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绥芬河 一座有故事的边境小城

 zzm1008图书馆 2018-04-27

座落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绥芬河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与俄罗斯远东最发达的滨海地区接壤,是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一座风光秀丽的边境山城。虽是一个边境小城,却是中国通往日本海最大的陆路贸易口岸。绥芬河作为国际通商口岸,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20年代年代,曾有俄、美、英、澳、日、韩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云集于此,当时就被称为“国境商业都市”。 也是中国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

绥芬河发源于长白山麓,注入日本海的一条河流。绥芬,满语的意思是:锥子,因为绥芬河里生长着一种尖锐如锥的钉螺,满族人因此而称它为绥芬河。

绥芬河作为一个边境城市尽管与满洲里、黑河这些边境口岸城市相比,规模与繁华也许不及。但绥芬河有它独特的美,它的小巧、秀美与恬静,需要用心灵去发现,去聆听,去感受,去挖掘。

2014年新建的国门,庄严恢弘,更具中国气派。绥芬河既是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桥梁,也是承接我国振兴东北和俄罗斯开发远东两大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

绥芬河是一座有故事的边境小城,它也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留下了太多的中东铁路历史和边城边贸的故事。

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来自俄、日、英、法、意、美、朝等国的使节纷至沓来,各国商贾云集小镇,给绥芬河带来了西方的商品,同时也将其文化和建筑风格予以传播。

在绥芬河的老建筑中最有特色是1914年建成的“人头楼”。这里原为俄罗斯著名商人赤查果夫的茶庄,东北沦陷后,曾被日本人改造为驻绥芬河领事馆,至今,它依然成为城市建筑亮丽的一景。

这座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情的人头楼,是绥芬河开放文化、边贸文化、边关文化的缩影和见证。

外檐下的‘人头面孔’的浮雕非常漂亮,“人头楼”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绥芬河博物馆 位于北海公园北侧,是地方小型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于1998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分为历史、自然、艺术和现代四个部分。该馆收藏的展品展示了口岸山城悠久的历史、富饶的自然资源和改革开放给边城带来的繁荣,记录了绥芬河的发展史、创业史和奋斗史。

建于1910年的绥芬河苏俄领事馆旧址,是当时的沙俄领事馆,后来是苏联领事馆,解放后先后为绥芬河军政委员会办公楼、中共绥芬河市委办公楼,绥芬河市邮政局办公楼,现已有政府出资保护,它是绥芬河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

绥芬河苏俄领事馆旧址也是中东铁路建筑群之一,受到重点文物保护。

协达亚·尼古拉东正教堂的建成,又是一种外来宗教文化对绥芬河民众的渗透。

建于1898年的东正教堂,1984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月此堂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被改为基督教福音堂了。

绥芬河是一个清凉、干净、优雅、舒适、浪漫、宜居的边境城市,它的多元文化与建筑风格,这里人们的真诚与热情周到,是一个来了就会喜欢上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