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周期是如何产生的?

 漫步之心情 2018-04-27

GDP=投资 消费,投资主体是一次性需求

投资的主体部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次性需求。

原因:中国人都懂,我们大致只用了20多年就建成了世界工厂和世界最密集的城市群。下个20年还会有这么多订单吗?答案很明显(示意图如下图)。

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渐进完成的,因此,他们往往忽略这两个关键性因素的结构性影响。当工业化完成,并越过城市化建设的拐点,社会订单会结构性消失,而生产效率(能力)却达到最大值。这就会产生“没活干”的危机——产能过剩——亏损潮。

为什么会产生亏损潮?

答案是投资是由贷款完成的(如下图),而不是由滚动发展(滚动发展干不赢举债者,倒逼所有企业举债投资完成工业化)完成。因此,一旦城市化拐点出现,社会订单结构性消失,大量企业失去还贷能力,金融系统为了延缓坏账发生,会继续给已经处于盈亏边缘的企业贷款——借新还旧企业大量存在,会加速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并且导致所有领域利润消失——经济危机、通胀、债务危机相伴发生。

债务增速高于名义GDP,名义GDP高于实际GDP

一旦城市化完成,即使债务危机爆发,资产泡沫破裂,但产能过剩的结构也会永续存在,债务增速高于名义GDP的增速,名义GDP增速高于实际GDP的增速的结构也会永续存在。在这种结构中,单个产业的创新与投资尽管可以拉动经济出现小高峰,但却难以持续,这就注定经济危机无法避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新定义金融的底层逻辑,由人人关系转变为人机关系,即,货币=公共网络债=人类的提货权,因为这个钱是免费获得的,所以大家不心疼,不怕风险。大家会发现:70亿人每人拿10元提货权,总量是700亿投资,也就是说消费者玩着配置资源会比华尔街(银行)更加有效,也会比企业战略更加有效。人类通过这种游戏控股公共网络,通过公共网络控股智能机器,帮大家干活与赚钱是商业民主,也是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