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gymrlwu78v8b0h 2018-04-26

摘要:水土保持方案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技术指导文件,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就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公路工程的建设。由于公路建设具有线路长、跨度大、占地面积大和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其弃土弃渣、路基填筑与开挖等工程活动会加剧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搞好水土保持,维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编制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减缓由于建设活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通过及时解决水土方案编制中出现问题,编制出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缓工程建设中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从而保护好建设项目周边的生态环境。 

  1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存在的问题 

  1.1 与主体工程的衔接问题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要求开发建设项目应按照“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坚持“预防优先,先拦后弃”的原则,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和《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公路建设项目应在可研阶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随着水保方案编制工作的开展,对方案报告书编制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之出现了方案报告书的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不协调的问题。公路建设项目可研文件主要是从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为工程初步设计做铺垫,此时其线路走向、设计标准等尚未完全确定,对方案要求的土石方量及其调配、工程占地面积和类型、取土场、弃土弃渣场设置等重点水土保持问题仅做一般性的描述,不做详细而准确的介绍。方案编制者只能从水保角度出发,通过查看地形图、现场调查等手段进行估算或选定这些基础资料,很难站在主体设计角度综合考虑,致使施工时主体设计内容变化较大,难以将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落到实处,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带来困难。 

  1.2 现状介绍存在的问题 

  方案报告书中的现状介绍包括项目概况和项目区概况两方面的内容。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土流失危害的重视,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急剧上升,因一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一部分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流动到水土保持行业中来,而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土保持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比较肤浅,对开发建设项目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在编制项目概况和项目区概况时,只是简单机械地照搬主体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对现状不进行分析或分析深度不够,致使现状介绍得主次不分,土石方、取土场、弃土弃渣场、大临工程等主要内容缺失或不突出;对土地利用现状、人均耕地面积、暴雨特征值等既不进行现场调查,也不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导致项目概况章节篇幅很长却缺少主要内容,不能满足方案审查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1.3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项目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作为项目立项的必备条件之一,日益受到相关单位的重视,但方案编制单位在方案编制中多以水土保持方案审查通过和迎合主体工程需要为目的,被动服从、迁就于主体工程设计结果。在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中出现方案比选无水土保持量化指标,施工工艺介绍不全面,无临时占地和取土场、弃土弃渣场位置等合理性的分析与评价内容;土石方平衡分析多理想化,缺少对施工工序、时空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致使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流于形式。 

  1.4 水土流失预测存在的问题 

  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预测项目造成的新增土壤流失量和水流失量,可以判断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为下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指导性意见。目前,方案编制中水土流失预测方法多采用类比法,即通过与项目区既有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用修正值来预测本项目新增土壤流失量。但是,由于现有水土流失监测制度不完善,大多数监测数据不公开,很多建设项目所涉及的项目区缺少土壤流失量和水流失量实测值;同时鉴于科研深度和方案编制的客观条件,方案编制单位无法开展现场实测工作,导致方案编制单位在水土流失预测时不能对水土流失危害做出全面分析和评价,无法对土壤侵蚀模数进行合理取值,使得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降低,起不到指导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的作用。 

  1.5 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问题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公路项目水土流失监测应以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挖破坏面和土石料临时转运场等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为重点,设置监测小区,并平行布设3个以上监测点。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特点,土石方工程一旦开工,就会有大量的路基填筑和取弃土等工程活动,路基边坡和取土场、弃土弃渣场等水土流失重点区域被频繁扰动,很难布设监测小区和定点监测点。但为了满足水保[2009]187号文中有关监测频次的要求,只能在工程后期选择符合条件的坡面布设定点监测点,无法对工程建设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和量化。此外,因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对主体工程实施进度的制约作用较小,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消极应付,往往在工程接近完工时才委托监测单位实施监测工作,使土建高峰期的水土流失资料处于完全缺失的状态,监测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整个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和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效果,设计单位无法及时补充、完善相应的水保措施。 

  2 对策与建议 

  2.1 合理设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深度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设计的一项专项研究,是在分析和研究主体工程可行性设计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调查、航片解译等辅助手段,确定项目建设过程中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部位和因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以达到预防或减轻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是否对项目进行投资的重要依据,研究的对象为主体工程本身,而对于水土保持方案所研究的弃渣场和取土场占地面积、地类、设置位置及土石方量的多少等重点内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一般不会进行详细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根据主体工程已选定的线路,通过现场调查、踏勘,根据工程所需选定相应的取土场和弃土弃渣场,但这些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角度选定的,大部分不能满足路基填料、运距等主体工程的要求,落实难度大,致使水保方案报告书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因此,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结合行政要求,针对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及行业特点,结合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要求,开展行业分类研究,探讨水土保持方案与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间的互补关系,明确公路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的目的、编制深度、主要研究对象、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提高方案编制工作的科学性、水保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2.2 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行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方案编制单位应组织编制人员到施工现场参观,并积极举办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参观施工现场和培训学习,了解公路建设项目的组成内容、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组织安排和施工时序,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新增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段落及时段,分析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危害,借鉴同类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成功经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确保水保方案报告书的编制质量。 

  2.3 强化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是方案编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对不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线路走向、施工方法、防治措施等提出补充和完善建议,有利于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主体,使水土保持监理和水土保持监测落到实处,为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保证。因此,应强化方案编制单位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并按照水土保持规范中的一般规定、约束性规定以及特殊规定,从保护项目建设地周围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水土保持的角度出发,查找主体工程设计中线路选线、工程占地、土石方量、取土场、弃土弃渣场及大临工程位置设置等环节存在的缺陷,论证主体工程设计的不合理性,补充和完善水土保持设计,并对主体设计提出修改和完善建议,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控制扰动范围、减少植被破坏和弃土弃渣、预防或减轻新增水土流失,快速修复项目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2.4 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研究 

  公路建设项目属线性工程,具有线路长、跨度大、占地面积大,对原地貌的扰动和破坏大,工程组成较多,施工周期较长等特点。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表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受项目所在地气候、土壤、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工程扰动前后土壤侵蚀模数的正确取值对预测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议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相关科研单位,在已有土壤侵蚀类型分区的基础上,对全国各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其水土流失特点和土壤侵蚀现状,研究制定出各类型区不同侵蚀类型、等级的水土流失预测方法和技术参数,并形成规范性或指导性文件;要求建设单位对各开发建设项目及时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并公布监测结果,以便编制单位对照或参照采用,从根本上解决水保方案编制中水土流失预测不准的问题,使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更加规范和科学。 

  2.5 加强监管力度,规范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对水土保持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及变化情况,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和安全隐患,及时完善防治措施,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并为水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和实施决策提供重要凭证。由于我国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起步较晚,监测制度不健全,所以监测手段、方法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科研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布点和监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施工特点,制定出科学、操作性强的监测规范规程,使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和监测点的布设更加规范、科学。同时应加强监管力度,对未及时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建设单位,采取必要的手段使业主了解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及时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并定期报送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方案对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各项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日趋完善,相信编制人员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能够编制出更加合理、实用的水土保持方案。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 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交计字[1988 ]500 号[S].1988. 

  [2] 陈子平.编制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体会[J].中国水土保持, 2003( 4):27~ 28. 

  [3] 刘民欣,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的问题[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年第1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