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势分析】2017年全国各省(区、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分析

 彭程茶农 2018-04-27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形势分析”课题组

负责人:张永军

执 笔:付东梅 杜勇锋

内容摘要


  报告对2017年全国各省份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力求找出差距、判明利弊,为我区经济工作提供参考。

  一、西南、中部省份发展态势良好,内蒙古经济增速位次下降明显

  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6.9%,同比回升0.2个百分点。从图1可知,分省市区看,全国22个省份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贵州、西藏、云南、重庆位列全国前四。与上年同期相比,9个省份经济增速实现同比加快,5个省份同比持平,其余17个省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区域看,全国经济增长格局总体上呈现“西南领跑、中部趋好、东部平稳、东北回暖”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前15位中,5省份属西南地区,5省份属中部地区。

  从支撑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看,创新驱动已成为江、浙、沪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重要的发展引擎,而西南、中部省份将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等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支撑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表现尤为突出。重庆市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2.8%,跨境结算、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实现贸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中部省份将发展服务业当成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大力推动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科技研发、旅游等产业集聚发展,服务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比重提升、贡献增强的态势。江西省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三大主导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3%、30.7%和6.9%,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增长18.5%,科技服务业增长28.3%,体育服务业增长146.8%,健康服务业增长28.9%,带动服务业实现10.7%的较快增长。

  比较而言,内蒙古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缓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不足,经济转型升级滞后,发展方式仍未从根本上走出“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粗放的资源开发式模式。全区每年近10亿吨的煤炭产量,2/3直接以原煤形式运出区外销售,留在区内就地转化的煤炭,一半直接燃烧发电,20%转化为煤化工产品。2017年,能源、化工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1%。

  图1 2017年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二、中西部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内蒙古工业增势疲弱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6%,同比回升0.6个百分点。从图2可知,分省市区看,21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前10位中9省份属中西部地区。从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看,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日趋成为中西部省区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贵州省顺应大数据产业革命大潮,重点打造以大数据、高端电子信息制造和高端特色装备制造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集群,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6.2%、40.6%和23.8%,支撑工业实现9.5%的较快增长;重庆市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智能终端持续放量带动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7%,新型显示、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5.7%,带动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质量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利润增长22%。

  比较而言,内蒙古传统产业升级步伐缓慢,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滞后,尤其是智慧经济、绿色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同时,人才、金融、科技等要素支撑不强,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目标任重道远。2017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不足2%。

  图2 2017年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三、东、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内蒙古投资效益持续低位

  从图3可知,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2%,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8.3%、6.9%和8.5%。从投资效益看,东、中、西部地区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0.114、0.08和0.074。中西部地区投资效益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化程度较低,投资结构偏重。投资环境指数居全国前3位的广东、江苏、浙江,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分别达61.8%、70.7%和74.9%,投资效果系数分别为0.277、0.185和0.17;投资环境排全国第27位的甘肃,全年民间投资占比仅为43.2%。

  比较而言,内蒙古工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重化工产业等投资效益较低行业,民间投资规模偏小,投资效益不高。2017年,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全区投资效果系数仅为0.04,居全国末位。

  图3 2017年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

 

  四、全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内蒙古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有所扩大

  2017年,全国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同比回升0.6个百分点。从图4可知,分省市区看,除上海、天津、云南三省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同比下降外,其余28个省份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回升。西藏、贵州、青海三省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前3位。比较而言,2017年,内蒙古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同比回升0.5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26位,位次与上年相同。

  从图5和图6可知,从绝对值看,2017年,内蒙古城镇和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少726元和848元,差距较上年扩大了85元和94元。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工资性收入、财产净收入较低是造成内蒙古全体居民收入与全国存在差距的主要因素,两项收入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低720元和819元,差距较上年扩大了204元和133元。

  图4 2017年各省份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图5 2017年各省份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图6 2017年各省份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五、东部外贸大省进出口回暖势头强劲,内蒙古外贸规模创新高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基础趋于稳固,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回升,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从图7可知,2017年,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速14.2%,同比回升15.1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27个省份进出口总额同比上升,广东、江苏、浙江等外贸大省进出口都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各外贸大省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对贸易的支撑力,外贸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比较而言,2017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2.8%的快速增长,增速同比回升20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高8.6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较上年升8个位次;外贸规模以942.42亿元人民币创自治区历年来以人民币标值的进出口额最高纪录。但总体上外贸规模仍然较小,贸易结构和贸易对象单一,贸易方式相对落后,与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2017年,内蒙古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仅为0.34%,不及经济总量占比的1/5。贸易商品以矿产资源及初级工业产品为主,煤炭、锯材、铜精矿、农产品、钢材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45.4%。贸易对象主要为俄罗斯与蒙古,两国外贸总额占全部外贸总额的50%。传统贸易方式占主导,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56.8%,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占比近1/3。下阶段,内蒙古应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深入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促进外贸转型升级与较快增长。

  图7 2017年各省份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