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油画人物访谈I赵培智

 公司总裁 2018-04-26



赵培智

1995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4年,于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修,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曾参加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金奖、银奖, 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获优秀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大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赵培智老师写生中

赵培智先生 作品

沉默的人 140x110cm

呆着的人2 110x100cm

油画创作杂谈

文/赵培智

形式要素的利用是画家的基本功之一,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缕衣纹、一道阴影在画家眼里就是一个结构关系、一根线条和一个色块,通过有序的排列就可能形成有意味的秩序感,即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存在的,但它并不是随时都能出现的,一定是你在不断体察和寻找中灵光乍现或自然流露出的。画家要有形式的眼光及敏感的神经来观注生活的点滴。人也好景也好,在这些平凡的景物背后隐藏着许多“看不见的东西”,时常保持“新鲜的眼光”去感受事物是优秀画家的常态,好的画家能够敏锐觉察到可见物象下面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需要通过有意味的形式来呈现出来。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老命题了,但这也是任何画家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好画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好的作品一是要感人,能打动人心甚至触动灵魂。二是要有独特的个性化语言,当然很多时候画面的形式就是内容,尤其是表现性的绘画。绘画本体语言的深化应该是如今中国油画家的主要命题。对语言纯度的探索与语言表现性深度的探索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仍有无限可能性。有位油画届的老前辈就曾说过,中国油画现在需要的是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怎样变出新花样,说的很中肯不无道理。

呆着的人 140x110cm

乐手 140x110cm

任何创新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因为从时间的概念来讲传统即过去的部分。我们今天的一点点变化都来自昨日传统形态的变异,学习借鉴传统,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是变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中国的油画家来说传统来自中西两个不同的文化传统,把传统完全当做包袱必定会行走艰难。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这不仅仅是解决今天问题的一种思考方式,更是我们对已经逝去的美好家园的追忆和怀念!对于传统的学习一是通过文本资料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二是非物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显然在远离油画传统的中国学习油画是尴尬的,但这也恰恰成为中国油画本土化主要成因。

造型是任何画家都无法回避的大课题。造型是画家审美取向、能力的高下、个性特征┅的直接反映。物象的面貌特征、动态、比例感等因素中潜在的造型意味是画家造型训练的重点。当然一件完整的作品中任何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造型也不列外。它与画面框架互为结构,共同支撑起形式的骨架,为寻找有意味的形式提供可能。

塞上曲——向春尽 90x210cm

博克 150x150cm

绘画最让人着迷的就是手绘在画面劳作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是可以说是画家的“心电图”,天性真实流露丝毫毕现,无法隐藏,正所谓画如其人。这些痕迹就是笔触和肌理。笔触是画家心迹的反映,哈尔斯的欢快、戈雅的狂放、委拉兹贵兹的优雅与淡定、以及格列柯的惊悚无一不是主要通过笔触来实现的,笔触也成为他们个人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纵观西方绘画史,绘画语言的变化与笔触密不可分。古典主义时期笔触大多是完全服务于造型,隐藏在下面,当然上乘之作近看是能看出笔触清晰的运动方向。从马奈到莫奈再到印象派,笔触开始活跃和书写,在油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到了梵高那里,笔触已经完全独立出来,成为绘画形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家开始了绘画本体语言的探索。而在百年之后,在中国油画本土化的自主生成中,写意性的笔触、意象的造型为全球化境域中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一种范式。

每次写生回来,电脑里就又多了很多照片,结果我发现,凡是动手画过的人或景,再看照片,就立刻能回想起当时情境、情绪等细微的东西,照片无法取代写生的作用。而其它没画过的景物与人的照片就很难有这样的联想。借助照片画画自古有之,德加画的一些人体就借助了摄影。很多大师也都借助照片作画,但他们绝不会完全依赖照片。摄影能记录下那些瞬间变化的人物和复杂场景,给画家带来方便,但它很难记录下当时的现场细微感受和情绪。我个人平时也借助图片和照片来创作,但大多只是选用图中部分形象和场景的氛围等元素,我认为照片的运用和写生是一样的,都是对形象中潜在的形式要素的发现与利用,我喜欢用老照片和黑白照片,它摒弃了色彩从而提醒你与自然主义保持距离。如今在国内的各种展览上完全照抄图片的廉价图像比比皆是,不是90后萌女郞就是农民工,令人生厌。

沉默的朋友 90x90cm

别克 65x50cm

阿曼尼沙汗 60x80cm

初学油画者必当从学习传统入手,借助大师的眼光去观察与写生,由此进入形式的世界,理解绘画语言的意义,从而做到“有法”,而非用自然主义的常人之眼去看待与再现自然。从有法再到逐步形成的个人之法成了老画家,于是再画时,无论遇到何种景物,往往都能按照套路与法则一一化解难题,画出一张张“像样的画”。而同行间相互评画时也大致说着一种话语,久而久之,我们画画时习惯于带着某种规则,注意一招一式的出处,习惯了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并且陶醉其中。忘记了情感的表达,忘却了最初自然带给我们的冲动与感受,最终丧失了艺术经验的原创能力。

我想写生意义就在于自然带给我们的鲜活感受与陌生感,刺激我们麻木的神经,促使我们放下经验去解读自然,写生应该是非经验的艺术创作与探索。

沉思的人 50x65cm

春消息 180x180cm

短歌-问春迟 140x140cm

村长 50x65cm

村夫 90x90cm

短歌-东风破 140x140cm

我始终认为绘画中存在着类似黄金比例一样的某种规律,每当我们品读传统绘画里中外名作时,作品无不透露出某种难以言传的东西,熨帖人的心灵,契合着人性共通的审美要求,但它绝不书上所罗列的构图法则之类的简单东西,它是由一系列艺术基因码构成的,而且有无穷尽的排列组合,因此我认为绘画有无限的可能性。我在不断实验它的不同组合而产生视觉与心理的反应,以期能破解触动人灵魂的属于我的基因码。

短歌-花迷离 140x140cm

短歌-随远路 140x140cm

伙伴 60x80cm

俄罗斯姑娘 70x70cm

恶之花 100x100cm

高原矿工之二 160x160cm

古丽 50x65cm

来自高原的祈福-5.19国家记 180x180cm

矿工之一 150x150cm

矿工 50x65cm

惊蛰 150x150cm

剪羊毛 150x150cm

老乡 40x40cm

朋友 100x100cm

读赵培智的绘画

文/杨大伟

著名策展人 、艺术评论家、浙江传媒学院教授

和培智结缘于今年在宁波举办的艺术活动,他是宁波画院邀请的嘉宾。因为我是活动策划之一,所以与他做了相关的交流。培智成长于新疆,一直在大学教书,因成绩斐然被调入北京中国国家画院。其实,这以前见过他很多作品,也一直被他画面中真挚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敦厚的表现手法所感染。他的创作素材大部分都来自于他曾经生活的地方,其作品自然熨帖的像土地里庄稼一样蓬勃。无论作品中人物多寡,都性格鲜明、形象明朗。他的全国美展金奖作品《来自高原的祈福-5·19国家记忆》,《老头系列》、《羊倌》、《山里人》等都让人过目难忘。

梦花园之三 100x100cm

牧马人 100x80cm

牧人 40x40cm

中国当代油画人物表现似乎已成套路,很多画家更习惯于所谓的表现和写实。但当历史变得平静,绘画的表达应该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实践,更应是艺术本原的思考。与有些庸常的画家不同,培智的绘画没有刻意贩卖苦难、兜售同情。他的绘画时时涤荡着鲜活的生活气息,他将朴素人物的际遇、表现为对人性良知的尊重。这些都说明培智试图寻找奢侈的人文关怀,其原点在于他向内的精神审视。培智的绘画挣脱了所谓传统的裹挟,避开了时尚的轻薄,淋漓酣畅的绘画中深藏着醇厚的人文精神。

牧童 100x100cm

女大学生 50x60cm

三个塔吉克青年 70x70cm

人民自卫军 140x220cm

现代文明的扩张,侵蚀了传统乡土社会原有的诸多宝贵品质,导致了人类生命本能的衰微。赵培智的绘画表现游离于现代文明规范之外,具有现代文明规范中所不具有的激活力,透露出人性的真诚。这种表现在赵培智作品中具有两重意义:一是抽象的精神意义,指心灵以正义、尊严、纯洁、真诚等原则和绝对命令的寓存。这种寓存是一个人须臾不可离开的,它是人的一份命性和根据。再则是具体的地理意义,大而言之是自然,小而言之是与他生命历程相关的人文历史。因为人类的命运取决于我们能否以敬畏的态度善待自然,以诗意的方式栖居大地。今天,楼群在繁衍鸟声的地方抽风般地拔节,机器的轰鸣成为自然的天籁,我们越来越难寻觅“日出歌唱去,月明抚掌归”的适意。培智的绘画恰恰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气息的存在,这不仅是一种人文精神,更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

塞上曲之一 150x150cm

塞上曲之二 150x150cm

塞上曲之三 150x150cm

一直以来,培智隐忍于自己内心的绘画标准。实际上这种隐忍对很多人来讲并非易事。如果说他早期的作品更接近个性本色的话,近期的艺术作品则体现了一个成熟画家关乎文化意义上的自觉。这种自觉即是对现实的一种关照,也是对人性的一种内省。他用二十余年的努力,用相对纯净的艺术语言来处理复杂多变的现实,这种反复后的深刻必然让他走向成功。多少年前,我们可能更倾向于寻找社会矛盾中时代精神的高点。现在看来,赵培智更为个性化却不失法度的创作态度,让他更接近于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高点。或者理解为这种方式更具文化的担当意识。

塞上曲之四 150x150cm

塔合曼大叔 60x80cm

伤花怒放 160x150cm

赵培智的绘画创作与有些以图像为原型的画家创作形成了鲜明对比,作品中更加体现出人性的温暖及对自然的尊崇。他从时下的符号摹写和依赖题材的社会现实的对应局限中逃离,明确了绘画介入现实的个人态度。这种从容或许只是一种表象,画家内心所要揭示的是人们对待事物存在的态度,一种由质感通达真实的企图。

盛装 160x150cm

苏莱曼的歌声 150x300cm

索提坎情事 150x200cm

塔布塔尔的女人 160x150cm

透过赵培智的艺术创作,我们感受到他对传统的认知和表现手扶进行符合其自身逻辑的改善,从而形成仅属于他的观看、感知、表达的方式。培智的创作是艺术家主观的再造,虽然其中偶尔伴随着精神困惑和家园意识的追问,但作品在时间和逻辑上的延续性与必然性依然充分。作品中现实的人、物、自然的描绘被置换成画家主观的心理感知,但人、物、自然之间的轮廓,在画面中地光的反射下显得格外深邃。这已经不是我们曾经熟悉的概念化的物象塑造,而是画家从物理世界抽身而出回归精神世界的写照。准确地说这是属于赵培智内心世界的真实,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原本物理性的人、物及自然被提炼为气象苍茫,任由世事变幻,但敦厚与真诚却至始至终。

土库曼大叔 50x65cm

塔合曼的男人 150x150cm

塔合曼的行走 160x150cm

赵培智的绘画是一种超越普通日常经验的审美建构、一种集合着探索意味的艺术实践,也是一种带有理想意义的艺术追寻。他的目光常常从自己描绘的人、物、景物现状越过,凝眸那或明或暗的远景。如果我们把这种远景当作一种隐喻,不仅指特定的观看与表达方式,那么,其间必然暗含着人类存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赵培智的绘画中关乎人性的温暖与厚重,体现出他对人类现实与历史的真切关注。

2016、11、30于杭州

塔吉克妇人 50x65cm

塔吉克母女 110x110cm

塔吉克青年 50x65cm

望 50x65cm

早春 150x150cm

无花果之二 170x150cm

肖贡巴哈的集会 150x150cm

小姐妹 100x100cm

夜曲 100x100cm

羊倌 100x80cm

西行之一 150x150cm

西行之二 150x300cm

雪域之一 60x80cm

雪域之二 60x80cm

部分风景

风景 60x80cm

山雨 50x60cm

山 92x92cm

山之景 50x65cm

黄谷村写生之一100x80cm

黄谷村写生之二100x80cm

黄谷村写生之三100x80cm

黄谷村写生之四100x80cm

慕士塔格峰 80x120cm

崂山仰口 60x80cm

崂山写生之一 60x80cm

崂山仰口之二 60x80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