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落实,细致分工,责任到人。 其具体措施有:1.菜品质量分组落实到个人,由每一组炒锅师傅负责(砧板、打荷、炒锅3人分为一组)菜品质量把关,做到日常卫生天天干净,每周一次大扫除,并做到没卫生死角,原料没有浪费现象。以提高菜品质量、控制厨房利润为前提,每组每月独立核算成本及利润,如果达不到厨房制定的52%的销售毛利率,将按制度进行经济处罚,由厨师长整体监督。3.严格要求厨师队伍的精神面貌。每天要开班前例会,检查个人的仪容仪表,对餐中所发生事情进行总结和解决落实。4.对厨房管理结构进行细致分工,厨房内部设有负责出品质量监督员,有负责开菜单和领取原料及调料专职人员,有负责厨房安全检查的管理人员,设有厨房人事部,实施厨房各岗位责任制,把厨房卫生、菜品质量等责任落实到个人。 藏厨管理 略有不同 进藏以后,针对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了保证厨房生产地有序进行,我在“内部管理三部曲”的基础上,还对原料采购、人员管理、工资福利采取了如下措施:1.原料采购:海鲜类原料直接从青岛空运至成都,再转入西藏,这样海鲜原料的成本会增加20%,但保证了原料的鲜活。而毛肚和蔬菜类原料则直接在成都采购。2.人员管理:将厨师分为胶东海鲜菜、川菜、粤菜三条线,每个店指定1名厨师长负责,每月进行1次菜品交流。为了防止“高原反应”的发生,内陆厨师进藏以前要先到成都停留2天,进藏后再休息5天,累计7天的适应期后再上岗。此外,由于西藏的地势比内陆平均高出3600—3800米,空气比较稀薄,春、夏两季的氧气吸入量只能达到内陆正常值的80%,而秋、冬两季则为60%,所以入秋以后要注意休息、防止疲劳。3.工资福利∶酒店的作息时间为10∶00—14∶00,17∶00—21∶00,与内陆基本一致,为了引进餐饮人才,我开出的普通厨师的工资比内陆高出30%,而特聘的技术人员的工资则比内陆高出一倍,这样,人才引进的障碍也就克服了。虽然厨师们每月只有4个半天的休假,但是每年都会有1个月的带薪休假,大家还是乐意接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