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HINA与世界 • 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

 liweiwb 2018-04-27

5月8日至8月7日,

中国航海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

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

即将开展!

这是一个解读海上丝绸之路

2000多年发展历史的展览;


这是一个集结了11艘古今中外

“海丝”沉船故事的展览;


是一个展示难得一见的

珍贵沉船出水文物的展览。


是一个反映

古代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纽带联系、

体现“丝路精神”的主题展览!


「CHINA与世界」汇聚了

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

福建博物院

全国七省二市共计22家文博机构的

240余件套文物精品

<<  向右滑动,「珍宝」抢先看  >>

展览以“黑石号”、“南海一号”、

“华光礁一号”、“碗礁一号”11艘沉船

以及越窑、长沙窑、景德镇窑、

龙泉窑、德化窑、元青花、广彩瓷等

贸易瓷器双主线

向观众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

辉煌历程与灿烂文化


与其它“海丝”主题展览不同

此次展览以“沉船”为切入点

以出水瓷器为重点展示对象

对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海上交通、瓷器贸易、造船技术、

西方航海仪器等进行阐释和展示,

并延伸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中外现当代的瓷器精品展示,

揭示古代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深厚渊源和纽带联系


解读海丝前世今生

海上丝绸之路历经秦汉至隋唐的发展,

唐代中后期地位凸显,日渐繁荣,

宋元时期达到鼎盛,

明清时期转衰,

之后逐渐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至今它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沟通中

发挥着重要桥梁作用。

让我们通过沉船的故事,

解读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唐 · 黑石号

▲“黑石号”长沙窑瓷碗海底场景

“黑石号”是一艘唐代沉船,于1998 年被一家德国打捞公司发现于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出水文物共6.7 万件,以长沙窑瓷器为主。展览中展示的长沙窑青釉椰枣纹模印贴花执壶,植物纹饰果实似葡萄,叶片状如椰树叶,称为“椰枣纹”。椰枣多产于撒哈拉沙漠及阿拉伯半岛沙漠中,果实似枣或槟榔。椰枣纹的流行说明长沙窑瓷器是中外文化因素碰撞与融合的结晶。

▲“黑石号”出水长沙窑瓷碗

清 · 哥德马尔森号

▲“哥德马尔森号”出水器物

11 艘古代沉船中,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当属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哥德马尔森号”。商船于1752 年从广州港出发驶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中途沉没于印度尼西亚海域。1985 年,英国人迈克尔·哈彻打捞该船,并于次年将打捞出水的15 万件景德镇窑瓷器和125 块金锭,以“南京货”名义交由佳士得拍卖行在阿姆斯特丹拍卖。后来,香港的罗桂祥先生将自己拍得的出水瓷器捐赠给故宫博物院,使得这批瑰宝得以回归故里

▲“哥德马尔森号”沉船出水

香港罗桂祥先生捐赠

故宫博物院藏的清青花瓷盘

感悟文明交流互鉴

9世纪之后,

人们突破茫茫海洋的隔绝,

穿越浩渺的波涛,

扬起了海上贸易的风帆。

海上贸易中

中国主要出口瓷器、茶叶、丝绸

铁器、漆器等,

主要进口香料、宝石、象牙、犀牛角、

棉布、玻璃、金银、名贵木材等。

藉由这种商品贸易,

中外宗教、制度、科技、文化等

也因跨区域交往而更加灿烂辉煌。

瓷器是中国的重要发明,

也是中国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瓷器因此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英文中“CHINA”既可指中国,

也可指中国瓷器。

以“CHINA 与世界”为展览命名

一语双关,

既指代中国瓷器走向世界

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又隐喻今天中国走向世界,

在时间上既指古代,亦指当下。

 元 ·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晟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梅瓶胎质坚致,造型高大,端庄秀丽。白釉泛青,肥腴,青花发色浓重。瓶口外壁饰杂宝纹,肩饰缠枝西番莲,器腹主体纹饰为缠枝牡丹纹,胫部饰变体莲瓣纹。元青花瓷器纹样装饰脱离宋代以花卉为主、布局舒朗的传统,纹饰繁缛程式化,层次丰富,除少量的历史人物故事外,还有缠枝牡丹、蕉叶瓜果、满池娇图、云龙牡丹、凤穿牡丹、孔雀牡丹、麒麟凤凰、海水鱼藻、海水云龙等植物动物纹。

 清 · 粉彩描金帆船图碗

▲清粉彩描金帆船图碗,
清乾隆(1736—1795年)

国家二级文物

画有帆船图案的瓷器,是中国外销瓷中非常特别的一种。这种瓷器主要是为了纪念航行而制作的纪念品,瓷器上所绘的船只很多在中国停泊过。

宋元时期的航海技术取得了

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突破,

以罗盘导航、天文定位与航迹推算为标志,

中国的航海技术比西方领先2-3个世纪

进入“定量航海”阶段。

这一时期造船业十分兴旺,

在濒海临江地区建有众多的造船基地。

宋代造的大型海舶,不但船体长大,

可载数百人和一年用的粮食,

还能在船上养猪、酿酒。

船上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设备,

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

完全掌握了季风规律,

并且已能够充分利用风力越海远航。

宁波宋代海船模型

宁波宋代古船舭龙骨安装部位以及长宽等尺寸均与现代船舶的要求大致相符,这一成就要比其他国家早几百年。

 上海五桅沙船

沙船是中国古代近海运输的优秀船型,中国“四大古船”之一,以传统平底船为基础,在唐代演变为新的船种。沙船也曾驰骋于南北航线,甚至远洋航行。

2000多年前,

一条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2000多年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举世瞩目。

请走进「CHINA与世界」展,

了解海丝、关注海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