百姓带来福利了吗? 答案是并没有,刘备的施政方略非但没有被益州人们认可,没有给他们带来安定的生活,相反的益州人民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贫穷落魄的生活。这又是为什么呢?想那蜀中天府之国,物产丰富,最终却沦落到如此地步,不得不让人遐想。 刘备在益州究竟做了什么呢?这还要从他占领益州之前说起。《三国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记载:“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 意思是说,当初刘备发动入川之战的时候,为了激励士卒,他对大家许诺道,如果拿下了成都,府库中的财物,大家可以随意自取。于是成都城破的时候,大家都扔下武器,去掠夺财宝。这种情况下,结果可想而知——原本充盈的府库,瞬间被扫空,生活相对富足的百姓,也遭到了抢掠。之后若非赵云劝阻,他甚至打算将百姓的房屋田地,也分赏给诸将。 后来刘备刚刚占据蜀地建国,根基并不是特别的稳。连年征战,老百姓的庄稼都没有什么收成,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军粮支持打仗啦。没有军费怎么办,刘备手底下的能人也是挺多的,这时候蜀国的财政大臣刘巴就站出来献了一计,货币替换,物价控制,政府监督。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让刘备制作了一种蜀国的通用货币,直百钱。 果然没过多久,国库就丰实了起来,军费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这种方法本来就是变相从百姓手中剥削钱财,刘备的困境是解除了,可是益州的百姓却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益州人民从丰衣足食变得民不聊生,也怪不得他们不拥戴那一向“厚树恩德,广收民心”的刘备。 这就是刘备一直得不到益州百姓的民心的重要原因,不仅是因为他夺益州的手段不光彩,还与他为了激发军队斗志,下达的那一个与之本来品性不同的奇怪命令有关,允许士兵对益州百姓实施种种恶行,损害百姓利益。那也怪不得益州百姓不爱戴他,在蜀汉灭亡之际纷纷投降魏国,无人为之效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去了民心,抛弃了百姓,那也终将会被百姓所抛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