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25起!一季度船舶事故频发,“2018航运安全座谈会”今日举行

 zhangxlsun 2018-04-26



4月26日下午,中国航务周刊杂志社在北京举办了“2018航运安全座谈会”,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就当前行业存在的安全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近年来,随着船舶建造技术、驾驶技术等的提升,航运业的安全程度正逐步提高。但近期,船舶航行事故仍然频发,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和担忧。


据“船岸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统计,仅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就至少发生了超过25起船舶碰撞、火灾等安全事故。此外,2018年1-2月,中国沿海船舶事故频发,公开报道的海上事故就达15起,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强化全行业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政策,并对事故发生后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措施与方法,促使行业努力减少事故损失,尽快消除事故的影响,从而提振行业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由中国航务周刊杂志社主办、中国航务周刊理事会承办的“2018航运安全座谈会”,于4月2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海事部门、船舶制造领域、船员培训机构、数据技术服务机构、航运企业、海事律师等代表参加会议,就安全航行、降低船员文书工作、大数据在航运业的应用、事故保险理赔等问题,展开了交流。



天津海事局高级海事调查官殷立起表示,船舶安全事故损失重大,让人痛心,应该寻找事故背后的原因。企业过分追求利益,特殊货物未能安排特定船舶,船员疲惫、不熟悉操作系统,船舶建造有缺陷以及环境影响等,都是航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其中,人为因素占了很大比例。他建议,海事预防关口应前移,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货物的不安全状态。



天津南疆海事局安全检察官张会国认为,过多的文书工作占用了船员大量的时间,造成船员疲劳,影响了对船舶的安全操作。船员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切勿超时加班。此外,船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可以降低船员的部分工作量。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江文成介绍了我国救助船队的发展情况。他说,目前我国救助船队的力量相对薄弱,救助船舶急需更新。但当前国内设备的制造能力不足,主要安全设备制造技术被外企把控。



华洋海事中心船长吴家明从实操角度表示,应注意培养船员的安全意识,提高责任心,强化团队精神。船员还应适应船舶的航行特点,对安全问题设定不同的应对预案,经常进行安全演习。同时尽量减少高空作业,避免舷外作业。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高级经理于大万表示,人为因素是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当前,船员整体素质却在下滑,主要由于船员待遇偏低,造成船员流动性大,责任心差。他建议应保证船员的基本待遇,减免船员税收,通过信息化手段作为辅助,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他还分享了自身企业的一些做法。



船讯网总经理盛尊阔从信息化角度,分享了观点。他认为,船舶运营借助物联网已经是必然趋势,技术的发展使得船岸信息互动变得常态化。未来,船舶上的工作情况都可以实现岸上监控,并适时给予指导,船岸也可以形成新的分工。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产品经理宋儒霖也表示,大数据的运用可助力航运安全。通过大数据编码的形式,可以生成危险品监管系统,及时发现船上存在的危险品风险。违规预警系统可以提醒航道、航区的安全,从而使船舶在靠离泊时更加安全。大数据还可以在船舶航行过程中监控天气情况,对台风气象发出预警等。



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彭先伟,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了事故处理中的经验方法。从保险理赔角度他特别建议,航运事故发生后,船东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介入,这一点非常重要。



中国航务周刊全媒体中心及相关理事单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 END ·



本期编辑:武圣俊

审   发:王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