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术前谈话原来还有这些技巧,大多数菜鸟都没掌握

 super073 2018-04-27

要做手术了,对老百姓来说是感觉就像一只脚踏进鬼门关,一切后果都存在不可预测的因素,手术迫在眉睫,放弃与否都在患者和家属的一念之间,生命之贵,如此沉重,患者和家属一定有太多的疑惑和恐惧。作为医生,必须静下心来,将要实施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和预后情况等内容客观地告知他们,并对其有关咨询问题予以解答,以便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对将要进行的手术治疗达成统一意见。因此,术前谈话对医患双方来说都非常重要,是必要的医疗程序。


对医生来说,要达到术前谈话的目的 ,不仅要掌握适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还要掌握高超的谈话技巧和艺术,这和外科手术水平一样重要,也是一门科学。一方面,现在大量的手术纠纷背后其实就是医患双方没有真正达成一致。另一方面,一些医生为了保护自己,为了避免术后可能出现的麻烦,尽可能把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说得严重些,以此说明手术是有风险的,这又会更增加患者的恐惧心理,甚至因为害怕而放弃手术,这样术前谈话的意义又不免“跑偏”了。


那么,术前谈话,医生到底该谈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方法技巧?



谈话内容


术前谈话内容一般包括患者疾病的诊断情况、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方式选择依据、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拟采取的预防措施、手术治疗的预后和经费估计等方面。



谈话目的与方法


01
赢得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的信任


患者及其家属常常具有这样的心态:即想通过这次谈话 ,充分了解患者入院以来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是否诊断清楚,在这里手术治疗成功的把握性有多大,术后护理水平怎样 ?因此,在谈话时他们可能会问患者的病到底查清楚了没?病情发展到什么程度?以前您们遇到过类似情况吗?做过类似手术吗?有些情况患者通过其它途径已有一定了解,但不一定很全面。


谈话时外科医生一定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诚客观地讲述对该患者的主要诊断过程及诊断结果,不能够肯定的 ,需要手术探查、术后病理确诊的病例 ,应该重点讲述疾病对人体的损害程度 ,探查方案 ,以及为什么要探查。要充分向他们介绍自己在诊断、治疗该疾病的过去经验 ,可举例说明 ,充分介绍参加治疗组医生、护士的能力和信心 ,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手术前我们对患者的病情认真负责、诊断准确、信心充足、准备充分。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我们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的特色和水平,从而使他们相信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2
让患者感觉到他已接受到最佳时机、最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患者及其家属对其疾病明确了诊断和治疗目的后 ,还会有能否不采取手术治疗,是否必须马上手术,采取哪一种手术方法好等想法。外科医生术前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掌握的手术技术拟定了最佳手术时机和方法,怎样通过谈话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理解接受并非易事,而且患者有最终选择的权利。因此 ,医生应该将每一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身处地向他们讲解清楚 ,科学地帮助患者选择。在这过程中 ,医生一定要实事求是,避免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诱导患者接受某种手术方法。选择哪一种手术方案就如同去旅游目的地一样,有很多条路都能到达,但终究有一条最捷径的路。明确表明我们选择的手术方式是那条最捷径的路。更有感情的方式是,对患者说假如你是我自己或是我的亲人,我也会作如此的选择。这样患者会感到你与他有心连心的交流,把他当亲人,对他关怀倍致。医患交流感情达到共鸣,这时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和信心感倍增,也就是说对拟定的手术方案更容易接受,对将要谈的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也会表示理解。


03
手术治疗潜在的风险性


医患双方最渴望交流的其实就是风险问题,这才是术前谈话的焦点。手术风险各种各样,其中一部分是所有全麻手术都可能遇到的风险:


风险一:感染。这是所有外科手术的共同风险。平时碰破点皮都有可能感染,何况一个大手术。


风险二:麻醉。这部分术前会有麻醉医生单独谈话,还要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外科医生不太了解,就不详说了,大概的风险包括:呕吐误吸窒息、呼吸抑制、药物过敏、心梗等,每一项严重时都可能要命。


风险三:出血。这是外科永恒的挑战,例如尤其是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周围有各种血管,备血就比一般手术多。讲到这里一般我们会拿出解剖图谱,一边比划一边说。


风险四:诊断。简单说就是开腹后发现病情和术前诊断不一样。例如术前影像学诊断胰头癌,但是术后病理诊断是良性的。没办法,病理才是金标准,这是目前检查手段所限。


风险五:复发。所有癌症手术,术后都有复发的风险。讲到这里,一般会举几个著名的例子,比如帕瓦罗蒂胰腺癌术后复发等。


风险六:其他脏器问题。比如肺部感染、肺动脉栓塞。


风险七:各种漏。许多腹外科手术切除后还要做多个吻合重建,例如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等,只要是吻合,就有吻合口漏的风险,部分原因是手术操作导致,但更多见于患者自身愈合能力差。


风险八:术后胃肠功能障碍。通俗地说就是胃瘫,胃不蠕动就吃不了饭,短则一周,长则数月。这是另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世界难题。


风险九:生活质量比术前差。


04

消除对手术风险的恐惧心理 ,了解医生防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 ,以及抵御风险能力的有限性。


一般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在手术前谈话、签字时有两种心理状况 :一是对手术的风险性非常恐惧;另一种是认为这是医院的常规手续,甚至认为是外科医生吓唬患者,推卸责任,被动接受。


对于前者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手术的必要性 ,必须为此付出风险。在谈论之前 ,可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事例,比如在大街上行走,有被汽车或被自行车撞伤的危险 ,有被石头绊倒的危险 ,难道因此就不外出走路了?即使呆在家里,还有地震的危险。手术并发症如同走路摔倒一样,并不可怕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作为医生是不希望出现的,作为患者更不希望发生。所以医患双方要互相合作、互相信任,避免出现,对每一种风险可以通过过去发生的概率和我们具备抵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来避免,尽量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否则一些患者甚至被吓坏 ,放弃手术治疗的机会。


对于后者,外科医生在谈话前要特别强调谈话、签字并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患者有对手术治疗的选择权利。重点要谈,目前医学水平对有些手术风险的抵御能力是有限的,让他们对手术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和意外情况有一种心理准备,希望得到患者的理解并同意手术。


05

综合和持续治疗的可能性


作为患者及其家属 ,总是希望一次手术能够一劳永逸 ,然而由于不同疾病的发展规律和生物学特点不同,决定了手术治疗不是万能的方法。例如肾移植手术只是肾移植的一部分,术后需坚持长期应用抗排斥药物,一方面费用昂贵,另一方面存在药物的毒副作用;肿瘤患者术后还需应用化疗、放疗等治疗。术前谈话时,应该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术后综合和持续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表明手术治疗仅是该种疾病治疗的一部分,以便患者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进一步治疗。


06

手术治疗效果的迟后表现性和不可预测性


手术治疗的效果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手术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大多数外科疾病,手术治疗后疗效明显,立竿见影。因此,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具有急于求成的心理,甚至一时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埋怨手术白做了或不成功,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的外科医生术前可能过分夸大手术的作用,结果反而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失望。由于不同疾病的特点、个体差异和病程进展的不同,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表现有迟后性和不可预测现象,如库兴综合征 ,切除腺瘤后,肥胖不是近期就能消失的;肾结石手术和膀胱癌手术后的复发现象,往往不可预测。因此,术前谈话时,对有些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的迟后表现性和不可预测性一定要提前告诉患者及其家属,使患者对预后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外科医生对患者的预后评估决不可忽视。


总之,术前谈话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却蕴涵着深奥的艺术、学问和哲理,体现出一个外科医生的医术、医德和责任心。不仅如此,它对促进医患交流、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内容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