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panke137 2018-04-27

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春龙节”,是民间盛行的节日。民谚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这一天,家家用“灶灰”撒于门前,谓“引龙回”;在院中和打谷场上围撒成圆圈形状,将五谷埋放在圆圈之中,称“填仓”。“春龙节”的饮食也很特别,吃油煎年糕吃糖炒豆粒,谓之“吃龙爪”。把元宵节蒸制的面龙灯煮食,曰“吃龙鳞”;吃面条,曰“吃龙须”。

“二月二”祭龙之俗:据传,因为武则天篡唐当了皇帝,惹怒了玉皇大帝,遂下令“三年内不向人间下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心百姓受灾挨饿,偷偷下了一场大雨,解了旱情。玉皇大帝知道后,将玉龙打下凡来,压在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若想重登灵宵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玉龙之恩,到处寻找能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的二月一日,才偶然发现玉米很象金豆。于是这一年的二月二日,各家各户都把炒好的玉米花,用簸萁盛着供于院中。负责镇压玉龙的太白金星,由于年老眼花,以为真是金豆开花,遂收了拂尘,放了玉龙。玉龙一声长萧升空,用尽平生之力向着受旱大地喷洒起雨来。转眼间,沟满河平,大地滋润,万物茂盛。

这虽属神话,但蕴涵的意义确合情合理。二月二日正当惊蛰前后,远古有求雨风俗,如今农民亦极重春雨,有“麦吃三月雨,不如二月下两场”的说法。农民在二月二祭春龙,举行“引龙回”“填仓”等仪式,正寓意招龙祈雨,保佑丰收。惊蛰一过,万物滋生,农民告别冬闲,又该上工了,故此日古代又称为“上工日”。《金史》记载:“仲春初二日,谓上工日,田家雇工之人,俱此日执役之始。”故名“上工日”。所以,盛行于民间的“春龙节”,实际上也是汉族等广大人民的求雨节和春耕节。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