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帝后妃

 花小鼠 2018-04-26
晋武帝——一错再错(之一)
杨皇后病势沉重,已经到了最后的弥留时刻。临终前,她最不放心的是自己那个缺心眼儿的儿子,担心自己死后没有人保护他,皇太子的地位会被别人取代。
晋武帝匆匆赶到明光殿,守护在杨皇后身旁,让她的头枕着自己的腿。杨皇后哭了,她知道,现在晋武帝最宠爱的是胡夫人,一旦自己离世,胡夫人很有可能坐到皇后的位子上,杨皇后不希望这样,挣扎着向晋武帝提出最后一个建议:“我的叔叔杨骏有一个女儿,小名男胤,德色双美,请陛下把她收到身边。”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晋武帝满怀依恋与伤痛,哭着答应杨皇后的要求。杨皇后了却最大的心愿,伏在晋武帝的腿上安然逝去,此时是泰始十年的七月,杨皇后三十七岁。
晋武帝司马炎的这位皇后名叫杨艳,字琼芝,是弘农华阴人,父亲杨文宗。杨艳很聪明,姿质美丽,女工娴熟,也读过书,是一个秀外慧中的好女子。父母曾经找相士给她看过相,认为她将来必定大贵。
杨艳的好名声传扬得很远,司马昭听说以后,为自己的大儿子司马炎娶了她。司马炎非常喜欢杨氏,两个人先后生下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司马炎登基,就是晋武帝,泰始二年正月,册立杨氏为皇后。
(司马炎)
晋武帝在许多事情上都听从杨皇后的建议。泰始年间,晋武帝要挑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提前下令禁止民间百姓婚嫁,然后派出太监到各地州郡进行初选,把选中的年轻女子用专车送到京城,再由杨皇后进一步挑选。
杨皇后当然明白,这些女子当中的某些人将来会与自己争宠,甚至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所以她挑选的标准是面像要和善,身材要洁白修长,那些端正美丽、姿态艳丽的全部被她给淘汰掉。
晋武帝大概对杨皇后不放心,也会经常走过来看一看,担心杨皇后遗漏了美女,影响他的艳福。候选的女子当中有卞籓的女儿,姿色出众,晋武帝很满意,想要提醒杨皇后,又怕别人看到,就用手里的扇子遮住脸,悄声对杨皇后说:“卞家的女儿很好。”
皇上看好的人,肯定不能要,这是杨皇后挑选的原则,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杨皇后够聪明,这种事难不住她,她回答说:“卞籓三世后族,其女不可枉以卑位。”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晋武帝想了半天,后宫里的高级位置都有人了,实在想不出一个合适的位置给这位贵族的女儿,最后只好忍痛割爱。
选入后宫的女子,一般会按照她的出身安排不同的位置,比如司徒李胤、镇军大将军胡奋、廷尉诸葛冲、太仆臧权、侍中冯荪、秘书郎左思这些人的女儿、妹妹,可以做夫人或者嫔妃。各州那些食禄两千石的军将或者官吏,他们的女儿或者妹妹只能在宫中做良人,或者更低的位置。
因为这样的限制,许多大户人家并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进宫去受委屈,使用种种手段,消极抗拒,避免自己的女儿被选中。最常见的办法是让女儿蓬头垢面、身穿破衣烂衫去参加初选。好在这种事情,除了皇帝自己,别人并不是特别用心。
●未完待续
节选自《悲欢后宫》于左 著

只是心里有你,爱不了别人打开
徐莉莉,军中巾帼的骄傲,36岁授大校,46岁少将,58岁晋升中将打开
南怀瑾:人生欲成大器,必要懂六戒,否则会一败涂地!打开
只是心里有你,爱不了别人打开
将门佳丽被选入后宫时放声痛哭,生气的时候敢和皇帝对打
于左
1年前19评论
(之一):晋武帝为选美女在民间禁婚,却让皇后把关,结果你想想吧
晋武帝——一错再错(之二)
晋武帝身边的女人很多,而且一个比一个有性格。
杨皇后临终时最担心的胡夫人,名叫胡芳,是胡奋的女儿,泰始九年才被选入后宫。
胡奋,字玄威,胡家是世代武将,胡奋参加过对辽东、对匈奴的征战,做过徐州刺史、荆州都督等。
胡奋并不愿意让女儿进宫,他只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儿子早早死去,只剩下这个女儿胡芳。当听说女儿被选为贵人,胡奋哭了,说:“老奴不死,只有两个孩子。儿子已经到了九地之下,女儿又登到了九天之上。”
胡芳自己也很不情愿入宫,不希望自己被选中。但她的相貌实在太好,到底还是被晋武帝看中。晋武帝时代的宫廷选美有一个小的细节,被选出来的容貌出众的女子,由晋武帝赐给一条绛色的纱巾,系到手臂上,以为标志。
胡芳的手上也被缠上了绛纱,别人都是欢欢喜喜,胡芳走下殿来却是放声大哭。侍者吓了一跳,赶快让她住声,别被皇帝听到。胡芳只管哭,大声说:“听到又怎么样?我死都不怕,还怕皇帝吗?”
晋武帝贪欲旺盛,后宫当中佳丽如云。晋武帝并没有就此满足,在平定东吴之后,吴主孙皓的几千名后宫妃嫔美女被晋武帝全盘接收,如此一来,整个后宫当中的女子将近万人,堪称奇观。美女如此众多,晋武帝怎么能不花眼呢?许多时候,他简直不知道到底应该临幸哪一位才好,他在宫中经常乘坐的是一种小车,由羊牵引,晋武帝就让羊随便走,羊把他拉到哪一个门里,晚上他就住在哪里。
一些聪明的妃子和宫女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在自己的门上插一些鲜嫩的竹叶,或者在门前的地上洒一些盐水,竹叶和盐味都是羊喜欢的,羊被吸引,拉着皇帝走进门来。
这些伎俩很有效,但胡芳不屑使用。男人总是更珍惜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晋武帝也没有超越常人。胡芳越是对他爱搭不理,不主动逢迎,晋武帝越是喜欢她,直接选她做了贵嫔,每天坐在羊车上,也不用拉车的羊做主了,自己决定去胡芳那里。别人门上挂的竹叶和地上洒的盐水对他一点作用都没有,他天天直奔胡芳那里。
独特的东西才有魅力,世上的事情通常是这样,胡芳的魅力就在于她的个性。有一次胡芳与晋武帝在一起玩摴蒱赌钱,中间发生了争执,胡芳一点不含糊,甚至抓伤了晋武帝的手指头。晋武帝恨道:“如此放肆,真是将种!”
胡芳回道:“祖上带兵北伐过公孙氏,又曾经带兵与诸葛亮作战,不是将种又是什么?”
一句话说得晋武帝满脸惭愧。胡芳的身份是贵嫔,各方面享受的待遇却只比皇后差一点。胡芳为晋武帝生下一位武安公主,她的父亲胡奋也得到晋武帝的器重,做了左仆射,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女史箴图》局部)
另一位贵嫔左芬,是左思的妹妹,好学有文采,名气很高,晋武帝纳入后宫。左芬的相貌很普通,而且体弱多病,很难得到晋武帝的宠爱。晋武帝欣赏她的才华,常常过来与她清谈,享受她文辞的精敏。遇到重大的事故,就会让左芬作文章以纪念。
杨皇后去世,晋武帝的万年公主病死,或者得到异域进献的珍宝,左芬都提笔作辞,欢喜与悲伤都用明丽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她的文字让晋武帝欢乐的时候更欢乐,悲伤的时候更深沉。也因此,左芬得到了晋武帝的重视,常获赏赐。泰始八年,左芬被立为修仪,以后又进为贵嫔。
在成千上万的后宫佳丽当中,左芬能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和她的特殊才能关系很大,只是这一切似乎都与爱情关系不大。
●未完待续

(之二):将门佳丽被选入后宫时放声痛哭,生气的时候敢和皇帝对打

晋武帝——一错再错(之三)

杨皇后临死时为皇太子担心,是因为皇太子的头脑不够灵活。

杨皇后为晋武帝生下三个儿子,大儿子两岁就夭折,于是二儿子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晋武帝司马炎有谋略,杨皇后也是美丽聪明,但两个人生下的这个皇太子却明显呆傻。这让司马炎非常犯愁,担心将来这个儿子难堪大用,无法掌控天下,曾经生出过易储的想法。

杨皇后认为,选立皇太子的原则是“立长不立贤”,皇太子虽然不够完美,但不可以随便乱动,否则后患无穷。

为了保住儿子司马衷的皇太子之位,杨皇后临死前向晋武帝推荐自己的堂妹杨芷。

杨芷,字季兰,小名男胤,品德贤良,容貌娇美。

咸宁二年十月,杨芷被晋武帝立为皇后,很得晋武帝的宠爱。

当初杨皇后杨艳的想法有些一厢情愿。杨芷进宫以后,曾经为晋武帝生下过一个男孩,可惜夭折,以后再没有生子。因此杨芷可以诚心诚意地拥护皇太子司马衷,实现堂姐的夙愿。

假设杨芷能够养育几个亲生的儿子成人,司马衷被夺去皇太子之位,应该毫无悬念。

(《女史箴图》局部)

皇太子的人选不理想,又不能改变,只能尽量想一些补救的办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给这个弱智的皇太子找一个好女子,贤明聪慧,能成为他的辅助。

在太子妃的人选上,司马炎和杨皇后也存在分歧。

司马炎看好的是卫瓘的女儿,杨皇后却倾向于贾充的女儿。

晋武帝并且总结了卫、贾两家女儿的差别,说:“卫公的女儿有五可,贾公的女儿有五不可。卫家的儿子多,一个个性格贤良,长得洁白修长;贾家没有儿子,而且贾家人性格凶狠善妒,一个个长得又黑又丑。”

如此细致的观察和比较,说明晋武帝对这件事非常用心。这种朴素、直观的对比是否符合遗传规律,难以断定。

问题是杨皇后鬼迷心窍,心意已决,死死认准了贾充的女儿。其中的原因也不复杂,就是贾充的妻子郭氏暗中做了手脚,派人贿赂杨皇后,希望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太子,荀顗、荀勖等人也极力推荐和赞美,认为贾充的女儿品德优秀。

贾充是平阳人,早年跟随司马昭,颇有才干,文章写得也极好。司马昭临终前叮嘱司马炎要重用贾充,司马炎登基之后,任命贾充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封为鲁郡公,以后又做过尚书令、侍中等职务。

贾充很有管理才能,会识人用人,精于谄媚,所以刚正之士并不喜欢他,建议派他出任秦州、凉州都督,以此削弱他的影响力。晋武帝听从了这个建议,贾充非常不安,他的好朋友荀勖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就是争取把女儿嫁给皇太子司马衷。

贾充大喜,拜托荀勖在皇帝面前替自己的女儿美言。荀勖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向晋武帝推荐贾家的女儿,杨皇后和荀顗在一旁配合。

晋武帝果然答应了,最初晋武帝给皇太子订婚的时候,选定的是贾家的小女儿贾午,这一年皇太子十三岁,贾午十二岁。可是贾午的身材过于瘦小,根本撑不起结婚的礼服。

于是改娶贾午的姐姐、十五岁的贾南风。泰始八年二月,贾南风被册立为太子妃。

贾充如愿把女儿嫁入皇室,自己也就顺势留在京城,以后进一步做了司空、侍中和尚书令,地位崇高。


(之四):妒毒太子妃出手凶狠,用兵器把皇太子的情人打到流产

晋武帝——一错再错(之四)

有一次晋武帝生病,齐王司马攸、贾充、荀勖等人守候在皇帝身边。皇帝病情危重的时候,朝臣中有一种倾向,选立司马攸为皇位的继承者。

司马攸是晋武帝的兄弟,身份极其徽妙。当初司马师病死,没有儿子,由弟弟司马昭继位。司马昭把自己的二儿子司马攸过继给哥哥做儿子,封为齐王。司马昭曾经打算在自己身后由司马攸做接班人。

在这件事上,贾充没有表态。河南尹夏侯和劝说贾充:“先生的两个女婿,亲疏相等。不过,立人当立德。”

夏侯和的意思,显然是倾向于司马攸。贾充沉默不语。从晋武帝的角度看,贾充此时应该明显表态,拥护皇太子司马衷,贾充的沉默和暧昧的态度,是一种政治上的摇摆,不够坚决,不可原谅。

所以后来晋武帝病情好转,听说此事之后,没有大动肝火,但把夏侯和调任光禄勋,夺去了贾充的兵权,其它的职位不变,算是对他的某种警告。当然这是小枝节,没有从整体上影响贾充的地位,直到贾充死去,他都是晋武帝的宠臣。

杨皇后目光短浅,贪图好处,最终促使晋武帝选择了贾充的女儿,犯下致命的大错。

贾南风的嫉妒心很强,出手凶狠,情急时甚至亲手杀人。皇太子司马衷曾经和别的女子亲近,至使女子怀孕,贾妃会亲手拿起兵器重击女子,一定要打到流产。晋武帝听说这些事,大怒,后悔自己选错了儿媳。

此时杨皇后和贾充已经死了,晋武帝决心要把贾氏废掉。杨芷劝说道:“贾妃这个人,只是妒嫉心太强了一点,别的方面并没有大错。她的父亲贾充对国家有功,所以陛下对她应该更宽容一些。”

皇妃赵粲也认为贾妃还是太年轻,“嫉妒是妇人的天性,年长之后就好了,请陛下给她时间。”

荀勖和杨骏的弟弟杨珧也都出面为贾妃说情,杨珧还提起了贾充,晋武帝只好作罢。另一方面,杨芷在私下里几次警告贾妃,让她行为收敛一些,否则地位难保。

杨芷的善意保住了贾妃的位子,却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贾妃不知道杨皇后是在帮助自己,反而认为她在皇帝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心中充满怨恨。

贾南风很有手腕,皇太子司马衷原本就缺心眼儿,结婚一段时间之后很快就被贾南风降服,对她是又怕又爱,言听计从,很少再接触别的女子。

(《女史箴图》局部)

大臣和峤等人认为皇太子的智力存在问题,对未来感到忧虑,卫瓘也表达了类似的忧虑。这让晋武帝更担心,决定要测试一下太子的真实水平。

为了防止作弊,晋武帝首先设宴,把东宫的大小官员全部集中起来,一起喝酒吃饭。然后把事选准备好的试题交给皇太子,让他回去好好想一想,写出答案。

此时皇太子的助手全都不在身边,找不到一个人可以代笔,可以商量的只有贾南风一个人。贾南风显然应付不了这些题目,她急坏了,派人把试题赶快拿出去,找别人替皇太子回答,引经据典,潇潇洒洒地写了一大篇。

然后贾南风把它交给张泓,看看是否合适。张泓简单检查一遍,立刻发现了大问题,连连摇头说:“这个太假了,完全超出了皇太子的能力。皇太子的水平大家全都知道,皇帝当然更清楚。皇上看了这些,肯定明白是别人操刀,到时候弄巧成诎,你们大家跟着一起受罚。依我看,不如根据皇太子可能有的水平,如实回答,效果可能更好。”

贾南风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让张泓代笔,许愿说:“你好好替太子作答,将来与你共享富贵。”

●未完待续

节选自《悲欢后宫》于左 著

晋武帝——一错再错(之五)

太子妃贾南风请张泓为皇太子代笔,张泓仔细揣摩晋武帝提出的问题,草拟出一份答案,再交给皇太子抄写一遍,拿去给晋武帝看。

虽然许多回答看起来浅薄幼稚,但皇太子能做到这样的程度,说明他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还有塑造的潜力。所以晋武帝很高兴,还特意把皇太子的答卷拿给卫瓘,让他好好看一看。

卫瓘的表情小心恭敬,殿上的大臣们由此明白,卫瓘此前一定在皇帝面前谈论过皇太子的缺点。大家可不想跟着卫瓘一起犯错误,在殿上齐声高呼万岁,庆祝皇上选了一个好的接班人。

晋武帝的作法实际上是把卫瓘出卖了。皇太子涉过险关之后,贾充就派人给女儿传话,说:“卫瓘这个老奴才,差一点毁了你们两口子。”

贾南风对此怀恨在心。

晋武帝司马炎并不是一个蠢人,很清楚自己这个傻儿子的真实水平,但是,一来杨皇后极力维护太子司马衷,二来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非常聪明,自己的傻儿子只是做为一个过渡人物。

问题在于,这个皇孙并不是贾妃所生,所以晋武帝思来想去,终是不能放心。经过精心设计,晋武帝要培植亲王的力量,任命汝南王司马亮为大司马、大都督。

晋武帝更主要的是依靠自己的儿子们,派太子司马衷的同母弟弟、秦王司马柬镇守关中,楚王司马玮和淮南王司马允各自镇守要害之地,掌管一方军事,以为中央的支撑。其他几个儿子司马乂为长沙王、司马颍为成都王,皇孙司马遹为广陵王。

(《女史箴图》局部)

亲王之外,就是外戚。杨皇后的父亲杨骏为车骑将军,临晋侯。杨骏的两个弟弟杨珧为尚书令、卫将军。杨济为征北将军、太子太傅。三个人权势显赫,时人称为“三杨”。

一些大臣认为杨骏过于小器,难堪大任。为了牵制杨骏,晋武帝又派王佑担任北军中候,掌管禁卫军。晋武帝病势垂危时,杨骏服侍左右,趁机大量任命自己的亲信。

晋武帝有所察觉,让中书起草一道诏书,召汝南王司马亮进京,与杨骏共同辅佐皇太子。杨骏从中书的手里借到诏书,隐藏起来,无论中书怎么讨要他都不给。

这期间晋武帝的病情迅速恶化,杨皇后提出由杨骏辅政,晋武帝点头,杨皇后马上让人起草遗诏,以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同时保留原有的侍中、录尚书等职务。写好的诏书拿到晋武帝面前,晋武帝看过,一语不发。或者他此时已经神智昏乱,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此前晋武帝一直惦记着汝南王司马亮,病势稍缓,就询问司马亮到了没有,回答总是还没到,最终他也没见到司马亮。

永熙元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同一天皇太子司马衷即位,就是晋惠帝,册立贾氏为皇后,尊杨皇后为皇太后。太尉杨骏为太傅,辅政。当年八月,立广陵王司马遹为皇太子。

杨骏排斥宗室亲王,大权独揽。重大的决策,杨骏找皇太后商量一下就决定下来,根本不理会晋惠帝。他当然也忌惮贾皇后,安排自己的两个外甥做了皇帝的近侍。

杨骏的两个弟弟深知其中隐藏的巨大危险,多次劝说杨骏让权退让,以保全宗族,无奈杨骏根本听不进去。

胡夫人的父亲胡奋看到杨骏骄矜得意,当面不客气地说:“大人仗着女儿的地位,越来越霸道了。看一看历朝历代,与皇帝结亲的人家,最终很少有不被灭门的,差别只在于,有的人家灭得早一些,有的人家灭得迟一些。我看大人的为人处事,只怕祸事不远了。”

杨骏说:“胡大人说我,胡大人自己的女儿不是也嫁给了皇上?”

胡奋说:“不一样,我的女儿不过是你女儿的婢女,差别很大,不会影响到胡家的将来。”

胡奋对自己的地位,还算头脑清醒。他的话很难听,杨骏恨在心里,却也拿他没办法。最重要的是,后来杨家的结局,验证了胡奋的预言。

●未完待续

节选自《悲欢后宫》于左 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