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引起的胃肠病变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

 彭道贤 2018-04-27

大约一半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胃肠病变,其中胃部病变占10%左右,腹泻和便秘各占约20%。但因为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所以临床就诊发病率比实际发病率低。

那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哪些胃肠道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6种肠胃病变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积极控制血糖正确治疗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胃肠病变会出现哪些表现?

1、食管:大多数患者无食管症状,为亚临床表现。有症状的人与食管动力障碍有关,常表现为胸骨后不适、返酸、嗳气,还有的人会有吞咽困难。

2、糖尿病性胃轻瘫:主要表现为胃动力障碍、排空延迟所致的上腹胀、早饱、嗳气和模糊不清的上腹不适感,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表现为胃潴留、胃扩张等。

3、应激性溃疡:在应激状态(如感染、创伤、手术等)下,患者因胃粘膜缺血、血流量下降、胃粘膜粘液分泌下降、上皮更新速度减慢、前列腺素生成减少、胃酸作用等可导致上腹痛、呕吐咖啡色液体、黑便并伴有头晕、乏力出汗、口干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4、消化性溃疡:主要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低,这可能与低胃酸分泌有关。

5、糖尿病性腹泻:多表现为间歇性水样泻或脂肪泄,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也可表现为顽固性水样泻,往往无明显诱因且以夜间多发。大多数患者伴有周围神经性病变(包括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四肢末梢感觉异常等)和自主神经病变(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多汗、尿潴留、大便失禁等),多发生于长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且血糖控制不良的人。

6、糖尿病性便秘:约2/3的糖尿病患者有便秘史,糖尿病并发广泛神经病变患者便秘发生率约90%,主要因结肠动力障碍所致,有的患者表现为结肠扩张,甚至产生肠梗阻。

如何治疗糖尿病患者胃肠病变?

由于糖尿病胃肠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良、微循环病变、自主神经变性等密切相关,所以治疗上需要积极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控制和改善内脏神经病变。不过说来说去,一切并发症的源头还是糖尿病引起,所以治疗糖尿病本身才是关键。

糖尿病的治疗除了传统的吃药打针之外,近年来随着胃转流手术的出现和日渐成熟,给广大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手术通过改变食物流经途径,不干扰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过程,通过减少食物的摄取与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取与糖代谢负荷;胃肠道重建后,改变了肠——胰岛素轴激素食物分泌,从而改善糖代谢。据我院多年来数据显示,相比于药物治疗,实施胃转流手术的患者在整体健康、情感健康、身体与社交功能、痛苦缓解以及个人精力恢复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以建议符合手术指征的糖尿病患者,尽早行胃转流手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